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一、先秦诗歌:前1066~前206年
1. 时间:西周(前1066~前771年)→东周(前770~22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
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6年)
2. 成就:
(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收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105篇,十五诸侯国民歌)、雅(40篇,周直接统治区音乐)、颂(160篇,宗庙祭祀歌舞曲)”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战国后期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
二、汉代诗歌:前206~公元220年
热和尚1.时间: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公元25~220年)
小霸王学习机2.成就:
(1)汉乐府诗:乐府采取和加工的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五言为主,中国诗歌语言形式一次创新。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上邪》。(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收入萧统《文选》,代表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三、三国诗歌:220~280年
1.时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
2.成就:
(1)建安文学:“三曹”和建安七子,他们诗作富有现实内容,情怀慷慨,爽朗刚建,被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钟嵘誉为“诗中之圣”
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等
c.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魏晋易代时期,政治黑暗,诗作多愤世嫉俗,隐晦曲折。
四、两晋诗歌:265~420年,同期十六国(306~439年)
1.时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2.成就:
(1)左思:西晋人,《咏史》诗八首,明则“咏史”,实则“咏怀”。
(2)陶渊明:东晋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作品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后世称之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田园诗鼻祖)。
发(3)谢灵运:东晋人,诗作清新自然,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
五、南北朝时:386~589年
1.时间:南朝(420~589年)与北朝(386~581年)
2.成就:苹果手机搜索不到蓝牙耳机
(1)北朝民歌:题材广泛,刚健朴实,代表作《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古代叙事诗“双壁”)
(2)南朝民歌:歌颂爱情,艳丽柔婉,语言活泼,哀怨缠绵,代表作《西洲曲》《子夜歌》等。(3)文人诗歌:
1鲍照:刘宋时人,诗风俊逸豪放,矫健凌厉,创建七言歌体,渴望建功立业,反对门阀制度。代表作《拟行路难》。
2谢眺:“永明体”代表作家,合律,代表作《吴声歌曲》,对唐代五言绝句极有影响。
3宫体诗:代表诗人萧纲、徐陵、庾信等,庾信成就最高,代表作《拟抒怀》二十七首,着唐人律诗之先鞭。
六、隋唐五代十国:581~979年
1. 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五代【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
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十国(907~979年)
2. 成就:
(1)唐诗:
A、初唐:
1宫廷诗人:代表是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精研诗律,促成了近体诗的形成。
2初唐四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舒婷诗集B、盛唐:
1诗仙李白:“七绝圣手”,想象奇特,手法夸张,浪漫主义诗人。
2诗圣杜甫:“唐律之最”,沉郁顿挫,诗作被称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
3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常建等人。以王维成就最高。
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C、中唐:
1平易派:白居易、元稹等,平易质朴,流畅易懂。
2奇险派:韩愈、孟郊等,喜押险韵,意象壮伟瑰怪,诗境奇崛雄豪。
3刘禹锡:怀古诗和讽刺诗。 4李贺:诗境诡谲,被称为“诗鬼”。
D、晚唐:
1.李商隐:代表作《无题》,典雅华丽,哀艳绵渺,堪称诗苑奇葩。
2杜牧:咏史七绝最出名。 3温庭筠:绮才艳骨,花间词鼻祖。
(2)南唐词人:五代时创作中心,代表作家冯延巳、李璟、李煜等。
七、宋代诗歌:960~1279年
1. 时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同时的还有辽(907~1125年)、西夏
(1038~1227年)、金(1115~1239年)
2. 成就:宋词
1北宋前期词人:欧阳修和晏殊。 2北宋杰出词人:柳永和苏轼,一婉约一豪放。
3北宋诗人黄庭坚:重筋骨思理,开创了江西诗派。 4北宋词人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于创调。5南宋杰出词人:李清照(易安体)和辛弃疾,一婉约一豪放。
6南宋杰出诗人:陆游(南宋诗坛盟主)和杨万里(诚斋体)
7南宋词人姜夔:词风清空幽冷,精研乐理,能自度曲。
十、元代诗歌:1279~1368年
1元曲前期:.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2.元曲后期:张可久、睢景臣、乔吉等。
3.诗人杨维桢:藻词丽句,奇特险怪,人称“铁崖体”。
4.金元词家:元好问、萨都剌等。十一、明代诗歌:1368~1644年
1.时间:1368~1644年
2.成就:
(1)高启:风格豪迈,诗才较高。(2)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
(3)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
(4)“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吴伟业成就最高,声律妍丽,被称为“梅村体”。
十二、清代诗歌:1644~1911年
1.时间:1644~1911年
2.成就:
a.诗歌:
(1)“国朝六家”: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等。(2)沈德潜的“格调说”
