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蜀山春雨图》赏析
【摘要】 《蜀山春雨图》是李可染山水画开拓、创新"转型期"的作品,画风比他三十几岁"古典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拉开了距离,而且,经过了四次长途写生,艺术创造上产生了飞跃。他自评画风判若两人。这四次著名的长途写生,是1954年的江南写生,四个月;1956年的长江、川蜀
【关键词】 李可染 春雨 写生 江南 审美观念 画面 赏析 作品 开拓 艺术创造
【正文】
    署款一九六二年作于北戴河的《蜀山春雨图》是李可染一生“转型期”的代表作。570分理科能上什么大学
    题款署名“一九六二年可染作于北戴河”的《蜀山春雨图》,正当李可染山水画开拓、创新的“转型期”,画风比他三十几岁“古典期”发生巨大变化,不仅拉开了距离,而且,经过了四次长途写生,著名的远游,跋山涉水,艺术创造上产生飞跃,可染自评,画风判若两人。这四次著名的远游,长途写生,是1954年的江南写生,四个月。1956年的长江、川蜀写生,八个月。1957年的出访德国写生,四个月。1959年,桂林写生,两个月。面对大自然、对景写生,积累了水墨山水写生作品200余幅,在现代当代中国画史上成为空前的创举,也为可染大师晚年“丰碑期”高峰奠定牢固的基础。
    大自然中朝、晨、暮、夕;风、晴、雨、雷;阴、阳、明、晦,千变化的气象,给“自然之子”的画家带来无穷尽的灵感。50年代开始,美妙诱人的雨景,《杏花春雨江南图》,成为可染笔下出现新意境的发端。今天,我们有幸观赏的《蜀山春雨图》,可以说是江南春雨的妹篇。春雨霏霏,诗情默默,在画前令人留恋忘返,心迷神荡七言绝句古诗大全
    《可染印存》尚待锲刻的印语有“喜雨”二字,与已经刻治的“寄情”二字相对,表明他对春天雨景的由衷喜爱,也是感悟杜诗《春夜喜雨》的意境,从中得到的启发。由一九五四年《雨亦奇》、《杏花春雨江南》发端,反复画着春雨江南图,画到八旬高龄,画出整整一
个诗美的系列,屡画屡新,无与伦比。可染五十五岁大跨度山水写生之后,别出一格,作《蜀山春雨图》,虽为蜀山春雨命笔不多,然而属于一位山水艺术大师“转型期”转捩点上之精品力作,焕发出别样风采,别样光辉。
  如果和可染四十几岁所作春雨江南图比较,蜀山春雨和妹篇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但从审美体验角度看来,画面唤起的视觉感受和心灵感悟,都有所不同。他那大胆的抽象和神韵美,都具有了东方写意的表现性,并由此带动了形式感和水墨语言的开拓、创新。这里没有小桥流水、渔船舟子,省略删除了大量细节,大手笔忽然防守泼墨,浓浓墨华,泼出主体山峰,几占直面一半以上,却不失空灵。还不能不令人佩服、叫绝。如此这般,就让蜀山川地深处那本来就湿润的空气,让润物无声的春雨涵盖了一切,笼罩了一切,浸润了一切,这一切也就洋溢着春意,而蜀山、蜀地的春意,又是多么可爱诱人!在大团块浓重又空灵、淋漓又充实的山体下,掩护这静谧的山村。黑的瓦、白的墙、红的花树,忽然变得那样灿烂耀眼,又是由浓转淡,由近及远,远去无垠,在迷茫的蜀山深处消失,有如夹带这半音、滑音,一首美妙动人的乐曲呀!它引起我们情感世界深层的波澜,美学家宗白华以哲人之思、诗人之情,强调诠释了一个美学论点:“一片风景是一种心境”,反复悟对《蜀山春雨图》,我懂了,这就暗合可染师所说的意境,“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
术的灵魂,是山水画的灵魂。客观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意匠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就叫做意境。”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可染长途写生心灵体验的深化,人生历程的丰富、拓展、扩大,审美观念也在激变演进,非同往昔。除了早年为之神迷心醉的西湖之美,他再度为长居八年之久、历经战争岁月的蜀山之美所吸引,《蜀山春雨图》的出现,可以说,蕴含着可染山水艺术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新观念、新走向。他说:“过去我曾感到西湖风景好,但要与四川相比,却相差很远,大异其趣。《兰亭序》称山阴风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其实这种景象在蜀地到处可见。”可染晚年《自传•提纲》中的这段话,可能帮助我们窥见其探索自然美,审美观念变迁的些许奥秘。和早一些的《江南春雨图》比较,《蜀山春雨图》不是淡淡一片春,没有渔船舟子,没有小桥流水,却生出另一种激情与神奇:忽然放手泼墨,浓浓墨华,泼出数重山,对比着点厾胭脂红的灿烂花树,显得蜀山巍峨,春雨霏霏。盘山民居,黑的瓦,白的墙,被新雨笼罩,被花树环绕,益发明丽,愈发宁静,弥漫着温润清新空气,令人豁然畅怀。可染论画以为中国画高层次审美境界“不仅画所见,而且画所知、所想”,道破了古代画论“造化”与“心源”的深层关系。由此,他的山水画从“写景”跃向“造境”,更注重写心源、写大意、写山水精神了。
