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集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岳飞年少有志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①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引三百斤②。学射于周同③。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④;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得益自练习,尽得回术。
(注释)强:擅长于。②斤: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③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④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少负气节( ) (2)未冠( )
(3)同射三矢( ) (4)飞引弓一发(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少年有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题(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①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②孰为汝多知乎?”
[1]该文中加点的“为” 字的读音是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2]在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朗读停顿的地方画上“/”。
例如:见 / 两小儿 / 辩斗,问 / 其故。
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时 远 也。
心情好的句子
[3]用意译的方法,将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文题目的意思,用不超过20个字的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对两小儿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是: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说明_______;也说明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拔树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1]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B.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C.故草木不生                  D.依然如故
[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B.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
C.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
D.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
[3]翻译句子。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女娲①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②黄土作人。剧务③,力不暇④供,乃引⑤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⑥人也。
——选自《风俗通义》
(注释)
眼部刮痧①女娲(wā):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的始祖神,人面蛇身,有炼石补天、抟泥为人的神力。
②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金字塔英文
③剧务:劳作繁忙。
④暇(xiá):空闲。
⑤引:牵,拉。
⑥縆(gēng):粗绳。
[1]“……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向式,你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吗?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绳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与女娲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人造出来之后如何?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想象,适当增加一些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女娲造人”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掩耳盗铃
吕不韦 撰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响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
亡:_____________        钟:__________
则:__________            负:_______________
锤(chuí):____________  况(huàng)然:__________
遽(jù):_________        悖(bèi):_______
[2]写出句子的意思:
范氏之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人闻之,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伯牙/破琴绝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落叶满长安
文书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出原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两个形容伯牙琴技高超的四字词语:__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用“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请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言。
诗句:______________
名言:_____________
7. 文言文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加点的字
(1)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
(2)孔子不能决也(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完全正确。(____)
(2)“孰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____)
(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____)
[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态度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 阅读文言文《执竿入城》,完成后面的习题。
执竿入城
高级娼女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②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③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②俄:不一会儿。③遂:于是,就。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计 无 所 出
[2]给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①的;②代词,代指长竿;③代词,代指那个“执长竿入城门者。”
遂依而截之(_____) 世之愚(_____) 莫之及也(_____)
[3]将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个成语跟这个故事的寓意最贴近?( )
A.南辕北辙 B.亡羊补牢 C.守株待兔 D.刻舟求剑
9. 文言文阅读。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衡乃穿壁引其光 (______________) 遂成大学(______________)
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