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阴时所作。下⾯是分享的陆游古诗《幽居初夏》原⽂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幽居初夏》
  宋代:陆游
  湖⼭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满有时观下鹭,草深⽆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笔犹开第⼀花。
  叹息⽼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炮灰兔
  【译⽂】
  湖光⼭⾊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径幽幽。
  湖⽔满溢时⽩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笋早已成熟,⽊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共话当年?
村居古诗原文
  【赏析】
  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阴时所作。⼋句诗前六写景,后⼆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着重写⼀
去香港旅游
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有暗恨。
  ⾸句“湖⼭”⼆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开张,⼀起便在⼭关⽔⾊中透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联展开铺写。⽔满、草深、鹭下、蛙鸣,⾃是典型的初夏景⾊。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湖⽔初平,⼊眼⼀⽚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来写。⽩鹭不时⾃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的视线随鹭飞⼉从上⾄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来写。⽽⽩鹭悠然,安详不惊,⼜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充满了宁静的⽓氛,下⼀“观”字,更显得诗⼈静观⾃得,⼼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热闹喧腾,表⾯上似与上句清幽景⾊相对⽴,其实是以有声衬⽆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且,这蛙鸣声中,透出⼀派⽣机,⼜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笔”,着意表
现,⾃然界的蓬勃⽣意,细针密线,⼜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笔,⼜名⾟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笔”才开放“第⼀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
诗⼈展⽰给读者的是静⽌的⽵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满”“草深”是⽔滨景⾊,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花”,则是⼭地风光,承前写“⼭”。⾸句概⾔“湖⼭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有变化。
  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之美,显⽰诗⼈怡然⾃得之乐,读诗⾄此,真令⼈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是乡了。但结联陡然⼀转,长叹声中,⼤书⼀个“⽼”字,顿兴“万物得时,吾⽣⾏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情衰减,⽼⽽易倦,倦⽽欲睡,睡醒则思茶。⽽⼀杯在⼿,忽然想到晚⽇旧交竟零落殆尽,⽆⼈共品茗谈⼼,享湖⼭之乐,于是,⼀种寂寞之感,袭上⼼头。四顾惘然,⽆⼈可诉说。志⼠空⽼,报国⽆成,⾔念⾄此,只能怅怅。所以说这⾸诗在幽情中⾃有暗恨。
泥鳅鱼的做法  陆游这组诗⼀共四⾸七律,这⾥选的是第⼀⾸。四⾸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充满了恬静的⽓氛,
但⼼情都显得不平静。第⼆⾸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感流年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只求于⼀醉暂时忘却。第三⾸颈联说:“只⾔末俗⼈情恶,未废先⽣⽇晏眠”,说明先⽣之所以“⽇晏眠”,乃由于“末俗⼈情”之险恶不堪回。第四⾸结联说:“移得太⾏终亦死,平⽣常笑北⼭愚”,则是嗟叹⾃⼰空有移⼭之志,⽽乏回天之⼒;笑愚公,其实是⾃慨平⽣。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这类诗的渊源所⾃,历来论者⽆不指为“学陶”、“学⽩”。从他⼤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所不曾有的⼀境;他的⼼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即使所写景物⼗分幽静,总不免⼀语当起微澜,在“⼀路坦易中,忽然触着”。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居景况,⼀⼀写尽,可为村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这是陆游⼀⽣忧国忧民,热爱⽣活,积极⽤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幽居初夏》的特⾊。
  扩展阅读:陆游的爱国故事
  陆游⽣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出⾝,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蜀,与范成⼤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罢官归居故⾥。嘉泰⼆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阴,嘉定⼆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
  扩展阅读:陆游宦海浮沉
  淳熙⼗三年,陆游闲居⼭阴五年之后,朝廷才重新起⽤他为严州知州。陆游⼊京向孝宗辞⾏,时陆游诗名⼤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青⽔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赈恤”,深得百姓爱戴。
  淳熙⼗五年(1188年)七⽉,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京师。
致谢模板
自制果酱  淳熙⼗六年(1189年)⼆⽉,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才”,“⼒图⼤计”,以恢复中原。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再次进⾔光宗⼴开⾔路、慎独多思,并
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
  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题住宅为“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