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十年变化的通讯稿
桂林是千百年来以清秀山水著称的旅游胜地,我的家乡在桂林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村庄。我小时候没见过大海,也不知道大海为何物。我曾幻想,大海大概是一片辽阔而温暖的水域,水波荡漾,波光粼粼。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温柔的岁月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就这样,秋遇、冬熟、春疏、夏离,恍惚间,我已经在这片土地成长了19个年岁。时光从来不语,却回答了幼年时所有的疑问;岁月向来无声,却见证了家乡的喜人巨变。自从我有记忆以来,山川环绕的家乡四季都有满山的青翠、遍野的草香和泥土的芬芳。在我从一个黄毛小丫头蜕变成大人模样的十多年里,我的家乡也悄悄给自己换上新的衣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秋驰年,屡变星霜,演绎的是家乡环境的改变。
蛇的成语我不需要听大人讲述旧时居住的泥砖房是什么样子,因为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是和祖母一起吃着柴火饭,看着黑白电视机,住着只有一层楼、年久失修又遇恶劣天气时还会漏雨的爷爷
辈建造的泥砖瓦房。那时候村里这样的房子甚至出门都不会上锁,每天大门敞开着,村里的孩子们可以随意乱跑、乱窜。与之一样的,放养的家禽也享有同等待遇,所以屋子里有家禽粪便是一点儿都不为奇怪的。
当2008年“建设美丽新农村”项目开始时,政府出资为村里每一栋房屋都刮上了水泥、腻子,村子里也统一接通了自来水,有专人每天打扫村道卫生,这时候的村容村貌已经大为改善。然后是一次又一次地翻新村内路面、翻新柏油马路,直至2012年,全村都是平坦的水泥路。再到后来,村里逐渐建造了一栋又一栋新房屋,淘汰了过时的房屋样式,新建的房子样式越来越新潮,也越来越向交通便利的公路靠近。从前的“抱团式村庄”在合适的条件下逐渐演变成“条带式村庄”。
东京奥运会闭幕式日期小时候,赖着大人一起坐班车去赶集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啊。从前,由于农活繁重、缺乏便利的交通工具,以及自家种的粮食、蔬菜品类齐全,赶集是一件少有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赶集又都是一件大事。不知何时起,村里的中老年人不论男女,大多学会了逐渐普及的电动车,摆脱了出行不便和汽油摩托车太笨重带来的困扰。到现在,谁家有辆小汽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诸如电冰箱、洗衣机和净水器等各种新型家用电器也走进家
家户户,不再是某家某户独有的设施。家乡的人们更重视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生活向着高质量、优品质迈进。
还记得每天沐浴着晨光边玩边走、到一公里外上小学的日子,那段泥泞的小路、那占地面积很小的学校、学校里那原始的吊桶水井……那时学校里的老师都是父亲的朋友,因为其实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在那个教师极度缺乏的年代,一名老师可以身兼数职,无论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凡是学校里有的课程,他们都可能任教。
为什么要小心AB型血的人2010年,小学对面建了敬老院,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只在书本上听过的“敬老院”。前几年小学附近又建了村委卫生院,请了年轻的驻村医生在卫生院值班。可以明显感受到家乡的建设逐渐完善、逐渐标准化、现代化。在我2012年转到镇上的小学之前,村里的小学已经改变了许多。从前的吊桶水井因为存在安全隐患改成了手摇水井,最后直接改成了自来水。平房泥砖教学室拆了,新建了篮球场,去往学校的泥路也都修成了水泥路,路口还建了候车亭。任职教师中也逐渐有了外来的年轻老师,比起老一辈的教师,年轻老师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外面的世界、接触新的思想。
物质层面的改变无法悉数道来,只知道家乡的容貌越来越美,升级了记忆,也承载了奋斗
与发展。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更迭的是家乡与外界的沟通方式。
记忆里的夏天不仅有太阳的炎热和巷子里的蝉鸣,还有围坐在一起轻摇蒲扇、细话家常的和蔼老人。那时除了和小孩儿一起嬉闹,我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因为十多年前智能手机还没有在家乡普及,至少中老年人还没有用上,忙于劳作的中年人也没有看手机的兴趣。甚至是2015年上初中的时候,基于家长对我学业的督促和网络尚未在家乡普遍适用,我与手机、互联网的接触仍然少之又少,对外界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电视新闻。
立方体图片约莫2016年起,村里逐渐实现4G网络村村通,越来越多家庭安装了无线网络。2020年后,连村里不会拼音打字的老人也逐渐用上了智能手机,他们学会了发、收付款、听音乐、看电视剧、刷视频,甚至发抖音。互联网不仅让生活变得更便利,还让老人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老人与子女的联系因为互联网而变得更方便,同时也少了一份孤单、多了一份欢乐。村干部主动建起了村民的聊,大家在里沟通事宜,这让乡村建设的工作更便捷,更好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维护村民权益、落实农村村民自治制度。
互联网不仅扩展了大家获取信息的途径,让大家与社会联系得更加紧密、与时事热点更贴近,还增加了闲暇时的娱乐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家乡变化珠流璧转,日居月诸,濯洗的是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身边的人比十年前更有远见和抱负了。我现在就读于周恩来总理的母校——比肩清华北大的南开大学,但其实孩童时期的我也愿意接受“读完初中就打工挣钱”的人生。当时的我甚至觉得读完初中去打工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好事。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身边的大人、稍大一些的平辈对我无意中的引导,或者他们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因此给我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觉得这就是未来我应当经历的事。
西风几时来,流年暗中换。许是因为走出去打拼的年轻人也变成了中年人,当他们回到家乡的时候,带回来的不仅是家庭、事业,还带回了他们的观念。家乡的人们变了,变得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更加注重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从前,大人对孩子更多的责任是“养”,因为他们的思想也只囿于自己的前半生,但现在除了“养”,他们更注重“教”,教孩子为人、教孩子处世。他们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态度、教孩子尊老、教孩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改变后辈,他们还主动改变自己,大胆探索新的致富路——
种植沙糖桔,主动学习种植技术,并且为此创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摘果到包装、运输,越发变得专业化。
书读得久了、见的人多了,我也变了,变得有自己的想法,变得想要好好上学,变得想去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
天熹微,我望见了天空,一抹晕红,还有几声鸟鸣。我悄悄回了村里小学一趟,路边的青树像从前一样绵延,这深深呼吸的感觉是人格得到了释放,由此我才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韵律。
长大了、见过了海,再回首家乡十多年的非凡变化,方才觉得心有所向又何须远行?家乡那些花开花落的时光,偷偷带走了我们的曾经,也带给了我们人间四月天。旧貌换新颜,变化的是村容村貌,不变的是人民的艰苦奋斗、祖国的赓续发展。祖国的繁荣之路没有尽头,家乡也会持续兴盛。愿遍历山海,归时所见,是家乡的璀璨星河。
祖国的繁荣之路没有尽头,家乡也会持续兴盛。愿遍历山海,归时所见,是家乡的璀璨星河。文化生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