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文学作品选读与写作
专业:法语语言文学  姓名:周春悦    学号:MG0809065
指导老师:张新木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雅克·普雷维尔诗歌Barbara(巴尔巴娜)》抒情意境分析
摘要:
雅克·普雷维尔(Jacques Prévert)是法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清新自然、明白晓畅的风格,一反盛行于法国诗坛的艰深晦涩之风,为20世纪法国诗歌的繁盛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其代表作之一《Barbara(巴尔巴娜)》的抒情创作手法,来探讨雅克·普雷维尔的诗歌动人心魄、影响深远的原因。
本文对该诗作抒情性的分析从四个角度切入:一、主题:回忆与现实的交织,爱情战争的碰撞;二、冲击力:对比反衬,亦虚亦实;三、音乐性:诗句音韵回旋,琅琅上口;四、形
式:自由诗体,轻松的旋律,亲切的口吻。
关键词:    巴尔巴娜  回忆与现实  战争和爱情  抒情手法  音乐性
有人说过:很多法国人,如果说一生中只读过一本诗集的话,很有可能就是雅克·普雷维尔的《话语集》。雅克·普雷维尔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精力旺盛,身后留下一笔巨大而丰富的诗歌遗产。他的诗句风格在法国文坛独树一帜,以表达通俗、立意浅显、琅琅上口而著称,很多诗篇甚至被演绎成流行歌曲而被大众广为传唱。因此,虽然评论界常有批评声音指责雅克·普雷维尔的诗歌过于简单、过于口语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清新明快、贴近生活的特质为他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和怀念,他的很多诗作被收入了中小学生语文课程教材,如《笨学生》、《为了给小鸟画像》、《晨餐》、《赴葬礼的蜗牛之歌》等诗,这些反反复复经典的吟唱,成为一代又一代法国青少年成长的共同记忆。这也是他被冠以“人民诗人”之美誉的缘由。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说道:“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雅克·普雷维尔的诗歌虽然通俗,却并非浅俗,他在诗中注入的深沉的、普遍的人间情感,以及他对于战争、爱情、生命等人类最根本问题的关
注为其诗作染上一层不朽的光辉,他的代表作之一《Barbara(巴尔巴娜)》就因其平民化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Barbara(巴尔巴娜)》收录于雅克·普雷维尔的畅销诗集《Paroles》(《词语集》),于1946年出版,正值二战爆发的第三年。诗人通过回忆与一位名叫Barbara(巴尔巴娜)的年轻女子在战前的偶遇来谴责和控诉战争的恶行。原诗和参考翻译如下:
酸性食物有哪些
Barbara

Rappelle-toi Barbara
Il pleuvait sans cesse sur Brest ce jour-là 
Et tu marchais souriante 
Épanouie ravie ruisselante 
抒情诗歌Sous la pluie 

Rappelle-toi Barbara 
Il pleuvait sans cesse sur Brest 
Et je t'ai croisée rue de Siam 
Tu souriais 
Et moi je souriais de même 

Rappelle-toi Barbara 
Toi que je ne connaissais pas 
Toi qui ne me connaissais pas 
Rappelle-toi 
Rappelle-toi quand même jour-là 
N'oublie pas 

Un homme sous un porche s'abritait 
Et il a crié ton nom 
Barbara 
Et tu as couru vers lui sous la pluie 
Ruisselante ravie épanouie 
Et tu t'es jetée dans ses bras 
Rappelle-toi cela Barbara 

Et ne m'en veux pas si je te tutoie 
Je dis tu à tous ceux que j'aime 
Même si je ne les ai vus qu'une seule fois 
Je dis tu à tous ceux qui s'aiment 
Même si je ne les connais pas 

Rappelle-toi Barbara 
N'oublie pas 
Cette pluie sage et heureuse 
Sur ton visage heureux 
Sur cette ville heureuse 
Cette pluie sur la mer 
Sur l'arsenal 
Sur le bateau d'Ouessant 

朋组词Oh Barbara 
Quelle connerie la guerre 

Qu'es-tu devenue maintenant 
Sous cette pluie de fer 
De feu d'acier de sang 

Et celui qui te serrait dans ses bras 
Amoureusement 
Est-il mort disparu ou bien encore vivant 

Oh Barbara 
Il pleut sans cesse sur Brest 
Comme il pleuvait avant 
Mais ce n'est plus pareil et tout est abimé 
C'est une pluie de deuil terrible et désolée 
Ce n'est même plus l'orage 
De fer d'acier de sang 

