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牛郎织女(二)
教案
一、学情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能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情节发展设计连环画。
二、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知人物的形象。
2.认识“俭、皇”等9个生字。积累词语。梳理《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难点】
概括故事内容,体会民间文学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课题导入:
(1)《牛郎织女(二)》是《牛郎织女(一)》的结局。
显现英文
(2)课文以“织女”活动为主线进行叙述的。时代英雄人物
2.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和阅读任务。
3.字词测读:检查字词“俭、衰、偎、拗、泰、筐、珊、瑚、礁、皇”的读音。
(二)阅读课文
1.检查预习:
(1)课文先写什么、是怎么发展的、结局如何?
人力资源部工作总结(2)划分课文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织女的经历:                       
2.结构梳理:小组合作,划分结构,用小标题概括段意。
第1~2自然段:男耕女织,幸福生活。
第3~5自然段:织女被抓,天河两隔。
第6~8自然段: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3.主要内容:牛郎织女成婚后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但后来被王母娘娘无情拆散。最后,他们化成了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只能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在鹊桥上相会。
(三)交流思考
1.自主阅读:
(1)阅读第1-2自然段,牛郎织女婚后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明确:幸福美满、男耕女织、勤劳节俭、生儿育女
(2)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妺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晩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①运用了      修辞手法,体现了         
②仿写:    ,她喜欢;    ,她喜欢;    ,她喜欢。
2.阅读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感受。
(1)运用          描写,表现了________(自行批注)。
(2)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3)文段中的两处省略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故事高潮:(情节:织女被抓,天河两隔。)
阅读第3-5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理解感受人物形象。
表现手法的作用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明确:王母——狠(凶狠无情)
织女——痛(伤心欲绝)
牛郎——急(心急如焚)
提问一:为什么王母一定要抓回织女?
提问二:假设你在现场,你会怎样说服王母成全牛郎织女?
4.结局赏析:(情节: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阅读第6-8自然段,说说你对故事结局的感受。用词语形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交流:七夕那天,葡萄树下人们会听到牛郎和织女说什么呢?
思考:文中的喜鹊有怎样的品质?
5.交流讨论:
(1)交流故事中神奇的内容。
如:穿上牛皮可以飞上天、王母的簪子能划出天河、喜鹊为牛郎织女搭桥……
(2)交流: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用词语形容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6.思考探究:结合相关事例或语句感知人物的象征意义。
    (1)牛郎织女:勤劳善良,是广大劳动人们的典型代表。
(2)王母娘娘:代表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特点是专横、无情自私、心狠手辣。
(3)天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4)老牛:善解人意、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成人之美。
(四)梳理情节
1.创作连环画:
小组合作,要求如下:电脑屏幕保护
(1)列出每幅画面的场景、人物、事情;
(2)为画面配文,语言简洁概括。
(3)完善连环画创作。作品展示。
步骤提示:
(1)梳理《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次要情节可以省略,如“哥嫂霸占家业”。
(2)结合课文相应的场景描写,构想画面。
(3)阅读相应的文段,概括内容,突出重点。
2.情节展示:列举主要情节,展示相应的图画,为学生创作连环画提供借鉴。
3.范例展示: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节为例,展示画面和描述文字,在具体的范例中引导学生学会构图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