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历史小故事
汉字的起源
我为自己喝彩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在上古社会,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结绳”和“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号来记事;“结绳”的办法是文字的雏形,“契刻”则是萌芽状态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功臣书法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编写仓颉篇、爱厉篇、博学篇作为典范,为官方正式标准字体使用;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秦朝以前的篆书统称为大篆,秦始皇时期通过对大篆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叫小篆;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刚健流美; “临池”的由来
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日日临写,从不间断;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后人用的“临池”一词就是指张芝刻苦练字的故事; “行书”的来历
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又
很慢,写草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用笔畅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认的新书体——“行书”;
画龙点睛
传说南朝梁代画家僧繇在佛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当时看他作画的人很多,可他画的龙都不点眼睛,说要是点上眼睛龙就会飞上天;大家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刚把一条龙的眼睛点上,突然天空雷霆大作,墙壁被震破,这条龙便腾空飞起;
王羲之学书
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从七岁起,就跟父亲学字;十二岁时,又游历名山大川,遍览前代大书法家的字,扩展了胸怀,开阔了眼界,书法意境也更高远了;他终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书体,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
东床快婿
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对其疼爱有加,眼看到了出嫁年龄,郗太尉就派人到丞相王导家为女儿选对象;王家是名门望族,府上的后生都很优秀,一听说郗太尉要为宝贝女儿选女婿,个个打扮一新出来相见;唯有一人躺在东院书房靠东墙的一张床上,坦腹仰卧,无动于衷;郗鉴闻讯后
说:“这个东床上的年轻人不做作、很豁达,正是我要的女婿呀”遂将女儿嫁给了他; 此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东床快婿”一词即由此而来,成为理想女婿的代称;后来又衍生出“东床驸马”、“东床娇婿”等;摘自家庭百科
墨汁当蒜泥
一次,王羲之正在专心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馍馍和蒜泥,他却只顾写字;夫人郗氏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把墨汁当蒜泥,用馍馍蘸着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郗氏哈哈大笑,可是羲之还是没有“醒”来,一面濡毫运笔,一面还连声夸赞郗氏做的蒜泥味道可口;
唯有一点像羲之书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与父亲被并称为“二王”的大书法家; 小时候,有一次临写父亲的一幅字,着急去后花园玩耍,“太”字竟漏写了一个“点”;父亲看到后把这一“点”补写上了;一会儿母亲又看到了这幅字,看到儿子这一“点”写得圆满精到、厚重有力,心中大喜,便在纸上写下两句赞语:吾儿习字费尽三缸水,唯有太字一点像羲之;
唐太宗用兰亭陪葬
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珍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帖,把它放在座位旁边,早晚观赏;有一天他贴近唐高宗
耳边说:“我死以后,把兰亭帖给我带去;”等到他死后,真的把兰亭帖装在玉匣中葬入了他的陵寝;
一块碑看了三天三夜
一次,欧阳询在一座古庙里看到了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始而勒马观看,继而拍马而去,一边走一边细品碑文,觉得笔势、神采实在好极了,又拨转马头,回来再细细观看,后来索性卧在碑前,竟在这里揣摩了三天三夜;从而留下了“欧阳询宿夜观碑”的美谈;
护发素怎么用“小欧阳”
唐代书法家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被后人称为“小欧阳”; 欧阳通少年时父亲就病故了,为了把父亲的书学风格继承下来,他到处去买父亲遗留下来的亲笔墨迹;每得到一篇,便认真观察、揣摩、摹写,经多年勤奋努力,终于继承了父亲的书名,号称大、小欧阳体;