Tout simplement des nuages 
Qui crèvent comme des chiens 
Des chiens qui disparaissent 
Au fil de l'eau sur Brest 
Et vont pourrir au loin 
Au loin très loin de Brest 
Dont il ne reste rien.
巴尔巴娜

记住吧巴尔巴娜
那一天在布雷斯特雨不停地下
而你走着微笑着象怒放的
花朵幸福地湿漉漉地
淋着雨

记住吧巴尔巴娜
在布雷斯特雨不停地下
在夏姆街我从你身边走过
你微笑着
我也同样地微笑着

记住吧巴尔巴娜
我不认识你
你也不认识我
记住吧
还是记住那一天吧
不要忘记了啊

一个男子在门廊下面躲雨
他叫着你的名字
巴尔巴娜
你淋着雨向他跑去
湿漉漉地幸福地象怒放的花朵
你投入他的怀抱
把那记住吧巴尔巴娜

不要嗔怪我如果我用""来称呼你
对所有我所爱的人我都称呼""
即使我只见过他们一次
对所有相互爱着的人我也称呼""
即使我和他们并不相识

记住吧巴尔巴娜
不要忘记
那沉静而幸福的雨
落在你幸福的脸颊上
落在幸福的城市里
那海上的雨
落在兵工厂
落在乌尚特的船上

啊巴尔巴娜
战争是多么的愚蠢

淋着这铁的雨
火的雨钢和血的雨
你现在有着什么样的遭遇

而那个深情地
拥抱你的男子
他是死了失踪了还是依然活着呢

啊巴尔巴娜
在布雷斯特雨不停地下
象从前那样地下啊
但是再不一样了因为一切都已毁灭
这是可怕又凄凉的服丧的雨
即使它也不再是
钢铁和血的暴风雨

多么单调的云
僵死的云象死了的狗
从布雷斯特顺流而去的狗啊
在远方腐烂了消失了
在离布雷斯特很远很远的地方
完全消失了
什么也没有留下来
初中政治小论文

关于诗歌意境,朱光潜曾作出如下的论断:“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的画境或者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实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钓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诺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该首感人肺腑的诗作恰恰给读者如斯感受。句词之间感情细腻婉转,诗歌语言简洁流畅,看似直白的叙述却拥有极具感染力的抒情效果,令人诵读之后久久不忘,幅幅跃然而出的画面烘托出其独有的动人意境。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作者在建构浓重抒情意境时所用手法。
一、主题:回忆与现实的交织,爱情和战争的碰撞
Barbara(巴尔巴娜)》的创作依附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诗中反复提到的小城布雷斯特(Brest)位于法国布列塔尼地区,是一座海滨城市。在二战中,这座美丽的小城不幸经历了惨痛的创伤和毁灭性的破坏,从1940619日至1944918日,它总共被炮弹轰炸165次,往昔的美好化为乌有,代之以千疮百孔的战争残骸。而诗人于和平时期在此地经
历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又恰好在小城经历炮毁的前夜离开了此地。
朱光潜说,“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在本诗中,诗人有感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以及对衰败现实的失望和感慨,借Barbara(巴尔巴娜),一个虚构的美丽少女的形象,采用第二人称的讲述方式娓娓道来,复杂、矛盾的情绪随着诗歌的行进越来越浓,越浸越深,直到最后迸发出谴责的怒吼声。
战争和爱情的主题永远是最能打动人的。当两者有机结合时,更会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Barbara(巴尔巴娜)是一位青春美丽的女子,她朝气蓬勃,光彩照人,即使置身于无止境的绵绵细雨之中,她依然是喜气洋洋,周身洋溢着活力(tu manhais sourante),好似一只正在怒放的花朵,她盛开的青春和芬芳的气息感染了诗人,让他对这一幕场景记忆深刻。二人偶遇时友好的相视一笑同样清晰地留在他脑海中(tu souriais, moi je souriais de même),尽管诗人与这位陌生女子素不相识(toi que je ne connaissais pas, toi qui ne me connaissais pas)。
