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1)
民族团结作文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春节食品安全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婷(pīng)  渎(xiè)    相得益(zhàng)  矫造作(róu)
B.劫(luè)    妖(ráo)    自吹自(léi)    强不舍(guō)
C.宽(yòu)    冠(miǎn)  不容发(jiān)    自惭形(suì)
D.见(piē)    丰(rùn)    不言而(yù)      絮叨叨(x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勾勒  哆嗦  瞑想  首当其充
B.鼓噪  潮汛  池沼  聪耳不闻
C.分娩  诚挚  灼伤  苦心孤诣
D.惭作  私塾  幅员  先发治人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沈星舍己救人的高风亮节,既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B.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C.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全力援助灾区,艾青原名叫什么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D.松山湖沿岸,百花齐放,绿柳如烟,湖光山,令人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水北调工程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B.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C.升入九年级,班级里掀起了从未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D.为避免市民再从绿地中穿行,保护植物,城市园林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公共的绿地上安装了栏杆。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
B.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C.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D.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6、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平板电脑怎么连接电脑①现实中却经常有这样的困扰:在复杂路口或是立交桥等路段,导航提示的信息和现实场景之间的对应需要一个理解过程,当你还在思考“是在这里转弯吗”的时候,短短几秒可能就错过了重要路口。
②同时,基于AR导航背后的图像识别技术,还能实现诸如车距预警等安全辅助功能。
③汽车导航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产品,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捷。
④搭载AR导航功能的车载导航产品的问世,宣告这样的尴尬将成为过去。
⑤AR导航能够将虚拟引导线直接叠加在摄像头拍摄的实际场景中,直观地指引行驶的准确路径,带来“所见即所行”的轻松出行体验。
A.③⑤②①④    B.③①④⑤②    C.⑤②①④③    D.⑤②③①④
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3)________________,草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6)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7)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8)某书店拟选用两句有关“读书”的对仗工整的诗句作为楹联,请写出你认为合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
祁黄羊曰:“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我也是一束阳光作文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谁可而之/或异二者之
祁黄羊B.解孤非之仇邪/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无尉/去怀乡
D.孔子之曰/不求达于诸侯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