    1962年,五十五岁的山水画家李可染,在创作《蜀山春雨图》同一年、同时期里,完成了名作《谐趣园》、《榕湖夕照》、《漓江胜览》和今日影响最著者《万山红遍》、《鲁迅故乡绍兴城》。“以意选境”、“采一炼十”,以炼为主,注重主体心境的表达,进入高潮,这就是可染山水成功地转型、将古典型山水转化为现代型山水的秘诀。他五十岁以后的五年间(1957-1962),水墨写意山水、水墨写意人物,牧牛图全面趋向成熟,个性风格形成,现代人情感、心理活动借以传达的新图式、新语言符号独备一格,建成独特的中国画艺术体系和山水艺术体系。
  布局将山体拉近,远景之山,作中景处理,创意很强的空间结构,使画面纯化,富整体感,从而和古人、前人传统样式拉开距离。为晚年“丰碑期”艺术高峰“聚合结构”作了预演和准备。其意匠手段,高妙之处,还在于画面并未因山势迫近而生压抑感,相反,画面溢出另一种空灵流动之美。“趣味中心”在房屋黑白、虚实,组合巧妙,花树点、线、面和谐交织,错落有致,春之光华雅韵形成倒“T”字形,缓缓远去,有如深山空谷的歌声,向远方消失,灿烂明灭,其味无穷。作为新观念的载体,此图以其典型风格直接带动了后来《春雨江南图》的纯化、凝聚、成熟。
可染名言:“水墨胜处无功”,极言中国水墨的“本美”不朽,“自然美”永恒,无可取代。另一方面,还暗喻着“”的名贵。以京剧青衣打比,悲剧人物一出场,全身黑素服,惟头系一条青蓝丝带,其华美高格,令观者不禁为之心摇神荡。借此“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规律,观赏《蜀山春雨图》,当可领悟,“惜如金”乃中国水墨写意山水一大妙谛。 “厚朴中的隽永,凝重中显空灵,静穆中有瑰丽,沉雄中含逸宕”,从新的审美观念确立自己的风格,根据时代的审美需求和观赏者的心理期待,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锋芒,感染人又激发人的精神思维,这样的艺术美必定具有永久性。
【结论】: 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蜀山春雨》即是此例。
李可染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西洋画法,表现了光,画出了阴影。范宽式的饱满构图法,使得山势迎面而来;山体层次丰富,画面气魄润厚;墨树红花与黑瓦白墙赋予了山体生命的韵味;题款亦是浓墨一气呵成,没有断笔。纪念碑式的构图、凝重的用笔、团块式结构,逆光下的黑白关系,浑厚的积墨等等,都是对传统山水画审美理念的刷新,同时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墨韵之美,千变万化,臻于神境。
【参考文献】:
春夜喜雨赏析[1高考满分多少]裴玉林.《中国画的墨与水》.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2] 彭锋.中国画的意义世界.清华美术:第二卷.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6.
[3] 钟乳乾.迹象论与中国画.清华美术:第二卷.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岳川.笔墨迹化的东方意象.清华美术:第二卷.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盛东涛.吴镇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6] 童中焘.“笔墨”与“中国山水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  画系教师文论选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7] 聂瑞辰.中国绘画赏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灯影牛肉丝>软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