诗歌的第四节宣告了回忆的高潮:甜蜜的爱情场景——一个避雨的男子唤着“Barbara(巴
尔巴娜)”的名字,她不顾大雨扑向了他的怀抱,仍然是那样欢快、喜悦、幸福四溢,这短短的一幕极为动人。Barbara(巴尔巴娜)对恋人真挚的渴盼,听到其呼唤时的惊喜和兴奋以及不顾一切的热烈回应,在诗人简洁的勾勒之下跃然纸上,令读者不由为之动容,而对种种细节的清晰回望也说明诗人自己对此保留下了美好而持久的记忆。
在第五节,诗人对自己的感情进行了收敛和聚拢,说话的主体回归说话者本身。他缓缓道明了自己对“Barbara(巴尔巴娜)”这位仅一面之缘的女子,以及她所代表的那种美好的回忆和纯美的爱情如此怀念的缘由,因为对所有他爱的以及相爱的人们他都亲切称呼。无论是男女之爱,亦或是人与人,哪怕是陌生人之间那份与生俱来、毫无私欲的相互吸引甚至爱慕,都是世界上最为珍贵、最能打动人心的财富。
经过了前五节诗段营造的温馨浪漫甜蜜的氛围之后,第六节中,诗人的笔触已悄悄带来一阵寒意。此节内容前后对比明显。前半节仍是着力于呼唤Barbara(巴尔巴娜)同自己一道回忆诗歌开头便忆起的那一场雨,那一场乖巧、幸福的雨,“落在你幸福的脸颊上,落在幸福的城市里”。后半节笔锋一转,这雨同时也落在了海面上,落在军火库上,落在乌尚特岛(Ouessant)的船上:后两个意象的突然闯入不禁令人不寒而栗,幸福和宁静终究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对于战争的经过诗人几乎未着笔墨,仅仅一个“connerie”便将其满腔的怒火和深恶痛绝之情火山爆发般喷泻出来。一声咒骂,作为简短的感慨,道尽了漫长惨痛的战争创伤。
战争依然无法阻挡诗人对美丽的Barbara(巴尔巴娜)的怀念。第八节中,诗人担忧地发问,想知道她是否躲过了这场腥风血雨、林弹雨的侵害:“你现在有着什么样的遭遇”?
向前走 作文除了肉体上的伤害,诗人同样关心她的爱情境遇,“那个深情地拥抱你的男子,他是死了失踪了还是依然活着呢”?战争就是这样残忍,它带来太多的未知,它拆散相爱的人,它掐灭鲜活的生命,它摧毁生存的希望和爱的权利。
末尾两节,诗人将时间拉回了现实。布雷斯特的雨依然下个不停,但这雨再也不同以往,既不是战前幸福的雨,也不是战争中夹杂鲜血和火炮的暴风雨,而是一场“丧雨”,阴冷,可怕,因为一切都遭遇“毁灭”。结尾处 “狗”的衰败意象代表着最后一丝生命痕迹的远离,布雷斯特小城中什么都没有留下,甚至于诗人再未提及Barbara(巴尔巴娜)的名字,似乎代表着这段美好回忆的终结。那个曾经鲜活的倩影,终究在冰冷哀丧的雨中随风飘散,战争,终于毫不留情地销毁了一切,物质,回忆,都让人无力去收拾,甚至无力去哀叹。
二、冲击力:对比反衬,亦虚亦实
Barbara(巴尔巴娜)》之所以给人的心灵造成强烈的冲击,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各种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诗歌意象、词汇感情彩以及意境营造上的对比。
回忆最开头的雨是一场“heureuse”(幸福的)、“sage”(乖巧可爱)的雨,后半部分对战争的描述中同样用到了pluie,但那却是一场pluie de fer(林弹雨);第四节和第八节中均出现了“sous la (cette) pluie”(在这场雨之下)这个状语,但女主人公的形象确是大相径庭,在幸福的雨下,她光彩照人,青春洋溢,快乐地奔向呼唤着她名字的恋人,任凭风吹雨淋也全然不顾,而在战争的血雨腥风之下,诗人和读者只能凭猜测去想象她所遭受的创伤,至少可以肯定的是,Barbara(巴尔巴娜)再也不能无所顾忌地忽视这场“雨”,因为这雨已不似从前,不再是浪漫的装饰、情感的促发剂,而似一个巨大又残暴的魔鬼,硬生生地闯入人的世界,强行占据了主角的地位,彻底改变了人的生活,打乱了生命的轨迹。然而战争后,一句“他死了失踪了还是依然活着”,把未知不定的可能性无限扩大,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顿时给诗歌染上悲伤的调。最后,全诗的前部分通述回忆,立位于“爱情”,诗人语气轻柔温馨,满含深情与赞赏,笔下浸润着祝福和幸福的基调;后半部分笔锋一转,主体侧重于“战争”,诗词间充满对战争的控诉。面对往昔美好逝去的遗憾和无力感。前后两种尖锐对立的主题和感情,使得诗歌张力无限,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读者的情绪急
剧地起伏,在短短的篇幅之间便体验了人生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