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语⽂课⼀般被认为是语⾔和⽂化的综合科。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是运⽤语⾔规律与特定语⾔词汇所形成的书⾯的或⼝语的⾔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亡⽺补牢》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亡⽺补牢》原⽂
从前有个⼈,养了⼏只⽺。⼀天早上,他去放⽺,发现少了⼀只。原来⽺圈破了个窟窿,夜⾥狼从窟窿钻进去,把⽺叼⾛了。
亡羊补牢教案 邻居对他说:“赶快把⽺圈修⼀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已经丢了,还修⽺圈⼲什么呢?”他回答。
第⼆天早上,他去放⽺,发现⽺⼜少了⼀只。原来狼⼜从窟窿钻进去,把⽺叼⾛了。
水仙花的诗句 他⼗分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再也没丢过。
【篇⼆】⼩学⼆年级语⽂《亡⽺补牢》教案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
2、学会本课⽣字新词,注意多⾳字“圈”的读⾳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补牢》这则寓⾔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
开心的歌曲 1、同学们喜欢听寓⾔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则寓⾔。看⽼师写课题:亡⽺补牢
3、指名读,齐读。
⼆、理解题意。
1、“亡⽺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什么⽅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的圈,在课⽂中指⽺圈。
3、⽤⼀句话完整地说说“亡⽺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为什么补⽺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读通课⽂。
2、⽤⾃⼰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共丢了⼏次⽺,为什么丢?
4、⼩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理解内容。
山随平野尽下一句 1、课⽂哪⼏个⼩节讲丢⽺的?
2、⾃由读1—4节,思考:养⽺⼈丢了⼀只⽺,为什么还会丢第⼆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圈破了个窟窿。
(1)出⽰⽣字卡⽚“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法)
(⼆)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所谓,毫不在意)
养⽺⼈是这样说的,你猜他⼼⾥会怎样想?
二本分数线
(5)你看,好⼼的街坊情真意切,养⽺⼈却漫不经⼼,不听劝告。同桌分⾓⾊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师说提⽰语,学⽣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字?联系第⼀节,想⼀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段,如果⽤题⽬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
6、指名表演这个⽚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些内容,如⼈物的⼼理活动可通过语⾔、动作来表现。
7、⼆次丢⽺后,养⽺⼈⼜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
8、讨论交流:
抗疫英雄事迹 (1)养⽺⼈是怎么做的?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中句⼦,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理的句⼦。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读出?(从此,他的⽺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投影,这个⼈在修补⽺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养⽺⼈⼜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再不修⽺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寓意:由此可见,像养⽺⼈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活中,也常常发⽣类似的事。联系⾃⼰的⽣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个词语来概括——“亡⽺补牢”。
六、总结全⽂。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补牢”后⾯往往跟着⼀句话——“未为迟也”。⾃⼰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的⼀般⽅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
2、联系学习、⽣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的感想。
【篇三】⼩学⼆年级语⽂《亡⽺补牢》教学反思
亡⽺补牢是⼀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个养⽺⼈第⼀次丢了⽺,街坊劝他修⽺圈、堵窟窿,养⽺⼈没有听从劝告;第⼆天他⼜丢了⽺,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感紧动⼿把窟窿补上,把⽺圈修好。从此,他的⽺再也没有丢掉。它告诉我们:⼀个⼈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全⽂有5个⾃然段。第1-3⾃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个⼈养了许多⽺,丢⽺后,不听邻居劝告。第4⾃然段写第⼆天⼜丢了⼀只⽺。第5⾃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点:
⼀、注重培养学⽣的识字能⼒。识字是中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掌握⽣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学习的难度。我⾸先让学⽣带着拼⾳读,
然后再去掉拼⾳读;先让学⽣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有了这个层次,学⽣在每个部分都有⾃⼰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的学习兴趣。
⼆、以⽂章题⽬为突破⼝,直奔重点。“亡⽺补牢”这个题⽬是对⽂章的⾼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个字意思,让学⽣读课⽂。这样做既培养了学⽣要根据课⽂内容选择字意,⼜为对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理解课⽂有很⼤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由读,引读,分⾓⾊读等多种⽅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如临其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