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怎么组词
保研主要学习经历及获奖情况
一、前言
保研简历,即对个人教育经历、科研经历、获奖情况等所作的简明扼要的书面介绍,是所有保研文书中最重要的材料。一般来说,高校老师在进行夏令营材料筛选时,优先审查的便是个人简历。因此,保研简历的制作显得尤其重要。本人曾参加过包括复旦在内的各大高校的推免夏令营,有一定保研简历制作经验,也曾帮部分同学修改过保研简历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本文为个人对保研简历制作的经验分享,供参考。
二、准备工作
1.确定版面及字体
无封面、一页A4纸、单面
页边距:上下1.55cm、左右1.66cm(来源自己的模板,供参考)
字体:微软雅黑;本着内容翔实+方便阅读的原则,正文字体可以用小五或五号字体,内容
多就用小五,内容少就用五号(推荐小五),标题字体推荐11号。
表达想念的诗句
2.确定基本框架
本人简历框架如下,比较推荐:
教育背景、个人技能、荣誉奖项、竞赛获奖、科研经历、组织活动
自我评价不建议写,占空间且意义不大,通过简历的其他实质性内容来展现自己就足够了。唯有门前镜湖水
月工作总结开头3.内容整理
当确定好简历框架后,首先要做的是整理每个板块下的相关内容,而不是直接开始简历排版,从而避免逻辑不清、主次不分、排版混乱。
以“竞赛获奖”这个板块为例,你应该仔细回想曾参加过的所有比赛,将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对于部分含金量高的比赛可以进行强调。
4.基本原则
“个人技能、荣誉奖项、竞赛获奖、科研经历、组织活动”等板块下的内容都不是单一的,在简历排版制作时应该将这些内容按照重要性(含金量)进行排序。含金量最高的内容放在该板块最前面,让老师能快速注意到。
三、内容分解
下面我将通过例子(来源自制模板)+ 解释的方式对上述简历框架每一个板块的制作进行讲解,内容较多,请耐心阅读。
在正式讲解前,我们先看一下简历的抬头,姓名、电话、邮箱、一寸照就够了。籍贯、身高、体重等都是不需要的。
你邮箱(不推荐 邮箱)的昵称最好改成自己的名字,不要搞个“秦始皇” “大懒人” “划水小天才”之类的。
1.教育背景
时间:应该写入学时间-预计毕业时间(能够反映出你是几年制的),而不是入学时间-至今。
主修课程:一定要包含与你研究生申请方向相关的课程,以此说明你是有一定基础的。对于跨专业的同学,由于本科基本没学过相关基础课程,可以加一项“自学课程”,列出你在网上(比如MOOC)自学的一些相关课程,以此补救。
GPA的绝对大小在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间不具备可比性,如果你觉得自己的GPA不是很好看,可以只写GPA排名。
2.个人技能
最好是些和你研究生方向,或者日常学习工作相关的一些技能,无关的就不要写了。
专业课程:如果你某些科目成绩比较好(与研究方向相关),也可以写在这个板块
3.荣誉奖项与竞赛获奖
荣誉奖项:主要是一些综合性表彰、奖学金等
如果你荣誉奖项或竞赛获奖比较少,不足以单独列为一个板块,可以将它们合并,合并后的板块名称改为“所获奖项”。
4.科研(项目)经历
这个板块是整个保研简历制作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除了要列出你的科研(项目)经历,还要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说明。
首先看一下项目的简要描述(也就是上方的黑粗体),由三部分组成:项目名+职责+时间,项目名可以是你参加的某个课题的名称,也可以是你发表的论文的题目。
如果是论文,职责这里写你是第几作者,如果你处于第三作者以后,就不必标注了,而将其作为你的一种科研经历(而不是作为你的论文)来写。
获奖情况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科研经历很少,不知道该怎么写,推荐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回想下你有没有参加过和科研相关的比赛(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比如,上述图片中的第一个项目其实是一个挑战杯比赛,而不是一个课题,在这个比赛中我们经历了选题、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过程。所以完全可以将其放在“科研经历”这个板块。再比如,上述图片中的第三点,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创新实验项目,我们撰写了实验方案但立项失败,因而无法开展实验。尽管失败了,但在实验方案撰写过程中,
我们经历了文献的检索与阅读、实验步骤的设计、标书的撰写等过程,所以完全也可以作为科研经历放在简历上。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学会对这些经历进行适当包装(但不要夸大)。比如我这个实验设计虽然失败了,但没有必要在简历中指出,就将其作为一个实验设计经历来写就行。如果面试老师问了这个项目,你如实回答就行了。“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创新实验比赛,我作为负责人和队员们一起撰写了实验设计方案,尽管最终没有成功立项,但我也有很多收获,比如XXX。”
第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些专业课程,期末要提交一篇小论文。上图中第二个项目其实就是我专业课的一个期末小论文。当然,如果你只是马马虎虎、东抄抄西抄抄、想着随便应付过去,显然这不能作为你的科研经历。但是,如果你把这篇小论文当做一个正式的科研论文,认认真真地去阅读文献、收集问卷、开展调研,以高标准来撰写 小论文,甚至请老师给一些建议或帮忙修改。那这个经历完全可以作为你的科研经历。甚至,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非常好,还可以将其作为附件和其他材料一并提交。
可能很多同学觉得自己本科没有发表过论文,担心没有竞争力,因此很焦虑。其实完全没
圈养要问问必要,本科能够发表论文的同学是少数,甚至还含有水分。
所以相比于能否发表论文,本科更重要的是你在各种学习、实践中(如上所述)获得的各种科研能力的提升(信息检索、文献阅读、问卷设计、论文撰写等),这些经历完全可以经过适当包装写在科研经历板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