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朝代的汉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百年演进的文本分析
乌龟和兔子百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史上共颁布了27份课程标准文件,其中有8个教学大纲和9个课程标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百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的演变规律,对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程标准修订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蛔虫病怎么治
dnf十周年语文教育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百年变迁
1949年之前,我国共颁布了10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通过词频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在该阶段的课程目标中,比较强调读经讲经以及中国文学等教学内容的要旨,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谋生应世的重要性,从1912年开始注重学生能力与思想的发展。1923年以后的课程标准出现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教导,注重学生写字、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养成与发展。1949-1956年,我国仿照苏联的教育模式,颁布了一系列的课程文件。这些文件在课程目标中,注重培养任务,强调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开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设置语文课程。1958-1960年间,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政治,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因此,1963年的大纲对这阶段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改变,不再仿
照苏联的教学模式,而是基于我国的国情与教学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大纲强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与训练,特别提出不能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但在课程目标中依然存留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思想。1966-1976年发生的“”,使教学大纲与语文教育中阶级斗争的思想尤为突出。1977-1986年间颁布的教学大纲纠正了“”期间的思想,回归原来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习惯及写作风格的培养的思路上。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把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素质教育思想由此产生。20世纪90年代后,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这阶段我国所颁布的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中与“国民素质”相关的词语出现的频次较高,国家越来越关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21世纪,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局势的变化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我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随着国际教育局势的发展与国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思想与元素越来越明显,语文教学的发展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方向转变,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学生技能的获得,同时还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我国百年来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文件中课程目标的发展演进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与国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的政治经济变革及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变化,通过课程目标文本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文教育的发展轨迹。在百年以来的课程目标中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突出。总体上说,我国课程目标关注的中心实现了由“政治挂帅”到“经济优先”再到“育人为本”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百年变迁
本文在统计1902-1948年间课程内容中的高频词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本阶段中,有关学习内容的知识类词语出现频次较高,对于儿童学习内容的规定较多,注重教师知识的传授及学生知识的获得。1912年以前的教学内容以读经、讲经及中国文学为主,还注重诗歌的学习;1912-1916年以国文、读本为主;1923-1948年开始强调学生多方面知识的获得,如说话、阅读、作文、写字等,教学内容不断增多,也逐渐趋于体系化。1949-1956年的课程内容更加完善,根据学年来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不同学年间的教学内容的递进关系更加明显,不同学年间教学内容的联系逐渐增强,同时开始注重阅
读教学及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从1955年开始,在课程内容中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课型,分别是准备课、阅读课、汉语课、作文课、写字课。在教学上,更加重视阅读的教学,设置了较多的教学课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整个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与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因此在该阶段中,“教材”“课文”“内容”“阅读”等词出现的频次较高。1963年版教学大纲中,“课本”“识字”“作文”“写作”等有关教学内容的词语出现频次较高。这是由于此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上划分成识字写字、课文、练习、作文四个方面。强调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识字,并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其次,注重课文内容的选择,使教学拥有良好的凭借。最后,大纲还强调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的能力。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重视通过对学生进行训练来巩固、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为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随之课程内容中“训练”“能力”等词语的表述也越来越多。在教学内容上,国家始终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重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强调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密切配合与联系,使学生能够在两者学习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之间进行灵活运用。从这一阶段课标的课程
内容高频词统计中可以看出,“阅读”“课文”“作文”“思想”等词出现的频次较高,这说明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与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素质的提升,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规定语文学科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基础内容之外,还强调了对学生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的提高。进入21世纪,我国在教育上启动了新一轮的课改。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程内容更加趋于现代、综合,强调学科间的联系,注重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结合。从该阶段的高频词统计中也可以看出来,“生活”“表达”等词语开始作为高频词出现,这表明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所制定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越来越注重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强调学生亲身实践的重要性与学习经验的获得,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