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书体排序
    中国书法书体排序  诺诺ANYE  1、甲骨文
2、金文
4、篆书
5、隶书 小说岳飞传
彭德胜
6、草书 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
7、楷书
8、行书
汉字的发展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汉字的一种字体,特指商末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所记的文字。殷人遇大事小事,如祭祀、征伐、渔猎、出入、年成、风雨阴晴、疾病祸福等,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占卜的方法是首先打磨乌龟壳(主要是龟的腹甲版)或者其它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然后凿钻其反面,再加火烤,使正面显示裂纹。他们在卜兆旁边刻上文辞来记录向神鬼询问的内容、神鬼的启示以及后来事情发展的结果,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辞,或者叫做殷墟卜辞。其实,另有一些特殊刻辞并非用于占卜,而是主要用于登记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整治的过程,以及有关人员的名字等,内容往往十分重要。
    王懿荣是鉴定出商代龟甲兽骨文字的第一人。在1899年,王懿荣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时候殉职了,他所收藏的甲骨归于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刘鹗(字铁云),他把所收藏的甲骨片编为《铁云藏龟》一书,此书即是第一本甲骨文着录书。
    甲骨文单字约有4,000,已识1,500左右,未识的多属专名、僻字。甲骨文象形性很强,但已“六书”齐备。前后期字形有比较明显的历时变化,各期之间,各期之中,部分字有多种写法,缺乏统一、固定的样式。因以锐器刻就,所以笔画多呈线形,相当均匀。
    二、金文
    金文是古汉字的一种字体,又称吉金文字、钟鼎文字、钟鼎彝器款识等,主要是指商周时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中国大约从夏代开始进入青铜时代,晚商达到鼎盛阶段。当时的青铜器上常铸有作器者的族名、私名和所要祭祀的祖先名,字形比较原始,字数由少到多,能很清楚地反映出汉字发展演变的脉络。商末周初一段时间,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殷周王朝用大量的青铜赏赐贵族、大臣。这些人铸造青铜器时,往往要刻铸铭文来记述时王的恩赐,颂扬祖先的功烈,企望长久地留传给子孙后代。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着有族名金文的铜器,时代往往比早期甲骨文晚,甚至在西周早期的铜器上都还时常能看到这种金文。但是它们的字形却比早期甲骨文更象形。这种现象应该是古人对待族名的保守态度造成的。
化无    1985年容庚《金文编》修订第4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正文(可识的字)2,420字,附录(还不能确定的字)1,352字,共计3,772字。这是今日可见金文的总数,虽不一定准确,也相差不远。同甲骨文相似,金文也是以象形字为基础,象形性很强,六书齐备。因系范铸成字,所以笔画大多肥胖,但不如甲骨文那样均匀。这些是金文字形方面较为突出的特点。
    三、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处于从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向秦汉时代的篆文、隶书过渡的重要阶段,内容比较丰富。依据记录文字的材料,分石鼓文、盟书文字、简帛文字、玺印文字和货币文字,下面逐一介绍。
石鼓文:《石鼓文》是唐代初年在天兴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发现的,共约700余字,分刻于十面石头之上。石头直径三尺有余,形似大鼓,于是人们就叫它石鼓。石鼓上的文字均为四言诗,一共十首,主要记述了秦国国君整治道路、游观渔猎的盛况;因其讲到打猎的内容特别多,所以后人也称它为“猎碣”。“碣”的意思是圆顶的碑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鼓上的文字多已磨灭,仅存272字。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长篇石刻文字《石鼓文》在汉字史、书法史等方面同样占有很高的地位。作为秦始皇“同书文字”之前的秦系文字,《石鼓文》是大篆书体的典型代表,可称之为“篆书之祖”。
    盟书文字:1965年出土于山西侯马晋城遗址的战国初叶的盟书文字,不仅是中国早期盟书类文献的典型代表,更是早期毛笔字文献的典型代表。“盟书”,也叫“载书”,是记载盟誓约信的专门文书;一般一式多份,一份收藏在盟府,一份埋藏在地下,另一些则分由与盟
新春寄语者保管。侯马盟书大多是用毛笔书写于圭状的玉石片上,其字体虽跟当时的铜器铭文近似,但较少雕琢之气,要显得自然得多。
    简帛文字:简指简策,帛指帛书,是按材料称呼的。出土的文物资料证明,从战国到魏晋时期,人们主要是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来写字的。竹片叫简,木片叫札或牍,统称为简牍。若干简编缀起来叫策(通“册”),连称“简策”。汉武帝末年,鲁共王为扩建宫室,拆毁了孔子的旧居,在墙壁中发现了大量的战国竹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的一批竹简。晋武帝时汲郡有人盗掘战国时代魏襄王墓,从墓中掘出带字的竹简好几十车,是中国历史上竹简的又一次大批发现。由于竹简上的战国文字是用古隶写成的,起笔较尖,末笔较重,形似蝌蚪,因而人们叫它“蝌蚪字”。
    玺印文字: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实物,玺印大约出现于春秋中叶,到战国时代已很通行,这与当时战事频仍、贸易发达的局面相应。研究玺印文字,有助深入探讨汉字的特性及应用状况。而要在有限的方框中合理地布置若干方块汉字,没有专门的技术和高深的美学修养,显然是不行的。
    货币文字:在商品交易媒介上所使用的文字,如布币、刀币、圜钱等
招标公告模板
    四、篆书
大篆和小篆统称篆书,主要流行于汉代之前。大篆是比较宽泛的称呼,一般指《说文》籀文和石鼓文等先秦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意见,积极推行统一全国文字的政策,将秦国固有的籀文形体简省删改,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称为小篆。李斯是历史上篆书的第一大家,秦王朝统一文字政策的主要策划人和推行者。
篆书的特点在于字体结构整齐,无论笔画多少,都是一笔一笔地拉长来写,笔画的疏、密、长、短都要求配合得很好。汉字发展到了小篆阶段,从笔画到结构,前所未有地表现为定型化,对汉字规范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小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见,存世的有许慎《说文解字》及一些刻石。篆书字体庄重威严,因此在楷书一般化以后,仍旧作为印玺字体、匾额文字。 秦代的刻石,主要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芝罘刻石》《碣石门刻石》《会稽刻石》等,它们都是根据秦朝丞相李斯篆书刻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