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准“四点”,绽放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
——《我让鸡蛋撞地球》实践活动案例鼠年吉祥语
一、活动年级:五年级
二、活动背景:
《我让鸡蛋撞地球》实践活动是由陈树杰教授主编的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材里的一个活动内容。本活动注重学生的设计、制作、反思、交流过程,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探究水平。为了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的不同,更好地表达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研究性的特点,我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增加了设计前的调查活动,协助学生获取更为有效的信息,为有效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我还增强了方案制定与交流,实验与反思的活动,以促使学生深层思考,深入研究。
三、活动准备:
课前调查、鸡蛋、木筷、棉花等废旧材料
四、活动目标:
1、通过对“如何使鸡蛋从高空落下而不碎?”的研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水平;
2、在各小组持续讨论、设计、改造自己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水
平;在动手尝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水平;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不怕失败的探究精神,形成与人交往的水平。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理解,积累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1、假设让一个鸡蛋去碰撞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
2、任务驱动:今天,我们要打破常规,让鸡蛋撞地球却不破碎,你有什么好方法?
备课大师
3、现场调查:要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不碎,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完成调查表
调查表
想一想,查一查,问一问,要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不碎,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提出探究问题后,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思考,再提示学生为了让我们的考虑更全面,还能够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到网上查询或请教科学教师。于是,我让学生借助班级电脑,询问科学教师,查询资料等方式,获得了更为准确的理解,从而归纳出考虑的要点:和地球相撞的冲击力、着陆下落的速度和鸡蛋所表面所承受的力。学生在现场通过查询、采访的方式不但获得了准确的理解,也在实践中学会了搜集信息的方法与技巧。
(二)继续提出探究问题
1、知道了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不碎的因素,那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实行研究来
解决“鸡蛋从高空掉下来不碎”的问题呢?
2、学生提出相对应的研究问题:
(1)怎样降低鸡蛋着陆前的速度?
(2)怎样延长鸡蛋和地球相互作用时间,减少冲击力?兄长如夫
(3)怎样使作用力平均分布于鸡蛋表面?
……
(三)小组筛选研究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学习的方法去获取答案)
(四)课下研究,完成研究报告单
第二阶段:设计方案,初步构思
(一)交流前期研究的结果
(二)根据获得的信息,设计实验方案
金鸡百花电影节设计前,教师提出了几条温馨提示:你们想选择哪些材料?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提示的目的是希望协助学生根据前期获得的信息,梳理设计的核心问题,从而有效地实行研究。接下来,学生开始根据他们获得的信息,尝试有效地设计实验方案了,他们在组内讨论,有争议,也有笑声,提出各种合理建议,有的还拿出“场外救援团”——爸爸设计的图纸,举出理由说服同伴采纳自己的建议。(三)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前期通过调查、访问,学生积累了相关的知识与理念,作足了功课,所以学生设计的方案比较完善、严谨,且方式多样表达了创造性。例如:方案一:气球
类设计方案样式繁多,最正确方案为正三角形结构,它巧妙地利用双面胶与3
个气球粘在一起,利用气球减缓下降的速度和缓冲弹力。方案二:降落伞类的方案也十分丰富,材料的种类五花八门,利用降落伞、丝线、透明胶、鸡蛋、泡沫块为材料。方案三:四面体结构,该方案充分利用木块和橡皮筋两种弹性材料,结合几何知识设计而成,结构精巧。有的小组还融合了方案二和方案三。
设计后,要求每组对实验方案实行讲解,并要接受其他小组的问题挑战,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对每一种材料的选择,对材料组合后的结构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甚至对操作层面上的因素均要作出严密而深入的考虑。学生的思维在热烈的答辩中碰撞、交锋,将课堂引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辩论现场会。
(四)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因为学生参与了组与组的互动、交流,一个疏漏就会接受来自其他组的质疑和提问,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吸收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在修改方案的时候,很多小组吸收了其他小组的优点实行改进,有的小组还在改进替代的材料,力图使鸡蛋保护器更加轻便。通过此项活动,学生的设计方案更趋完善,思维更加严谨。
(五)课后收集所需实验材料
第三阶段:动手尝试、反思改进
(一)各组根据所制定的方案,动手制作“鸡蛋保护器”,将理论用于实践。教师温馨提示:先预测,后试验;从低到高实行实验;要能够方便将鸡蛋取出。
学生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制作了。他们拿出自己带来的材料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工作,那场面感觉进入