(3)袁枚的“性灵说”(4)翁方纲的“肌理说”
(5)龚自珍:风格瑰丽奇肆,成就最高。代表作《己亥杂诗》
(6)“诗界革命”:黄尊宪、康有为、梁启超、丘逢甲等。
b.清词:词的“中兴”——“清初三大词家”:
(1)陈维崧(宗苏辛,开创“阳羡派”)。(2)朱彝尊(宗姜夔、张炎,“浙西派”宗师)。(3)纳兰性德(宗李煜,开创“常州词派”)。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史简介
一、20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分期
传统的分法一般按照历史学的概念来划分,即1917年上溯至战争称“近代文学”;1917----1949年称“现代文学”;1949年建国以来称“当代文学”。
使道是什么意思然而,近年来一些文学史则另辟蹊径,按照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将20世纪文学划分为初叶、中叶、末叶三个阶段。本文则依后说,对上个世纪的中国诗歌加以简略介绍。
二、20世纪初叶
这一时期,中国诗歌在艺术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白话口语的运用到其美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1917---1922年,为新诗草创期;1922---1927年,为新诗的建设期;1927---1937年,为新诗的探索期。
在草创期,胡适1917年2月的《白话诗八首》是新文学史上较早面世的白话诗,但真正代表新诗成就
的是郭沫若1919年的《凤凰涅磐》、《炉中煤》、《天狗》等惊是骇人之作乐。1921年8月,郭沫若诗集《女神》诞生,才标志着白话新诗真正取代了传统旧诗;
建设期的主要成就,一方面表现为一“湖畔诗人”汪静之为代表的爱情诗、蒋光慈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冰心为代表的小诗等,在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闻一多和徐志摩的新格律诗;李金发等的象征主义诗歌,他们在诗歌的声、、形等艺术手法上有所创新。
现代新诗进入探索期的标志,是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的崛起。30年代的新诗形成三大流派:(1)以徐志摩、闻一多、冯至为代表的浪漫主义;(2)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费明、徐迟为代表的现代主义;(3)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20世纪中叶(1937----1976)文学实际上是两大板块:以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界,建国前为抗日战争文学,建国后主要是六十年代文学。
抗战爆发后,人民大众成为战争的主体和胜利后的主人,在文学中由过去的启蒙对象变为歌颂的对象。从政治地理情况讲,中国的版图实际上被分割为沦陷区、国统区和解放区,三个地区的文学也各有自己的特。国统区的诗歌在抗战初期主要有高兰、光未然等人的朗诵诗运动;光未然的歌词和组诗《黄河大合唱》,此外还有柯仲平、力杨、玉杲等人的长篇叙事诗。在四十年代的诗坛上,最活跃也是最具影响的创作体和潮流有三个:一是以“七月诗派”为代表的自由体诗歌;二是以“九叶诗派”为
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三是以大众化为特的民歌民谣体诗歌。忧国忧民是七月诗歌的总主题,而描写抗战现实则是他们共同的选择,风格上大多具有忧郁、深沉的特点,其代表诗人由胡风、阿龙、绿原、艾青等;“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出版的九人诗合集《九叶集》,这九人是杭约赫、辛留、穆旦、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袁可嘉。他们曾有过两次历史性的聚集。他们的创作在“历史意识的浮现”,“诗歌散文美的追求”和“新诗现代性的拓展”等方面表现了共同的倾向。穆旦是其突出代表。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讽刺诗和讽刺暴露性小说以及历史剧一起,构成了一股讽刺暴露文学的巨大潮流,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及其续集,内容上主要是以城市市民最熟悉的生活及时事为题材,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腐朽和,形式上则采用市民熟悉的民歌民谣及小调。
解放区的诗歌,在抗战初期出现了“街头诗运动”,后来田间的《给战斗者》一诗获得“时代的鼓手”的称号。40年代,民歌体叙事诗在解放区崛起,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的《漳河水》等,将人物命运与社会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地方彩和生活气息,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上,体现出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动荡的“十年”,除了“一个作家八个戏”(浩然八个样板戏),文艺文学战线的其他领域,的确是“万马齐喑究可哀”。
粉碎“四人帮”到世纪末,是末叶期。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基本线索是:1984年前的“朦胧诗”------1985
年至1989年的“第三代诗”(后朦胧诗)-------呈多元化状态的90年代诗歌。总体特征是由朦胧到混沌。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人在北京创办了民间诗刊《今天》,拉开了新诗潮的序幕,先后在此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芒克、多多、杨炼、海子等。因为他们的诗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经常运用象征等手法,诗意不透明,具有多义性,呈现出委婉朦胧的特点,可以被称为“朦胧诗”;1986年,诗坛又推出“新生代”专辑,这批更年轻的诗人大多是大专院校的在校生。他们笼统地把“五四”时期白话新诗的开创者称为第一代,把“朦胧”诗人称为第二代,把自己称为第三代。他们张扬“生命意识”和“家园意识”,他们反意象、反修辞,思想和感情进行自由野性的放纵。他们不屑于“朦胧诗派”倡导的人道主义,而痴迷于人的内心体验。由于他们太脱离生活现实了专注于纯粹的生命体验和潜意识,坠入了无聊和无病呻吟的怪圈,因此很快走向末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周伦佑、于坚、韩东、王家新、伊沙等。90年代初期,诗坛较为沉寂,但到了最后几年却爆发了一场“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论战。20世纪末,民间诗社把写作空间发展到了网络,2000年被称为诗坛网络化的一年。网络不仅是一个平台和空间,更是多元化、个人化和自由化写作的象征。诗坛的激烈论战以及网络诗歌的崛起,把世纪末的诗坛搅得沸反盈天。然而,诗歌的面目和未来,却越来越混沌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