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诗词中的“愁”的表达
一、李煜和秦观词中愁的内容对比
(一)爱恨离别之愁
李煜的爱恨离别之愁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愁,一为儿女情长之愁。李煜早期的作品表现为儿女情长之愁,李煜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儿女情长注定与普通人不一样。李煜是李璟(南唐元宗)的第六个儿子,他天资聪慧,书法、绘画、音律、诗词韵文均颇为精通。他在深宫之中长大,于妇人手中长大,且这一时期其父李璟在位,李煜无可以沉浸于儿女情长和文艺趣味之中,因此,在这一时期,李煜创作了大量的反应儿女情长的词作。如“云一渦,玉一梭,...夜长人奈何”(《长相思(二)》)中对大周后(周宗的长女娥皇)新婚暂别的相思愁苦之情。二为手足离别之愁。李煜的几个哥哥除大哥以外均早死,而大哥(李弘冀)因李璟表示要传位于其弟便杀死束缚,在其死了不到三个月后也暴卒了,因此,李煜继位很容易,加上自身的宅心仁厚,因此他于其他的几个兄弟感情十分深厚,在他的词作中也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如《却登高文》以表达对七弟无法归国而表达的思念。临沂大学录取分数线
在秦观的表现“愁”的词中,关于爱恨离别之愁占据了很大比重。与李煜相同的是秦观的爱恨离别描述了男女相思之情,但是,与李煜不同的是,秦观的相思之情更为多情且离别多为描述男女相思别离而无手足离别之愁。
李煜词
秦观的性格柔弱,多愁善感,经常与一些风尘女子结为知己,且满怀真切的爱意与同情,与她们之前建立了诚挚的爱情与友情。秦观对于爱恨离别之愁主要是描述春闺怨情、男女相思离别之愁,关于这类愁可以细分为借迷人春景衬托自己的孤单寂寞,以万叠笺难书思恋的“宿霭迷空……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沁园春》(宿霭迷空))中所描绘的单相思之愁;借回忆温存、依明月以寄相思的“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中所描绘的男女双方的相思离别之愁;借“红妆艇子来何处。荡桨偷相顾。鸳鸯惊起不无愁。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下片)中的渴望爱情之愁三种愁。
(二)命运坎坷之愁
和历史上许多的亡国之君一样,李煜有着悲惨的人生,在南唐亡国以后,李煜成为了北宋的俘虏,历经了人间的各种屈辱。由于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及国家遭遇不幸,他们的地位以及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对国破家亡的悲苦、痛恨在作品中喷薄而出,问问表现出对故国的回忆与思念。然而,李煜作为一个国家的
君主,对于国家的灭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它的词中往往是愁思痛苦与懊恼悔恨之情交织共存。再加上李煜当时成为北宋阶下囚的苦痛经历,使得李煜后期的词作一改前期的清淡缠绵,充斥了
亡国的复杂情感。而变得光彩夺目,展示出了不凡的境界与神韵,当时其词作中心内容便是“言愁”成为了愁宗(宋词史上温婉派的四大旗帜之一)。如《虞美人》中表达他无法言表、生不如死的无尽懊悔之情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他对以前不想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来控制敌人的深深悔恨。李煜愁情词中难解的哀愁,是他对自己的愚昧和对国家造成的错误的无限遗憾,从而造成了无尽的深切悲痛与愁苦。
李煜的命运坎坷之愁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懊悔与痛苦,而秦观的命运坎坷之愁主要是对自己仕途不顺,被贬谪的哀怨。
秦观的贬谪词与一般的贬谪词不一样,他并没有像刘禹锡、苏轼、韩愈等那边直接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而是将对命运坎坷的感叹委婉隐与艳情词中。秦观关于男女相思离别的词作有很多,但是,在这些词作中,有一部分表示的是单纯地男女之情,是纯粹的恋词,但是,还有另一部分表面上是在描写男女恋情,实际上是对自身被贬谪后的政治上的失意以及人生的痛苦落寞的寄托。秦观的贬谪愁词与恋词愁词一样多,然而其贬谪愁词的知名度最高,艺术魅力更大。在他的众多贬谪愁词中,以在处州所做的《千秋岁》“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最为有名。秦观的《千岁词》面世以后,包括苏轼(北宋)以及王之道(南宋)等人都表示了秦观的慰问或是悼念,和了此词,据此开启了贬谪创作的繁盛时期,其传唱度之高,能够和同一时代的《青玉案》(贺铸)相比较,由此也可以看到秦观贬谪词的艺术价值之大。
