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朴素故事篇
雷锋的故事
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是多么节约啊!
简朴的苏轼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首,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
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勤俭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妇产科课件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字,老二分得一个字。老大把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
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的故事
在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 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
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总理的衣服
建国以后,周恩来总理在生活上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常说:生活上不要那么讲究,穿得旧一点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进北京后,周总理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闻名全国的高级服装店。
周总理笑容满面:我就是慕名而来的。
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的外国布料,周总理摇摇头,说: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
这次他做了一套青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平纹布中山装。这几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终光滑整洁、挺挺括括。
衣服穿了10年仍然挺挺括括,其中当然有奥妙。周总理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这样就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请裁缝织补,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衣服虽然旧了,会客时将衣服熨烫一遍,穿出来仍然挺挺括括,再加上他潇洒大度的仪容举止,丝毫无损大国总理的风度。
天涯若比邻的作者
清正廉洁故事篇
公仪休拒收鱼
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宝物
"
时间误差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勤俭节约的故事“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于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让玉工雕琢它,然后又卖了出去,把钱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富翁,然后送他回家去了。
周总理廉洁小故事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
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法理不外乎人情父子清廉
三国时,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儿子胡威
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
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