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学设计
 
李煜词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这是一首真正的血泪之词、绝望之词,也是生命之词。                                          
(二)了解作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他生于七夕,后因于七夕写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太宗毒死,又死于七夕。李煜是政治上失败者,却是词坛上的征服者,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李煜词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文体背景: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是隋唐时兴起、宋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虞美人”词牌的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虞美人”因此逐渐演变为词牌名。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一般是双调,五十六字(小令),上下片各四句。 
(四)检查预习:
1、齐读全词,师范读全词。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全词的内容。
明确: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
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旧日皇宫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宫人的容颜已经老去了。要问我心中的哀愁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江水一样,无穷无尽。
(五)自主学习:
1、全词哪两句最有名?全词词眼是哪一个字?
明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有名,全词词眼是“愁”。——板书愁
2、本词也是李煜的绝命词,你觉得李煜全词哪些地方写了愁?
明确:全词处处是愁。 
3、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尽快结束呢?
明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但他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无尽无休的“春花秋月”反而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作者正是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愁!
4、“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明确: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对往事进行了回忆,产生了强烈的往事之哀。那么,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有何意味?
从时间上来看,度过了一年。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与其在说时间,不如说是重复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一年年的屈辱生活,无数次对故国的思念。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5、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太湖乐园
明确:“月”有思亲、思友、思乡之愁。“月”亦有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沧海桑田之感。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风,带我回到自己故国。这便是诗人痛苦的故国之思。
6、“应犹在”的景物很多,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
明确: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
7、“朱颜改”改的是谁的朱颜,改的仅仅是朱颜吗?
明确:改的有宫女、妃嫔、自己。“改”。改变的不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容到忍辱蒙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到底有哪些愁?
明确:往事之哀、人生之痛、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9、与其他人的“愁”相比,李煜的“愁”更加?
明确:其他人的愁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写愁长;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写愁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写愁重;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
天》写愁的动感;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写愁的绵长。所以,李煜的愁“一江春水向东流”更加长、多、重、奔腾。
(六)合作探究:
1、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同学们小组讨论2分钟,形成结论,写下来。
你问我能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江水绵绵不断向东流淌。比喻、夸张、化虚为实,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运用设问、情景交融,有深度有力度地把“暗恨”变为“明愁”,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七)精讲点拨:难忘的一件事400字
1、快速寻词中所有的意象,分析手法。
明确: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是实景,故国、雕栏、玉砌、朱颜都是虚景,虚实结合、对比、情景交融,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无奈。
2、探究艺术手法。
明确:本文在意境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情感表达上有设问、比喻  、夸张、以乐景衬哀情。
(八)文章小结:
文章中心:李煜的这首词字字血泪,发自内心,词人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九)课外拓展:
《虞美人》 和《浪淘沙令》两首词上阕均借写春景来抒情,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却有不同。请同学们结合词中的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同桌讨论1分钟,形成结论,写下来。
明确:《虞美人》以乐景写哀情,景与情是对立的。上阕中“春花”“东风”本是春天的美景,令人愉悦,此处却勾起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徒增伤感。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衬了词人的
亡国之痛;《浪淘沙令》以哀景写哀情,景与情是一致的。上阕的春雨、春寒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春意阑珊”更是写出美好春景的衰败凋残,衬托出身为异乡之客的悲伤和亡国之痛。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仿照例子,为“一代词宗”李煜写一首现代小诗。
五、板书设计:
              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诗歌鉴赏学习中,存在着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往往脱离作家及特定的时代
背景,断章取义,挖掘不出诗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东西;其次是学生普遍表现出缺乏鉴赏兴趣和鉴赏技巧不足,兴趣的缺乏使学生读不进去,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虞美人》这首诗词从开篇到结尾,一个“愁”字贯穿,一气呵成,化不开的愁、道不尽的凄美,都藏在了字里行间。因此,老师需要带领同学们去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感受领悟。高一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此类题材的文章,因此接受起来还是非常快的。
怀孕还有白带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学生在正确分析出词的含义以后,再去理解词“愁”的主题,可谓是水到渠成。
    学生学习本文不能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内容,老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感性的资料,让学生真正地体悟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的哀愁,进而从内心深处感悟到那浓浓的悲哀。
1994年多大了《虞美人》效果分析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对课文的设计有很多种思路,我认为,不能好高骛远的提出很多教学目标,只要把握其中一点进行深刻挖掘就好。
一、对于教师利用范读结合音乐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共鸣,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效果很好。
二、对于主题的探究比较深入,学生能够从对李煜浅层次的哀愁,深入挖掘出丰富的故国之思和往事之哀。
三、课程环节衔接紧密,一环扣一环,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特点。
总之,这堂课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