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概括方法
  说明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考部分,这部分的答习题是极具规律性的,也是非常容易拿分的一部分。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说明文的概括方法,欢迎阅读!
  说明文的概括方法  ●如何快速、准确判断说明对象,并概括其特征
说明文的方法  ⑴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要解释的某种现象,要阐述的某种道理。
  ⑵快速判定说明对象的方法:
  ①看习题目,不少习题目自己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看云识天气》等;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③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目标的重要性  ⑶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生物教学反思  ①从题目着眼。有的题目直接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题目由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有的题目在指出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题目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从分析材料入手,注意抓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构造巩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等特点:形式优美、构造巩固、历史悠久。
  ③借助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巩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低声密语,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凝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构造巩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子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要想准确把握说明顺序很简单,只要明确各种说明顺序合适哪类说明文就能很容易判断出来。常见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但凡事物的开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开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形式,由内到外、由下到上、由前到后、由远到近等依次进行说明,一般适用于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如《故宫博物院》、《核舟记》都运用的是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联络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通常包括从概括到详细、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简单到复杂。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都是运用逻辑顺序。
  事实上,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阅读中假如注意这些标志性的词语,也能很快判断出说明顺序。
手机硬件检测  ●如何判定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⑴想要快速准确的判定说明方法,只要熟练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存在的形式即可。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引资料)。判定说明方法较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容易的多,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⑵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的答习题模式。
  列数字:本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详细、准确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举例子:本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详细、有力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下定义:本句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含义。
  打比方:本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分类别:本句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层次清晰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作比较:本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什么和什么作比较(比照),突出(强调)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谶纬  画图表:本句使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引用(引资料):本句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服力。注:引用这种说明方法假如用在文章的开头,还有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如何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⑴抓修饰、限制性词语,揣摩其准确性、严密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和短语上,如“只有、全、最主要、最”等,这些词语从时间、范围、数量等方面起到修饰限制作用。

  ⑵抓模糊语言的运用,领会其准确性
  如“大约、可能、左右”等。
  ⑶考习题形式
  ①加点字有何作用?
  ②加点字或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并说明理由。
  ③加点词(限制性)可否删去?为什么?
  ⑷答习题模式
  ①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百香果绿茶  ②不可以换;原词的意思是…,所换之词的意思是…,换了后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
  ③不能删除;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