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说明文的四步阅读教学是在系统科学原理指导下,从整体出发,总体确定教学目标及要求,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具体为:
第二步为助读,在学生对阅读说明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表达能力。
第三步为学生自读,其方式为粗读、精读、质疑、讨论互答等形式。用自主阅读代替被动接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步为验读,通过练习,迁移训练,试题检测等手段,对学生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予以练习、巩固、检验。“
四步”阅读法,依照循序渐进、授人以渔的原则设计,重在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约三个单元的说明文,因此初中阶段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是一个重点。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说明文的“四步”阅读教学法。
(一)引导阅读教学中,第一阶段选取的几篇课文作为讲读篇目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对课文进行剖析,讲清其中带规律性的知识,教学生阅读说明文,例如,第一单元中选取《苏州园林》作示范篇目,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操作是:
1宏观把握: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眼;阅读预习提示,理清文章思路和线
索,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学习的重点,明确课文学习目标,以便有针对性的学习,然后根据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最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概括能力。
2、熟读讨论:按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的五个方面,逐一对照加强领会,以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过程是教会学生精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段作深层次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对文章作圈点批注,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全面阅读,又要让学生学会重点阅读;既有面,又有点,既有整体的理解,又有重点语段的深入研究,既避免逐段肢解文章而浪费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指导小结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结,这一步是对前面读书活动的升华。培养学生整理、归纳、概括能力,进而能总结出说明文阅读的一般规律。这样的剖析,总结了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规律,再通过其它课文的举一反三,涉及不同类型课文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学生会触类旁通,也就对说明文的阅读有了一定的了解。(二)帮助阅读通过对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阶段就把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上,培养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筛选有效信息,感知课文内容,比较文章间差异以及概括表达能力。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是:学生自主阅读“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把握课文的阅读重点,然后自读。对生字词使用工具书自主解决。阅读过程中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中出现的疑难,教师帮助解决。例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巡视中,若发现学生对死海的特征把握不全面,可在黑板上写下“特征?”,少数还没完全把握死海特征的学生,会马上跳读课文,出特征。当学生知道“人在死海中不
会被淹死”这一特征后,又在黑板上写下“原因?”,学生了解“死海的密度大咸度高”,在此基础上,再在黑板上写上“现状?”,学生再读后明确:“死海真的要死了。”这样学生就基本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把握了文章的主要信息,感知了文章的内容。他们弄清了事物特征,明确了说明顺序。最后还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通过讨论和其它课文的比较,学生明确了神话传说是这篇文章的最突出的特点,它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三)学生自主阅读常言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因此我要求学生反复读,读透读懂。
1、积累词语:借助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在积累过程中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针对文体特点再读:思考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及斟酌语言,体儿童早教歌
会语言风格。
3、质疑:在深思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疑”,对自己无法弄明白的疑点作上记号或者做好记载
什么是文明礼仪.4、小组讨论:在自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凡自己不能解决的,拿到小组内讨论,小组共同探讨,集思广益,自读中的疑难绝大多数能得到解决。
5、师生互动:凡是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问,再拿到全班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用讨论的方式解决。对带普遍性的问题,同学们又不能解决的教师可适当点拨。自主阅读这种方式可代替学生的被动接受,互问互答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得到拓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四)验读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手段,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阅读教学则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语言素质的综合表现。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学生了解了一些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方法,也了解了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的事项,第四步就采用练习加以巩固,对阅读能力加以检验。
1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1.1学会概括主要内容。淤摘录法:有的文章题目本身点出了说明内容,有中心句的文章或段落可采用直接摘录的方法;有的文章中心句过长,可以采用压缩摘录法。于概括法:先将文章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概括,再将它们合并起来。盂摘要法:有些说明文全篇几个部分的内容有主次之分,如,要求回答“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需要选取主要的、舍弃次要的。榆列图表:这类题的特点是,给我们一部分内容,要求根据所给的内容填写另一部分内容。对于这样的题,要根据所给的提示语,采取“概括法”概文章说明的内容。
保爱1.2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或者事理的特征介绍得清楚、明白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九种: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列图表。认真地辨析说明方法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都容易从语言的特点上体现出来,比较难一点的是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善,即定义的对象和所下的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求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内涵,而作诠释不要求这么完整,
只要能够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即可,诠释的对象与作的诠释的外延可以不相等,而定义的主语和宾语必须是相等的,它们可以颠倒。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区别二者了。
1.3判断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制造过程,文章中有表示时间变化或程序性词语,是时间顺序。解说实体事物(特别是建筑物),文
章中有方位性词语(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是空间顺序。辨别逻辑顺序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它在说明文中体现在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者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顺序,这种顺序有多种关系的形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原因———结果”、“特点———用途”、“主要———次要”、“现象———本质”、“一般———特殊”等,我浩海立方
们可以借助这些形式进行判断。
1.4掌握说明语言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说明文这种文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这一特点决定的。在说明文阅读题中,常以某个起限制修饰作用的字、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来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我们要特别要注意的是文中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比如: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一律、一概;大部分、部分、有些;只、仅仅”等;表程度的:“非常、十分、最、很、极;几乎、稍微、比较(早)”等;表揣测、估计的:“大概、大约、左右、可能”等;表限制的:“当时、主要”等。
2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2.1 情境激发。“探究———体验”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主导设计仍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
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探究———体验”式学习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2.2整体感知。个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思考:本文所写的亲情是指什么情?本文所写的亲情体现在温情与和美中,还是误解和冲突中?
2.3 创设情景。在教学中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心理场中,对文本和情境的体验、领悟,必然更加深入。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体验,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品质得到协同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3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3.1 宏观把握: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眼;阅读预习提示,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学习的重点,明确课文学习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然后根据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最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概括能力。
3.2 熟读讨论:按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的五个方面,逐一对照加强领会,以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过程是教会学生精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段作深层次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
中学习对文章作圈点批注,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全面阅读,又要让学生学会重点阅读;既有面,又有点,既有整体的理解,又有重点语段的深入研究,既避免逐段肢解文章而浪费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3指导小结: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结,这一步是对前面读书活动的升华。培养了学生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进而能总结出说明文阅读的一般规律。这样的剖析,总结了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规律,再通过其它课文的举一反三,涉及不同类型课文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学生会触类旁通,也就对说明文的阅读有了一定的了解。
说明文的方法白茶怎么泡才正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