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历腊月23小年之说
【篇一:腊月二十三(四)为何被称为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四)为何被称为过小年?
民谣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说的是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要进行祭灶和扫房子这样的民俗活动,以此迎接新年的到来。传统上多将腊月二十三(四)视为过年序幕的拉开,因为正月初一俗称“过大年”,腊月二十三(四)也就相对应地被称为“过小年”。
过小年以祭灶为标志性民俗。民以食为天,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农耕社会,人们将饮食视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中国先民很早就有灶神崇拜。《淮南子》上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周礼》上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将黄帝或者其后裔视为灶神,可见古人对灶神的重视程度。道教兴盛后,民间又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灶神这时已演变成不仅司厨而且司命的民间大神。在广为流传的《太上感应篇》里,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说的就是灶王爷专门上天告发人间罪恶,一旦有人因罪被告,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大罪要减
寿十二年。因此,旧时人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并在其神位两侧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按照“官三民四”的说法,官府祭灶在腊月二十三,民家祭灶则在腊月二十四。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全家,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言行。全家人要在这天黄昏举行“送灶”或“辞灶”
仪式,即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以乞求灶王爷在玉皇面前多说这家人的好话。除夕再举行“接灶”仪式,将其请回来,继续发挥为全家保平安的作用。祭完灶后,家家户户都会紧接着进行“扫房子”的活动。扫房子又叫“掸尘”,因“尘”与“陈”谐音,新年到来之际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此举是要把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家门。腊月二十三(四)的祭灶活动,实际上对夏历新年起到了直接的接引作用,将之命名为“小年”确也是名副其实的。
【篇二:年的风俗之二 腊月23】
年的风俗之二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小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祭灶神。祭灶的习俗虽由来已久,祭灶的日期在不同时代好地区却不尽相同,即“官三民四疍家五”,意思是官府在二十三日祭灶,民间在二十四日祭灶,沿海疍民(渔民)在二十五日祭灶。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的祭灶做了极其生动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灶神应是因为万物有灵观念驱使以及对上古之人发明以火烧食之功的崇拜、感念而臆想出来的神,《周礼》称“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人格化的灶神,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卷十四说:“灶神姓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常以月晦上天。白人罪状。”说明此时的灶神基本与后代相似,不仅有了灶王爷,还有了灶神的妻子——灶王奶奶,并且具备了“上天言事”的资质。到了宋代,认为灶神执掌着人间吃饭和监督人们言论行为,负有年终上天汇报的“司命”之神。到《封神演义》问世后,民间又流传《封神演义》中渑池守将张奎是灶神
的说法。到了清末,又传说灶君是个白面男子,好美,于是“男不拜月,女不祀灶”的说法更加流行。祭灶仪式主要由男子主持,即使女子祭灶也不梳妆,在后世发展中,祭祀者多由家庭主妇主持。
祭灶的主要活动就是“送灶”,即把旧年的灶神像取下焚化,表示灶神“上天言好事”去了。送灶前要准备好丰盛的祭品,并用松柏,冬青等树枝扎成“送灶柴”;购买纸轿、纸马或以秸秆编制纸轿、纸马,以备灶神上天时乘骑,而且一定要准备好丰盛供果。这些祭灶习俗,大约在宋代就已初具规模。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码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与后世异曲同工的是,后世以黏甜食品封灶君之口,而宋代则醉之以酒糟。以黏甜食品祭灶的历史源于元代,元人程文海有诗:“何年呼得灶为君,鼻是烟窗耳是铛,深夜乞灵余不会,但令分我胶牙饧。”所谓“胶牙饧”又叫“关东糖”。这种糖粘性极大,咀嚼时使人难以张口,用意在于使馋嚼此糖的灶君上天后张不开口,少讲话,不诉说人间的是非。清代则以豆沙包、关东糖、瓜果等素甜品为主,不再以肉类祭灶,目的是甜腻之口封住灶君之口。清末祭灶是先给灶王上香,摆好祭品,跪拜祷告一番,然后把灶君神像,纸轿、纸马一起焚烧,象征灶神上天了,一边焚烧还要唱祭灶歌。
祭灶歌多种多样,比如“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坏,五谷杂粮全带来”;“灶王爷本姓张,今年是腊月二十三,骑着马,挎着筐,秫秸草料备停当,送你老人家回天上,人间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
民谚称灶君“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所以在送灶之后一定要在除夕前还要把新的灶神像贴在灶头,谓之“迎灶”。其意是迎接这位“司命“之神“回宫降吉祥”,给全家带来一年的好运。
祭灶的习俗表面看是人对神的敬畏,其实是人对发明火的先贤功德的感念。人们赋予灶君“司命”的职责,通过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仪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过日子,不要办坏事,要多做好事,从而达到了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目的。
【篇三: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解】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解
2013-03-14 | 岁寒松柏... |
转藏(102)
一、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 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粤犬吠雪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汤阴岳飞庙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b 6个 c 7个d 8个龙门石窟在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c
a黄 b 紫 c红 d蓝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24.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25.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b
a《汉宫秋月》 b《白石道人歌曲》
c《白鸟朝凤》 d《 葬花吟》
稻草人的故事读后感机械键盘什么牌子好 26.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元宵煮多久能熟 27. 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a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