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课后资料袋与阅读链接
奥巴马天赋摘要:“资料袋”不但丰富了课文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所以只要我们教师合理开发,大胆利用,这些资料将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语文阅读教学如虎添翼。而阅读链接在一个单元当中,虽然处在精读、略读课文之后,但是,阅读链接和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同样重要,应该引起教师们充足的重视。
关键词:资料袋;阅读链接
一、巧用课后资料袋,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我把握资料袋的不同特点,巧用资料袋,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升学习效益。
(一)巧用资料袋,增强学习趣味性。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了很多东西,或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是作家心声的流露;还有很多作品的创作年代距现在已经非常遥远了,不同的生活时代,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对此,在学习课文之前,能够先巧用课后资料袋,充满激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或作者介绍,营造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代气氛,把学生引到这个情境中来,必然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例如,《渔夫的故事》一文之后的资料袋向蓝莓采摘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发起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学完课文,阅读这段资料后,我设计了几个小练笔让学生选择完成。1、为保护母亲河,设计公益广告词。2、写写保护母亲河行动倡议书。3、为保护母亲河,你该做些什么?学生有了课文的理解积累,有了资料袋的提示理解,小练笔就水到渠成。
再如《伯牙绝弦》一课后,也安排了资料袋,课文虽短但是古文知识,学生初读时感到很拗口,理解起来觉得难度很大,对课文的内容也不知所云,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在生成资源课后资料袋里寻破解课文的金钥匙: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是春秋时代人。我国古诗当中常有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尊”“钟子期已没,世上无知音” 因
为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方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通过以上这个小资料袋的协助,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雨时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对资料袋的使用,拓宽了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利用课后提供的浅显易懂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理解,以协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掌握学习内容,提升阅读水平。这样用资料袋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延伸理解,课外的收获又补充课内的需要,既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协助他们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二、“阅读链接”的基本类型及应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局部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安排“阅读链接”的目的远不止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材料这么简单,它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引导:提示学生要想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水平,就一定要大量阅读;引导教师怎样配合课文实行拓展性阅读。每位教师假如能够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那么,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学生读写水平的稳步提升,都会有很大协助。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阅读链接”不是单纯的阅读材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局部,教科书的有机组成局部。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研读教材,要揣摩每个“阅读链接”的编写意图,将之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好“阅读链接”,使其“物尽其用”。
(一)利用“阅读链接”,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例如,《给予是快乐的》这个课。学生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能够体会到奉献、付出是令人感到幸福的。领会到这个主旨之后,能够让学生读读课文后面链接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并让学生自由地谈谈读后的感受。在学生交流感悟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比方,课文中写了“给予”的具体行动,而课后的阅读链接告诉我们,“给予”并不一定要有具体行为,其实,给人们留下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快乐的,比方,好的思想,美好的回忆……只要“给”,都比“拿”愉快,付出永远比索取幸福。这样,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二)比照阅读,注重不同文章的表达方法。
描写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件事情,不同作家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对学生的习作有什么启发?通过同一题材的比照阅读,引导学生注重作家的不同表达方法,并得到一些启示,也是一局部“阅读链接”的编排意图。
汽车销售培训师例如,《猫》这个课,课后链接了周而复和夏丏尊描写猫的片段。三位作家,内容、写法各不相同。从内容上看,老舍主要写猫的性格特点,周而复写猫的外貌,夏丏尊写人对猫的喜爱。从写法上看,老舍使用曲笔,明贬实褒,每个段落笔墨不多,可爱的猫咪便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周而复主要用白描手法,正面描写猫的外貌特点,其间使用了几处比喻,便使它跃然纸上,即使没有见过猫的人也能知道它的样子;夏丏尊的一段文字基本是侧面描写,从邻居、路人、妻儿和“我”对猫的态度着笔,凸显猫的可爱。三位作家选择的角度不同,写法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当然,教学当中,学生能够不必说得特别准确和到位,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受、比照。这样,能够在方法上得到启示,并能在今后的习作中,借鉴三位作家种种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三)读写结合,凸显语文学习的价值。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这个课,后面链接了散文《威尼斯之夜》,从夜空的清澈明净和夜晚的清新恬静两个方面,写了威尼斯美丽的夜晚。两篇小文,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
了同一个城市的面貌,落笔点各有侧重,写法上各有特点,形成互补。学生读了这两篇文章,能够体会到,不管是写一个地方还是写一个人、一件事,一定要抓住它最有特点、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不能大而求全、面面俱到。课文后面也据此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家乡 ……(未完,全文共4203字,当前仅显示246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