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村居》欣赏(优秀9篇)
高鼎《村居》欣赏 篇一
    村 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在历代流传的经典诗篇中,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清代诗人高鼎,虽然并非大家,却凭着一首《村居》,清新隽永,直抒胸臆,在文学琼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诗人一开始,仅仅用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七个字,就把读者引入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明媚春光图里。绿草在生长,黄莺在飞翔,仔细品味,还仿佛看到了草尖的新绿,听见了雏莺婉转的
歌喉,沐浴在二月明媚的春光里,这是一个似静实动的意境。
    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诗人笔锋一转,动态的画面跃然纸上。堤岸上的柳树成林,枝条低垂,此时,迎面吹来轻风,嫩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摆,仿若娉婷的少女晃动长袖拂拭着长堤,衬上河面升腾而起的丝丝雾蔼,多么沁人心脾的春之气息!沉浸在这氤氲宜人的场景之中,诗人醉了,于是他把一个醉字赋予了杨柳,这样的美景,谁人不醉,何物不醉呢?
    就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在这早春的迷人背景里,一放学归来的孩子,奔跑着,嬉戏着,放起了漂亮的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结尾两句由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景致渲染的淋漓尽致。纸鸢,是风筝的别称,春季放风筝,是我国的一项传统运动。如果说春为四季之始,那么儿童即为人生之初,河堤岸边,孩子们奔跑着放飞风筝,嬉戏玩闹,配上一派生机勃勃又如诗如画的景致,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情景!到了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写出来,其实已经点明题意:儿童是人生的春天,未来的希望,以此选材立意,更显得诗人匠心独具,别出心裁,从而成就了一曲春的佳作。
    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村居》,描写的是早春二月江南乡村的迷人景致。全诗用词平实,
不雕不琢,贴切自然,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春天风景图,写出了一首充满盎然生机的春之歌,在许许多多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之中,可以称得上为佳作。
高鼎《村居》欣赏 篇二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像,扩充古诗的内容,并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铺垫感情。
    阳春三月,同学们到野外去游玩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确定一个表达的中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选择材料)请你具体地说说有这种感受的经过。(练习表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实际上意义并不大。)
    二、复习《村居》,指导选材。
    春天的景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历代的诗人、作家都用自己的笔赞颂春天,反映春天的特点。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诗人高鼎是怎么来反映春天,赞颂春天的特点的呢?
    出示古诗,讨论要求学生说出两点:(1)作者选取一个典型的地方描写具体的事物,反映春天的美丽。(2)他具体描写春天一孩子放纸鸢的情景,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这理解这首古诗的重点,也是改写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复习来解决它,是对的。)
    三、指导改写,意译古诗。
    1、确定改写的人称。
    假如你看到了这美丽的景和动人的情景,该怎么来告诉别人呢?(通过讨论,明确可以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改写。)
    2、想象经过,确定重点。
小学语文课件网    写这个故事时,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览,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景。他仅仅只是看了一处吗?不是的。但他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地方和事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那么,我们在描写春天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要求学生想像作者观赏的经过,提示突出写好诗中的两个情景。)
    3、练习改写。
    学生用十多分钟的时间,自己动笔改写。
    4、交流。 课堂互动小游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指导、表达、批改、评讲揉合在一起。不仅要评讲学生所选择的人称、文章重点、还要注意了基本的语言表达。)
重新开始的句子    四、欣赏例文,归纳方法。
    (课本中的例文可以作为学生欣赏、比照的对象,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语言表达上与例文不相同,与同学不一致的地方。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的基本上,欣赏归纳古诗、改写古诗的一般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改写的能力。)
    (简评:徐伟健)
高鼎《村居》欣赏 篇三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但是,由于古诗含蓄、讲求意境等特点,小学生一提古诗就望而生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想象古诗所特有的意境美,我们用吟之、歌之、舞之的方法探求古诗教学的新模式,现以《村居》为例,加以说明。
    一、吟之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当我们想起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情景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在教学《村居》一课时,老师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二、歌之
    艺术之间总有相通之处,天然地形成一种特有的默契。音乐以它特有的节奏美、音律美、流畅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引人穿越时空,构建新形象。在古诗教学中,把古诗配上音乐,在音乐的优美旋律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美丽的故事。在执教《村居》一课时,老师配上了优美的民族音乐,学生边唱,边打手语。学生神情专注,完全投入到音乐与古诗结合创造的美丽形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与古诗的理解,再创古诗新意境。虽然学生地这份创造无法外显,但是他们的思维的空间拓宽了,情感的倾注更真实,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的古诗艺术形象更具体了。
    三、舞之
    小学生的善于模仿、善于想象,又爱唱爱跳。他们善于永各种感官来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喜欢通过编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天赋。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吟之、歌之以后,已经基本创建了一个美丽的艺术形象,老师就鼓励学生道: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头脑中创造的这幅美丽的画表演出来,让大家分享?小朋友们立刻自由组合,拿着道具开始编排他们的舞蹈,在美妙的音乐声,有学生拿起柳枝当柳树,有的戴上头饰演黄牛,调皮的牧
童吹着笛子,坐在牛背上。一会工夫,学生们就创造了几个《村居》的美丽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在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课结束了,但是韵味永存。
高鼎《村居》欣赏 篇四
    【说教材】
村居古诗原文    《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组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的单元。《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教师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学会“村、居、醉、烟、童、散、忙”7个生字,会写“忙”字。
    2、能通过图文结合、乐文结合、动静结合,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目标1、2、3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提出的,目标2是依据单元的主题和学生喜欢用多种方式来学习的特点而提的。
    四项目标中,我把目标1、2、3作为学习重点,因为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朗读。难点为目标4,这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就让他们感悟语言之美,会有一定难度。
    【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品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济南的冬天赏析    三、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课堂上让学生对词句质疑并借助图画去解疑,还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通过自读自悟获取知识、情感的体验等环节都真正的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而学生回报你的将是
惊喜。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教学过程】
    一、“摘苹果”游戏导入,激发学诗兴趣
    小朋友,你们瞧!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让我们一起去摘下它们吧!但要摘下它们可不容易,得会背苹果背后藏着的一首诗。
    游戏后小结:看来大家这次不仅是苹果丰收了,而且还是诗歌的大丰收。
八十年代电视剧歌曲    导入:你们还想在自己的诗歌宝库里再添一首诗吗?那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歌《村居》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童趣。课前通过游戏情境设置既复习了以往背过的诗歌,又激起了他们对学诗的愿望,真可谓“课伊始趣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