二、李煜和秦观词中的语言描写对比
李煜与秦观词中对愁的表现多是通过白描来表现出来的,但是二者在具体描述时有所区别,李煜的描述多为精确简练的概括,而秦观的词则更为细致温婉。如李煜先是描述“林花谢了春红”紧接着又此情此景发出“太匆匆”的感叹(《相见欢》),当情景出现与视线之中,他便心中生出无限思绪是,待落笔之时,心中的情感就喷薄而出,难以控制。他总是饱含着他浓烈的情绪落笔,对于他笔下的情景总是夹杂着感情的,是饱含一颗纯真之心去认识、感知的。李煜的“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一句,使用了白描的手法,没有添加任何的修饰,以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他复杂的声音与情感。仅仅通过这简单的一句描述,就点出了时间处于晚上,表现了子规、月、小楼、画帘、珠箔、金泥六种失误,加上“啼”声和“卷”动,以及“惆怅”一词,将作者此时的心境表现的毫无保留,且“子规”“月”是词人们表达凄清愁苦的常用意象,借此更加彰显了李煜心中的无限愁思。由此可见,李煜擅长概括,常常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描绘出事物的形象,并据此能窥其内心的无限波澜。比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又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虽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清楚他内心的无限情绪,但是李煜的词句总是能引起人心灵的共鸣,他的词句风韵十足,让人不得不需要用无限的想象来体会李煜词中所饱含的无尽哲思的愁情和悲慨。
合同格式
在秦观词中,大多采用白描来描写生活琐事,他不同与李煜词的概括性,而是生动形象的,以及其细腻温婉的方式来描绘所见之物。秦观善于将词缓缓陈述出来,如《满庭芳·山抹微云》下阕: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下片中“青楼薄幸”很值得欣赏,这里用的是“杜郎俊赏”的典故。他在描摹和刻画上极其细致,使用白描的手法,来直接的表明自己的伤心痛苦之事,展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的哀愁。灯火黄昏,仿若像雾霭纷纷的傍晚的渐重渐晚到灯火满城,层层递进,步步加深,显得井井有条,显露出来他的伤时惜别,难舍难离的流连之情。
李煜和秦观都十分擅长用语言表达技巧来让他们的词作更加的丰满,他们常常在词作中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两人都经常在词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不同的是李煜是将愁思的抽象缥缈转化为具体实在,借此来展现出他的沉重愁思与无尽哀愁。如他说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在比如将无法捕捉的愁用“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用这样的比喻,毫无疑问的增加了词的感染力,将愁思具体化,生动化,从而反映出了李煜人生的愁情弥漫。而秦观也常常使用比喻的手法,比如“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又如“恨如芳草,萋萋剗尽还生”。
对比也是李煜和秦观词中常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李煜通常使用对比来表现时间,过去与现在,以前的生活和现今生活,比如李煜对比手法运用的典型之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这首词借助永存的“春花秋月”与只能存在于记忆中的“往事”相对比,昨夜的所见之景与今日的所想之物对比,在现象中的未来时空里事物的“犹在”与“朱颜改”相对比,两两对比,反差鲜明,通过这些对比使读者加深了对作者无限愁情的理解,在这种对比反差之下,让人深深感受到李煜深沉的忧愁。
秦观的愁情词也经常使用对比的手法,如在《观海潮·洛阳怀古》中以现今的凄清对比往昔的繁荣对比,《八六子》里又有“梦里寒花隔玉箫”和“莫误双鱼到谢桥”的对比。又如他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上片以虚带实描写贬谪中居住的寂寞清冷,下片化虚为实写友人的殷勤致意,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无限缠绵的愁情。相比较下,李煜由于自身身份与经历,他的词中所使用的对比大多是大气悲壮、打破时空的,而秦观词作中的对比多是更过的是细腻柔软,而带有凄凉愁苦的。
