【解题方略】破题解答的途径
一、作者文题(作者情况、诗词题目)
二、序评注释(小序赏评、诗词注释)
三、外围知识(写作背景、相关知识)
四、意象意境(具体物象、情感意象)
五、表现方法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六、题目要求(审清题目、科学解答)
一、审视标题,推敲诗歌意旨
诗歌题目往往含有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体裁等。诗题中的“怨、愤、哭、思、忆、赠、答”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
例:《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春夜喜雨》 杜甫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诗歌题目往往含有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体裁等。诗题中的“怨、愤、哭、思、忆、赠、答”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
例:《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春夜喜雨》 杜甫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二.作者及朝代的暗示(积累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
诗人所选择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情感,都是由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修养、他的学识、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的诗风所决定的。
所以平时要多了解掌握作家的生平、思想、诗风及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把诗歌作者所孕育的暗示信息充分地挖掘出来。
三、注释的暗示
阅读下面的古诗,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阅读下面的古诗,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鉴赏诗歌内容
(一)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意境是空灵的。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一)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意境是空灵的。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捕捉意象,揣摩意象是分析意境的基础。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A.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
B.偏重抒情的诗歌主要指抒情主人公形象;
C.偏重写景的诗歌主要指意象或物象。
答题步骤:⑴是什么意象?⑵意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⑶意象的意义是什么。
A.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
B.偏重抒情的诗歌主要指抒情主人公形象;
C.偏重写景的诗歌主要指意象或物象。
答题步骤:⑴是什么意象?⑵意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⑶意象的意义是什么。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的形象。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④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⑤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答题模式。
(1)运用什么手法,
(2)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和谐画面)
狮子双鱼(1)运用什么手法,
(2)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和谐画面)
(3)营造什么意境(气氛、氛围)
(4)表达什么情感。
4、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
(4)表达什么情感。
4、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
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考查的重点是描写、抒情
2、表现方法: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点面结合、寄托、烘托、用典、欲扬先抑、白描等
抒情诗歌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衬托、对比、等
答题步骤:⑴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⑵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⑶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鉴赏语言风格
平淡 清新 绚丽 质朴 明快 含蓄 简洁 洗炼 豪放 婉约
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
沉郁顿挫、质朴平淡等
分析此诗中颔联的语言技巧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
山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
山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答题步骤:⑴从关键词的分析进行解答。⑵由关键词推知整首诗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中,抓住颔联的“外”和“有无”即可。
参考答案:颔联中“外”字,写出了江水邈远流长,似能吞吐天地之势,“有无”则写出了山在水气的笼罩下的若隐若现的朦胧美。这首诗的语言平实通俗,但气势宏大。
参考答案:颔联中“外”字,写出了江水邈远流长,似能吞吐天地之势,“有无”则写出了山在水气的笼罩下的若隐若现的朦胧美。这首诗的语言平实通俗,但气势宏大。
(五)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分析诗歌形象蕴含的感情,一要联系诗人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如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陷,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
二要联系诗人的个人境遇。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同际遇和情感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如李清照。她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其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闲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生活孤苦,其作品充满了愁绪。
鉴赏思想内容的答题:
[命题形式] 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答题要点:
一是塑造的形象,
二是作者的情感,
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公式:
通过……手法,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苏轼贬官黄州期间,一次大病之后,游此地作此词。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作具体说明。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仍然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景。山下潺湲的溪水,溪边才抽出嫩芽的兰草,林间洁净无泥的沙石小路,傍晚,潇潇细雨中,林间的杜鹃的啼鸣等,构成了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图啊!
下片抒情。虽然时间不可逆转,人生不可回头,但是,谁又能说人不能老当益壮呢?门前的流水还有一反常态向西流淌的,我们有什么必要去感伤人生易老呢?
理解意象的含义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分析诗中画眉鸟的意象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分析诗中画眉鸟的意象
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的飞翔、无拘无束歌唱的特点。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己的形象写照。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梦见别人离婚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梦见别人离婚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
”景、“月”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啄木鸟医生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柳梢青·送卢梅坡啄木鸟医生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3、(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雨洗东坡月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4、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好词好句王维虽身居要职,对官场却有厌倦之心,特别是到了晚年,归隐之心迫切,常沉湎于佛家的空寂之中,所以他的诗除了“诗中有画”,还常常“诗中有道”,而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正是深山古寺,结合他的思想,就可猜想出此诗一定要描绘渺无人迹、幽静凄冷、远离尘嚣的禅境。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5、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山阴。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山阴。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6、
试分析冯延巳的《谒金门》中女主人公形象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