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浪淘沙 李 煜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词 选一、作者简介
(一)李煜简介
字号 |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徐州(今江苏省 徐州市)人,南唐 中主 李璟(ㄐㄧㄥˇ)第六子,世称李后主。生于南唐 前主 升元元年(公元九三七年),卒于宋太宗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九七八年),年四十二。 |
生平经历 | 1.南唐自中主时,即沦为宋的附庸。 2.李煜生性仁厚,继位后,有心求治而护国无方,对宋只知苟容求安,终致国亡身降, 受封违命侯,被软禁在汴京,尝云“此中日夕以泪珠洗面”。 3.降宋后第三年生日时,在小楼中命歌妓唱所作虞美人词,中有“故国不堪回首”等语, 触怒宋太宗,遭赐药毒杀。 |
与成就 | 2.王国维 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世誉为词中之圣、词中之帝。 |
作品集 | 其词作多已散佚,后人将其词与其父中主 李璟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
(二)苏轼简介
字号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眉州 眉山(今四川省 眉山市)人。生于仁宗 景佑三年(公元一○三七年),卒年徽宗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一一○一年),年六十五。 |
生平经历 | 1.苏轼二十二岁中进士。 2.神宗 熙宁五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放;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入狱,来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3.哲宗 绍圣年间,新党得势,曾远贬惠州、儋州。后遇赦北归,病死常州,谥号文忠。 |
作品风格 与成就 | 1.诗:与黄庭坚并称。 2.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3.散文:是唐 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风流畅婉转,自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为文像行云流水般自然。 4.书法:取法颜真卿而又能创新,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
作品集 | 有东坡全集传世。 |
(三)辛弃疾简介
字号 | 辛弃疾,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南宋 济南 历城(今山东省 济南市)人。生于高宗绍兴十年(公元一一四○年),卒于宁宗 开禧三年(公元一二○七年),年六十八。 |
生平经历 | 辛弃疾出生时,宋朝已南渡。成长阶段,受祖父爱国思想影响,又目睹异族的气焰,常怀报国之志。二十二岁加入抗金义军,次年即率领义军,由山东投归南宋。历任地方官职,所至多有善政,深得人民爱戴。屡向朝廷陈述恢复大计,力主抗金,遭主和派排挤,退职闲居乡间十几年;其后出仕又屡起屡黜,始终未能伸展抱负。 |
作品风格 与成就我的师傅很多 | 辛弃疾文武兼具,慷慨有大略。其词题材广泛,善于镕铸经史,化用典故,风格以豪迈沉雄为主,但亦不乏清新婉约之作,与苏轼并称“苏 辛”。 |
作品集 | 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
2、 国学常识
(一)词
异名 | 诗余、长短句、乐府、曲子词、倚声 |
发展 | 最早可信约在中唐前后,宋代为词之黄金时代 |
体制 | ‧词一首,通称一阕 ‧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称“双调” ‧词调与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 ‧分为:小令:58字以内,或称“令” 中调:59字至90字,或称“引”、“近” 长调:91字以上,或称“慢” |
格律 | 限制比近体诗严格;依词调规定填写 |
演变 | 承袭汉、魏乐府遗风,接受外来音乐影响,并改变唐诗形貌而成 |
风格 | 以婉约(欧、柳、周、李)为正宗 以豪放(苏、辛、陆)为变格 |
debate的用法中唐 | 韦应物 调笑令、张志和 渔歌子、白居易 杨柳枝 |
唐末 | 温庭筠、韦庄 |
五代 | 悲愤诗南唐 中主 李璟、后主 李煜(南唐二主词) 冯延巳(为词清新,开北宋一代风气) |
北宋 |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专工小令) 张先、柳永(开慢词之先) 苏轼、秦观、贺铸、李清照、周邦彦(北宋婉约派集大成者) |
南宋 | 辛弃疾、陆游、朱敦儒(苏派) 史达祖、姜夔、周密(周派) |
金 | 元好问 |
清 | 纳兰性德 |
其他 | 1.李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相传有菩萨蛮、忆秦娥作品 2.北宋词家最早推晏殊、欧阳修;柳永、正能量作文素材张先始创“慢词” 3.柳永如诗家白居易,开展词之体制;苏轼如诗家韩愈,开展词之内涵 4.苏词旷达超妙,寄旷逸之怀;辛词豪放沉郁,多愤慨之气 |
词史之“最”和“并称” | 1.现存最早的词集:五代 后蜀 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收温庭筠等晚唐 五代词家十八 人作品 2.词中之圣、词中之帝:李煜 3.开北宋词风者:南唐 冯延巳 4.宋初婉约派的代表词家:晏 欧(晏殊、欧阳修)、大小晏(晏殊、晏几道) 5.长调慢词的开拓者:柳永、张先 7.格律派的代表词人、词家正宗:周邦彦 8.最富盛名的女词人、闺秀第一词人:李清照 9.南宋格律派的重建者:李煜词姜夔 10.词中之龙:辛弃疾 11.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 |
(二)诗‧词‧曲之比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