秦观在诗中常常使用典故,使词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富有韵味,比如“玉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又有“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等等,通过使用典故,增加了词的艺术欣赏价值,显得风韵十足,并且减少了表意委婉,语言简洁,词句也更加优美。秦观用典是因为其时代与性格的原因,而李煜的词中较少使用典故也正是时代与性格使然。
三、李煜和秦观词境对比
李煜和秦观由于其气质秉性、人生经历不同,因此他们的境界有所不同。面对国破家亡,李煜后期的
词作多为亡国愁情,这种愁情在此之前是绝无仅有的,当然,他所创造出来的大境界并不单单是亡国的悲痛之情引起的,宋徽宗和李煜有着相似的背景经历,但是与李煜相比,宋徽宗的此更对的是对自己身世背景的泣诉,而李煜则是对国家灭亡的懊悔,对罪责的自我承担,他的词境一方面是由家国命运影响的,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他本人的举世才情和一颗赤诚之心。他生命存在的具有巨大反差的两种状态,给予他的心灵极大的震撼,从而成为他体察万物的一个窗口。
中国原子能之父而秦观出生于北宋,没有李煜那种亡国的悲痛与悔恨,而多是从自身的身世与经历出发,因此,他的词境,是温婉淡雅、平实细致。宋王安石评价其为“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宋词三百首》“委婉含蓄,清丽雅淡。”没有呼天抢地的忧恨,没有纵意驰骋的勇气,他只能独斟一杯闷酒,将愁心寄与明月。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的确,他与生俱来的悲剧气质,使他善于造出凄清伤感之境。然而只在被放逐以及自身身世影响下,他的词境自然无法和李煜相比。
李煜所创造的境界,是包括着人类千姿百态的情感,是包含着古往今来的,是打破了时空限制的,打破空间界限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消除了时间的隔阂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说出了所有生命不可改变的事实,时间的流失,世事的无常,
沧海桑田,昨日之事不可追,未来之事不可测。李煜见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将无形的愁情寄托到具体的物象上,使事物本来自有的凄凉更被着上一层愁苦,又加深了“愁”的浓重。今人赵秀亭评道:“论词境,(秦观)阔于温而浅于李。后主眷系家国,故重;容若萦系私谊,故轻。”
情侣游戏名秦观的愁情词多是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和身世艳情,情感表达上没有李煜那么深切的悲痛和沉痛的悔恨,境界上也不没有李煜般浓厚深沉,秦观愁情的意境,悲而不远,凄而不浓,愁而不重。以词的《满庭芳》(碧水惊秋)为例,全词上
片追忆往昔,描写实景,下片离别伤愁,景与情结合,压制工整,既表达其情,又韵味十足;一步一步,层层叠进,凄美真切,婉转动人。这首词贴近秦观自我的心绪,一波三折,愁情层层渐进,不愧为千古佳唱。
女生十大易就业专业秦观的词尽管境界颇高,但是与李煜的愁词相比较而言,秦观的词还是要略逊一筹。李煜在《清平乐·别来春半》中表达了他难以压制的愁思苦痛,由此可以发现李煜的愁是自心而起,向外弥散的。上片借景抒情,春天将过,万物皆伤,落梅如雪般纷乱,这也正好像愁苦之情一般繁多且无法消除。旧国已经不在了,想要回家也很难了。而下片则是将这种无尽愁情漫散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将愁与恨比作春草,道出愁的个性,又将自己对家与国的哀愁升华成了每个生命的哀愁。从最后的两句话中,让人感到了人生的无奈。总的来说秦观的愁境宛若宛若涓涓细流,缠绵起伏。温婉细致,而李煜的愁境则如激流飞瀑横亘千里、恢弘大气。
四、总结
李煜和秦观两位不同时代的词人,却同样塑造了诸多经典的著作。纵观两位流传下来的词,可以看见关于愁的词占据了想当大的比重。他们的身份地位的不同,也造就了思想情感的差异,放映在诗中,也反映了他们表达愁的差异。秦观的愁,愁风花雪月,愁爱恨别离,愁身世悲苦,愁仕途不顺,李煜的愁,愁儿女情长,愁手足分离,愁时空有限,愁国破家亡。他们借助各种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愁,塑造出不同的意境。但总的来说,不管他们愁的表达方式如何、内容如何、词境如何,他们的愁情词都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值得人们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