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
证。
【教学课时】客户经理的职责
规定的意思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棚( )咧( )梭( )酿( )
腮( )偎( )眶( )礁( )拗( )
填充空白单元格和上面相同解释词语: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靠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生日贺卡明确: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六、讲读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
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
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七、分析第二部分。
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
交代了织女的身世.遭遇和向往。
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
明确:课文有一个排比句,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样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八、分析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
先写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次写牛郎披上老牛的皮上天追赶;再写被王母娘娘画下天河阻隔,最后写牛郎织女争得“鹊桥相会”的权利。
2.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
急赶回家,披上牛皮,挑着孩子,追上天去。
3.王母娘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专制、凶狠、残暴。
好看的破案小说4.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写牛郎一家被王母娘娘拆散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五、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
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板书
牛郎织女(二)
奋起抗争
向往美好生活
课后反思
《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平等朴实,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
内容易懂,再加上学生从电视里,书报上的了解,课文自学的难度不大,因此,我让学生自学自悟,梳理故事内容,在和学生们的交流和讨论中,整个故事的学习很轻松的结束了,随后我让学生们分析故事中的任务性格特点,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大家感受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做完这些以后,学生们复述起故事内容来轻而易举。
授课时我问学生:故事中有几个人物?学生答有四个,牛郎、织女、老牛、还有王母娘娘。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课文的哪些词句,到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切都很顺利,同学们选择着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了自己的评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对牛郎、织女、老牛这三个人物的认识都讲过之后,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的看法。
下课时间到了,我总结说:同学们,每个人的阅读感受不一样,我尊重你们的看法。但我想说的是,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任何阻止和破坏剥夺别人幸福和自由的人,我都不喜欢。王母娘娘维持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我更不喜欢。但不管我喜欢不喜
欢,这个形象是早已存在于《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中了。其实,流传在我国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课外可以来读一读。
教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虽然这节课上学生们为了“王母娘娘”这个人争论不休,课堂有些闹腾。但只有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才算是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难道不是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