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如何唱好歌的技巧发表时间:2012-07-09T09:17:11.3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华丽
[导读]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河南镇平一高中王华丽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古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培养他们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对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
晚餐吃什么最健康古诗词鉴赏具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诗词的本质所决定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而言,诗歌鉴赏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反复诵读, 品出诗味;体会意境, 把握情感;品析语言, 领悟旨趣。
一、反复诵读,品出诗味
诵读是理解诗歌的最直接的方式,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诗歌语言的凝练和集中,决定了赏
析诗歌首先要反复诵读,尤其是古诗词更要加强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理解字句,体会形象,把握意境。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使静止的诗歌行动起来,变成听得见、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将我们更快更深入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把诵读放在首位。
春夜喜雨赏析在课堂上,可通过单人读、双人读、分组读、分角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达到熟读成诵。诗歌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不妨把音乐引进来,给诗歌配一段音乐朗诵,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可以让学生伴乐诵读,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到诗人寄托的感情。
诵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和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诗歌的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伤的情调。例如杜甫的《春望》描写的是安史之乱后长安城荒芜、残破的景象,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内心的伤感与悲痛在朗读时就应该读出来。再如李白的《行路难》,诗歌叙述的是诗人离开京城时,对朝廷黑暗、仕途艰难的抑郁不平的激愤之情,也反映了诗人不屈不挠的追求与探索精神。诗歌的感情起伏跌宕,大开大合,时而苦闷低沉,时而激昂奋进。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突出感情的变化,让学生在这种变化中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感之与外,受之与内”。诗歌以其细腻含蓄的情感见长,这更需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感情去体验、去品味。这种感受是非常精细、微妙的。因此需要给学生时间去品味、去感受、去咀嚼,反复诵读,读出诗味来。
二、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辽宁好玩的地方意境是诗的艺术境界,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诗词的鉴赏,贵在对诗词意境的把握上,能把握诗词的意境,意味着对诗词的深层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诗歌意境的分析,要求教师把原诗意境和再造意境,以饱满的感情,用准确而又有启发性
otherwise的用法的语言讲给学生,使他们在感受和熏陶中唤起大脑的形象思维,在他们的心中就会出现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在体会意境中,学生就能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由于“意境”是一个“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艺术世界,因此,启发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而言,诗的意境是“实”的形象与“虚”的想象的总和。在这个过程中,启发、调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几行,留给读者的想象却无穷无尽。“藤枝是那么干枯,树干是那么苍老,停在枯枝上的乌鸦是那么昏暗,在这个肃杀凄凉的世界中,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依稀的人家,突然闯入了眼帘,这怎能不勾起游子对家乡温馨生活的怀念。然而,寂寞荒凉的古道、寒冷透骨的西风、疲惫不堪且瘦弱无助的老马将把游子载向何方?此时天已晚,太阳徐徐落下,这夜晚的来临好似人生之秋的无奈。当年离家时壮志满怀,今天归家时寂寞冷清,人生得意与失意又该怎样去衡量,这古道是归途,还是漂泊的继续?这一切如何不令人伤心断肠!”当我们在这“实”的形象(漂泊的游子)中展开想象与联想时,诗的意境便纷呈叠出,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也就显现出来。
三、品析语言,领悟旨趣
古诗词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丰。古人十分注重炼字,往往一词一句,就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现出思想内容。“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古人在诗歌写
作中对语言千锤百炼的功夫,因一字而尽传精神。在鉴赏时要特别注意在语言上的品析,进而领悟诗歌的旨趣。
品析语言即认真地咀嚼把握诗中的关键字眼,领略其中的精妙之处。把学生引入诗歌表达的艺术境界中去,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诗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叫做诗眼或词眼。抓住“诗眼”即能纵观全篇,对诗的言外意、话外音、景外情有深入的领会。比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它们的妙处早已为人们所称道。再如“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空”二字,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的“知”、“乃”、“潜”、“润”、“细”几个字,诗人不仅赋予了春雨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它了解人们的意愿,适时而降,而且从听觉上描绘了春雨的形与神,深含着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又比如赵师秀的《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句中一个“敲”字,这是一个细节性描写,想象一下那一个不停“敲”击棋子的动作细节,与前面“闲”字联系品味,就能感受出客人久久不至时焦躁不安的情绪。在品析语言时,要善于抓住诗眼,从而领悟诗歌的旨趣。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要顺利地承担这一重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修
你是谁的英文养和较宽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善于寻恰当的教学方法。上述的三个环节是最基本的,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当然,诗歌的鉴赏方法多种多样,远不止这些,更好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