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学设计
我见过你的如画江山
——从《虞美人》走进李煜
台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组 唐雅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四、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二)整体感知——诵读
1、学生齐读本词
2、评价:学生自己评价,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3、提示:入情入境地读,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三)分析鉴赏——品读
1、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学生讨论并回答:愁(词眼)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
愁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3、学生合作探究: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
4、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施耐庵作者简介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席慕容 乡愁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形象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品读手法
①自问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题 宇宙永恒有常 昔日九五至尊
②对比
人生短暂无常 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
(4)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中学生近视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 关键词句 手法----感情)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李煜词
浪淘沙 光辉岁月歌词谐音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点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五)课堂总结
1、小结: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学生背诵全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