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济南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水金凤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中国军队
2)请自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5.诗歌鉴赏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2)本诗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6.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3落红即落花。古诗词中,常借助来传达诗人的情感。请从你读过的诗句中,再写两句含有字的诗句(本诗除外)。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赤壁
杜牧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在形式上可称为________ (体裁)诗,从内容上是________ (题材)诗。
2)诗的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行路难》和《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古诗词往往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增强情感表达。《行路难》中借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抒写了诗人________;《过零丁洋》中则运用双关,巧借战败之地、被囚之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身陷敌手、孤立无援的感受。
2)《行路难》和《过零丁洋》这两首诗都体现出诗人在遭遇困苦时的广阔襟怀。请在(
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其一 结合诗句内容的理解,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受或启示。
9.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
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颔联用“________”“________”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
郑珍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
(注)柁:同韩国人英语怎么读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本诗起句运用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14.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突兀是什么意思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人评述此诗通篇不着一兔子介绍字,却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请选择其中一联加以分析。
16.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
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1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
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完成小题。(6分)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沙湖:位于黄州东南30里处。穿林打叶声:指雨声。芒鞋:草鞋。向来:刚刚、刚才。萧瑟处:指遇到风雨的地方。
稚子弄冰翻译1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是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给这位旷世大才所下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