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朋友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老王教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运动会作文题目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弱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在:樽)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血月杀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伴著,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怕?然而苏轼却Seiches心得体会: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叹息!人类既如此殊途而余者,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分狂妄了。接手两句瞄准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就是"三字越下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非常大。一说道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成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马雷科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就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就是"三字带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段小宇的就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系列从周郎引起。Essoyes五句写下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近,作者描绘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就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至句的"千古风流人物"至"一时多少豪杰"再至"回首公瑾当年",视线不断reputati
on,最后著眼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下周瑜却不写下其大智大勇,只写下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就是繁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至自己。周瑜溃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文学创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道:"四十五十而无闻矣,斯亦严重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M18x至自己曲折不突遇,故存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悲凉。但苏轼毕竟就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可悲后,不是像是南唐李煜那样的沉迷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到整个江山历史之中展开观照。在苏轼认为,当年洒脱淡然、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伴著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可悲中超然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领指爪,鸿飘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复古》)。所以苏轼在与周瑜并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见了
祥林嫂原文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相媲美,但下降至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广泛命运,双方其实也没什么小的差别。存有了这样深邃的思索,遂带出结句"人间例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正像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小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然舞动才就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宛若一梦,何妨将樽酒淋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退却迷茫,从非常有限中玩味无穷,使精神赢得民主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道得更为准确无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就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离想要的文字,宛然就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韦谢列。但庄子以此正视现实,苏轼则以此打破现实。
首开先河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例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表示其"语意谨严,真古今绝响"。被贬之者例如俞文豹《吹起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存
有幕士仁义南音。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再分十七八女孩儿,谓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谓铁板,演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相同,但隐含存有对苏词悖距传统词风的讥讽。清代更有人指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到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略加实事求是,亦堪称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容周瑜,并怀古受伤己,以自身感叹开头。作者吊古伤怀,想要古代豪杰,借古传诵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无法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写了他内心卧病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于写下人,借对周瑜的敬重,抒写自己功业此非的感叹。写下“小乔”是衬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注重人物的风姿,中间描绘周瑜的战功旨在凸现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抒发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整体表现,仍更添英雄豪放本。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就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不得志,却从未对生活丧失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繁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不得志,然而格调就是豪放的,跟不得志文人的同主题作品似乎相同。词作中的豪放情调首先整体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绘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峻形势都散发出豪放之美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使人羡慕。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