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元宵节的图片
【课时目标】
1. 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转、敬、街”4个字。
2. 朗读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你们和家人都一起过哪些节日?
你们说到的这些节日,有一些是国际上的节日(比如:儿童节),有一些是我们国家建国以后才有的节日(比如:国庆节),而有一些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而且是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这些世代传承下来的节日,我们管它叫——传统节日。
下面咱们玩个猜谜游戏,根据图片猜一猜是哪个节日?
你们都猜对了,这些节日在今天学习的课文中也都提到了,咱们赶紧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朗读课文,认字读词
1.在朗读中认读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明确要求:这是一首小民谣,共8句话,现在请几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谁读的又准确又好听。
(3)范读课文
教师播放课文音频,第一遍请同学们看着书认真听,细细品。
第二遍请同学们小声跟读,再把不认识的字或难读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
(4)齐读课文。
读文要求:刚才几位同学都读得很好,现在请大家一起拿起书,大声地齐读一遍课文。
2.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1)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引出生词:传统节日喜气洋洋,那有关节日的词语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呢,我们一起先来带着拼音读一读。
增加难度:去掉拼音,我们再来读一读。先齐读、开火车读、再指名个人读。
甪直引入生字:词语我们都认识了,如果我只留下单个生字,你们是不是还能认出它们?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
“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注意读准字音。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传、宵、饼、菊”利用形旁表义的规律来识记生字。
减一减识字法:“巷”我们虽陌生,但是香港的“港”我们熟悉,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
食字旁的字与食物有关:如,“饼”。还有之前学过的“饿、饮、饥、饱、饭”等。敖游
换部首识字法:“郎”和形近字晴朗的“朗”进行区分,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堂”和“赏”可以放在一起记忆,上半部分都相同,利用换部首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很多以前学过的字如:“党、掌、常、裳”。“传”可以与“转、砖”放到一起辨析。
“祭”与“乞”较为陌生,出示图片祭祀、乞巧节记忆。
讲解:词语“热闹”注意两字连读时,闹读轻声。
3.字词送进课文,再来大声读一读课文。
引导去拼音读课文:字词都读准了,也理解了,现在把这些字词送到课文里,去掉拼音,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听。要大声读,开始吧。
三、学习课文,读出节奏,品读字词
1.启发思考:大家读的既准确又通顺,那大家从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这首民谣中到了哪些我国传统节日?
预设: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2. 提问:这些节日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
预设:时间顺序。
教师讲解: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游戏要求:那通过老师的讲解,你们对节日的时间都有所了解了,现在老师把这些节日打乱顺序,你能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吗?
3. 提出读文要求:看来大家对这些节日的时间都了解了,那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这些传统节日文中都讲到了哪些习俗?
预设: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看花灯;清明——祭扫先人;端午——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中秋——赏圆月、吃月饼;重阳——敬老、登高、赏菊。
4.引导理解课文: 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文中关于春节的描述。
拓展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习俗?
预设:春节——吃年夜饭、看春晚、压岁钱、吃饺子、逛庙会、拜年、舞狮子。
教师小结:有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元日》当中也提到了过年的风俗,燃放爆竹、饮屠苏酒、贴对联、街头巷尾热闹纷繁。
5. 课文过渡:元宵佳节也是一个热闹的节日,俗话说,不到十五,年不算完,加上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上元佳节也是到处喜气洋洋。
我们到文中描写元宵节的句子读一读。
提问:从哪句可以看出元宵节喜气热闹?
预设:“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教师讲解:除了赏花灯、我们在元宵节还可以猜灯谜、吃元宵、耍龙灯。
四、观察对比,练写生字
1.交流学习
指导观察:热闹的节日气氛中,让咱们来看看关于节日的字怎么写吧?首先观察“贴、转、敬”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讲解:“贴、转、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仔细观察,“贴”和“转”都是左窄右宽,而且注意“贴”贝字旁最后一笔是点,“转”字最后一笔也是点。“敬”字左宽右窄,写字时注意把握字的结构。(板书:贴、转、敬)
指导观察:“街”字怎么能写好看呢?(板书:街)
预设:这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每部分要写的匀称,宽窄差不多。
讲解:注意中间俩土的最后一笔是“提”。
2.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指导书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贴、转、敬(左右结构)
街(左中右结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自制香水
1.会写“舟、艾、热、团、闹”5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复习要求:给节日和对应的时间连连线。
二、探究学习,积累词语。
1、学习三到八句民谣。
谈话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节和元宵节这两个团圆热闹的节日,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春节、元宵节)
中国是一个传统大国、礼仪之邦,那自然我们不能忘记祭奠我们的先祖,清明节和端午节就是祭扫先人的节日。
启发思考: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文中关于这两个节日的描述。想一想这两个节日有什么不同?(板书:清明节、端午节)
预设:清明节扫墓是为了纪念逝去的先人、长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街亭一战
讲解:清明节在春天,不仅是个节日还是个节气,人们在祭祖之外还会出门踏青、插柳、放风筝、吃青团。端午节是在夏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都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除此之外端午时节蚊虫盛行,因此人们还会佩香囊、避五毒、饮雄黄酒等。
引导读文:七夕节是为谁而过的节日呢?请大家读课文第5句话,一答案。
预设:为牛郎织女而过的节。
讲解:传说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有七夕这天,喜鹊搭桥,帮助他们相聚团圆。七夕又叫乞巧节,一些年轻的姑娘在庭院会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乞求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板书:七夕节)
感悟读文:中秋节是一年之中的月圆之夜,也象征着团圆,在这一天人们围桌而坐,赏着圆月、吃着月饼,观着潮水、赏着桂花、饮着桂花酒,其乐融融。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祝福,想象着这幅和谐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第6句话。(板书:中秋节)
引入下文:重阳节是一个教育我们爱老敬老的节日,王维有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就是写的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插茱萸,尊师敬长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在这一天我们更应该为我们的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关心他们一些、多孝敬他们一些,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板书:重阳节)
2.引导背诵。
一年中的节日过完,转眼又到新的一年,让我们结合着图片,试着背一背这首民谣。
3.拓展提问: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说一说你是怎么过节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