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水平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______)
(3)前两句写早春景,以“小雨”“草”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______)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______)
[4]“草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 )。
千门万户( ),总把(   )。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作者是(   )代诗人(   )。“|元日”是农历(  ),即(  )。
[3]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  ):一年已尽。
洗手间英语怎么说②(  ):药酒名。
③(  ):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屠苏”是一种糕点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吃这种糕点,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____)
[5]《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王安石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习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爆竹 B.喝屠苏酒 C.换桃符 D.看花灯
3. 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
[2]解释词语。
别枝:____。   见:____。
[3]请用“/”画出下面语句的停顿。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4]这首词中,作者写“鸣蝉”“蛙声”,是运用_____的手法,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某人
(印度)泰戈尔
你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和《有的人》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赏析[1]《春夜喜雨》题目中的题眼是______(一个字)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诗人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因而喜爱春雨
B.“知时节”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春雨之情。
D.“花重”中“重”读“chóng”。
[3]在表现春雨细腻轻盈特点的诗句下画横线。
[4]朗读这首诗适宜用______语气朗读。
A.激昂 B.高亢 C.赞美 D.陶醉
6. 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西江月”是_____。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下的景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听觉来捕捉秋夜景物特征,反衬夜之静。
C.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8. 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词题是   。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明月别枝惊鹊,   。
(3)词中的“见”读   ,它的意思与“   ”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   、   、   、   。
9. 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_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_)
③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初中家长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
因声求气
注释:①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闻说:听说。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④望眼:视线。⑤缘:因为。
整体美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______)
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
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______)
[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柠檬牛肉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请分析诗歌的三、四句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