了一家工厂,有明确的分工:材料员、管理员、操作员、记录员各施其责,密切配合,工作很忙碌,却非常有条理。学生忙而不乱,虽然争议场面持续,因为默契的配合,化整为零的分工,制作的速度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的制作还挺有创意的,选用的材料也各有特,有些还出乎意料。有的用吸管垫底,有的用海绵、泡沫包着鸡蛋,有的用筷子搭成正方体的架子,夹在中间的是用海绵包着的鸡蛋。有的更有趣,用透明胶、绳子把鸡蛋固定在一个空饮料罐中间。还有的心思巧妙,把一团尼龙绳中间取一局部,取出的绳绕成一团,把鸡蛋放在中间,又塞回到原来的位置。总之,五花八门,创意无限。有些动作快的小组开始了初步试验,并持续调整改进。我这时也参与到各组的行动中,为水平强的小组帮帮助,对水平弱的小组提提建议,做他们合作的伙伴。
(二)实验操作
(三)分享“成功的秘诀”,反思“失败的原因”
总结成功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时,大家争着发言,成功感言节选:因为我们小组选择了准确的材料,你们看,纸盒底下吸管垫底,吸管又有弹性,又不硬,鸡蛋周围有海绵保护,盒子四周插上了木筷,掉到地上,有筷子撑着地面。我们的成功,源于我们想得周到。……失败反思节选:我认为我们小组设计的方案还是合理的,考虑到了降低鸡蛋着陆前的速度、延长鸡蛋和地球相互作用时间、使作用力平均分布于鸡蛋表面等因素,但在操作时材料的选择还不到位,所以导致失败,看来仅有设想还不行,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延伸阶段:
1、收集设计方案:广泛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鸡蛋撞地球”游戏的设计方案;通过借鉴和学习,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设计。
2、继续挑战高度,让鸡蛋从更高的地方降落。
六、活动反思:有关于秋天的诗
(一)准“元点”——从学生需求出发
“我让鸡蛋撞地球”是由陈树杰教授主编的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材里的一个活动内容。活动的核心是让学生用创意的坚强来保护鸡蛋的脆弱。为了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的不同,我遵循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研究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切入点,从学生丰富的、富有个性的需求出发,突出思维活动,使思维与创新,水平与情感和谐发展。( 二)把握“支点”——从学生兴趣入手
活动通过挑战性的问题:让鸡蛋撞地球不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热情高涨,积极投入,交流意见,分工合作,一切源于他们对本次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看到,在试验设计装置是否成功时,惊呼声、拍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成功的小组把自己制作的保护器宝贝似的
捡起;失败的小组,所有组员都赶紧围过来,反复研究为什么,有个别成员还会到成功的小组那里“取经”。使我这个组织者,不禁惊讶孩子们竟有如此高涨的热情,如此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听着他们精彩的汇报,看着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我感到由衷的快乐。
(三)夯实“着力点”——教师有效的指导
学生有效的学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教师要合理把握指导的时机、力度和深度。当学生在调查“要使鸡蛋从高空落下来不碎,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的问题前,我引导学生思考调查的方法,当提出现场采访科学教师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采访的方式与技巧,并带着学生现场实行采访,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现场采访的技巧。在接下来课后的调查采访中,学生就能应用这样的方法展开采访了。这些,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亲自实践中自然习得的。在制作“鸡蛋保护器”的活动中,我也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制作中,对于实践有困难的小组,我提供一些自己的经验供他们参考,对于他们操作有困难的地方伸伸手帮他们“解解难”。在一次次的合作、参与中,为学生学习的困难指明了方向。
(四)立足“落脚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只有当学生有了收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应该说整个活动进展是顺利的,学生对活动的投入,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都超出了我的预想。设计鸡蛋保护器,需要学生收集相关信息,确定研究
目标,设计研究方案、合理选择材料、交流完善方案、实验验证方案、反思改进等一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身心全情地卷入。学生们在研究中,既求助了书本、网络、专家,又接纳了同学的建议,最主要的是有自己的思考与相互间的合作,通过设计、制作、尝试、修改,使他们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很多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得到纠正。在辩论式的交流方案活动中,学生突破了原有的思维框架,多角度地思考材料的特性并实行巧妙的加工、组合,使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同时发展。
学生体验着一个激情满怀、无比幸福而又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中,每个小组内都有明确的分工,所有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小组中的材料员为团队提供研究所需的材料,管理员负责协调大家不同的意见,记录员负责实行数据和结果的记录,当有的小组对方案有不同意见时,他们还采取了“实践检验”的方式,说明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有了提升。学生在调查采访中获得了知识,在方案设计中领悟了方法,在动手制作中发展了水平,在反思交流中创新了思维,在活动参与中升华了情感。
>蔡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