弘扬书艺,为国争光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年轻时曾做过醴泉县尉,到任一年就辞官学书去了;放着官不当回家去练字,别人都很不理解;原来他是记住了母亲临终嘱咐:“弘扬书艺,为国争光”;经过努力,他终于创造了雄健厚重的“颜体”,至今广学不衰;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小时候,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用脚夹着一支大笔写字,挥洒自如;他感到自己的字太差了,便跪在地上拜老人为师;老人在纸上写道:“写尽八缸水,矾染涝池墨,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牢记老诲,发奋练字,终于成为着名书法家; 柳公权任夏州书记时,一次入朝奏事,唐穆宗问他用毛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一语双关,说得穆宗脸都变了;
人品与书品
颜真卿其人刚正不阿、刚毅果敢,以致为国捐躯;其书刚健遒劲,严谨端庄;柳公权其人直言敢谏,其书刚劲挺拔;欧阳询面对皇亲国戚的嘲讽,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其书端正严谨,被公认为初学范本……书品是人品的反映,人品是书品的内在因素;故有“先有风骨俊,始能翰墨香”之说;
练字“写”破被面作文小学
虞世南是唐代书法家;他从小跟智永和尚练字着了迷;每晚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琢磨一些字的写法、气势、结构,一边想,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给划破了;
芭蕉叶上练出的狂草那就这样吧 张一山
唐代怀素家贫买不起纸笔,他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叶上悬臂练字;就这样,怀素终于成为“草书天下称独步”的一代大书法家; 破产求书
唐代书法家钟绍京是钟繇三国魏书法家的十世孙;他喜好书法,不惜花高价,甚至倾家荡产去收求书法名作;曾用几百万贯钱买到王羲之的行书五张;
郑虔三绝
寒假假期计划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慈恩寺里贮藏几屋子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后来写了自己作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诗书画三绝”;
苏黄论书
苏东坡与黄山谷在一起谈论书法,切磋书艺;苏说:“你近来的字虽然清新劲挺,可是有时用笔过分瘦弱,好像树梢上挂的长虫蛇;”黄说:“对你的字,我本不敢轻易评头品足,可是我觉得有的字写得也太局促,扁扁的,像石头下压着的癞蛤蟆”二人一边谈着,一边大笑不止; 按:“当面敢批评,难得是诤友;”苏黄二位书友之间的真挚直率之情,真令我们羡慕不已
苏东坡悬壁观帖
苏东坡少年学书,常把古人的字帖挂在墙上,每天细细观看其间的笔势与精神,心里摹写,笔底追求,深得各家用笔意趣;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使书艺达到高超的境地;
博取众长,自成一体
米芾因个性狂放,被人称为“米颠”;能诗文,善书画,精于鉴别,好收藏名迹;他积学博览,娴熟古人用笔,而又能加以变化;他自己曾说:“人称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也就是说,他是经过博取众长,才自成一体的;
惜帖如命
赵孟坚,南宋画家;书法也很有造诣; 有一次乘船出游,船至江心,风起船翻,他和他所带的财物全部落入水中,眼看性命难保,只见他还拼命高举一轴字帖露出水面,那是欧阳询的定武兰亭卷;脱险后他说:“性命可以丢掉,这艺术珍品是不能丢弃的;”
沙地上练出来的书法家
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 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刻苦练习,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 他曾说:我从小喜欢的事儿可多了,中年以后渐渐废弃,有的是因为厌倦而不去做了;有的是虽未厌倦但因力不从心也不得不停止;历时愈久爱之愈深而不厌倦的就是书法;写字,可以伴我消受时日且不倦怠;
写字要有“胆”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擅长悬腕写字,行草书写得尤其清秀俊美;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如此精妙,他闭上眼睛伸出双臂说:“胆胆胆”意思是,写字不能缩手缩脚地很拘谨,要豪爽,有点儿胆识才行;
“第一关”匾额传说
相传明进士肖显给山海关城门楼写匾,当他振笔疾书地写到“天下第一关”的“关”関外框末笔钩时,腕力支持不住;他急中生智,使用右脚灵巧地将笔往左上方一踢,竟使“写”出的钩饱满、锐利,似对整个门框上的字都有了“扛鼎之力”; 前来观看者人山人海,可字匾刚刚挂起,城楼下的人顿时哑然无声,原来是匾上的“下”字漏写一点;肖显急中生智,向楼下茶馆要来一块抹布,饱蘸余墨,又从卫兵腰间摘下弓箭,把抹布裹在箭头上,张弓搭箭,对准城楼上匾额射去;只听“叭”的一声,不偏不斜,正好补上了那一点; 赵孟畋沉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