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和《文天祥传》比较阅读
【甲】
过零丁洋南昌大学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文天祥传
文天祥屯潮阳,邹沨、刘子俊皆集师会之,遂讨剧盗陈懿、刘兴于潮。兴死,懿遁,以海舟导张弘范兵济潮阳。天祥帅麾下走海丰,先锋将张弘正追之。天祥方饭五坡岭,弘正兵突至,众不及战,天祥遂被执。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别队执天祥至,相遇于途,各争真伪,得实,遂烹子俊。天祥至潮阳,见弘范杨坤歌曲,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弘范曰:“忠义人也。”
弘范由山东转而南,入大洋,与世杰之师相遇,薄之,且出奇兵断宋军汲路,世杰舟坚不能动。弘范乃舟载茅茨⑨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世杰战觇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不爇,弘范无如之何。时世杰有韩氏甥,在弘范军中,弘范署为万户府经历,三遣谕祸福。世杰不从,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也!”因历数古忠臣以答之。弘范乃强文天祥为书招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强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______,_____!”弘范笑而止。
天祥至柴市,观者万人。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而死。年四十七。
【注释】①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1278年底,文天祥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因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②遭逢:遭遇。③干戈:指抗元战争。④丹心:红心,比喻忠心。⑤汗青:同汗竹,指史册。⑥屯:驻扎。⑦弘范:元初大将,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⑧拜:跪。⑨茅茨:茅草。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弘正兵突
(2)天祥遂被
(3)为主死,不移也
(4)刑,殊从容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弘范乃舟载茅茨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忠义人             盖竹柏影也    B.末有云          间千二百里
C.观万人             经纶世务者    D.或有指       春冬
4.请仿照示例,为【甲】诗颔联做批注。
示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和“零丁”两个词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也指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惶恐”和“零丁”的痛苦心情
批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在【乙】文空缺处填入【甲】诗中哪一联(连续两句诗为一联)最合适?请结合两篇诗文的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答案】
1.(1)到(2)逮捕,捉住(3)但是(4)临近,将要
2.弘范乃舟载茅茨/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
3.D
4.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然!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这句话体现了文天祥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在【甲】诗中面对国家和个人生死存亡时刻,文天祥想到的是人生自古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在【乙】文中,文天祥见到洪范绝不下跪;面对洪范的威逼利诱也不肯写招降书给张世杰。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弘正兵突至:张弘正的军队突然到了。至,到了。
(2)天祥遂被执:文天祥就被抓住。执,逮捕,捉住。
国外旅游网站
(3)但为主死,不移也:但为国主而死,我是坚定不移!但,但是。
(4)临刑,殊从容:临近行刑前,很从容。临,临近。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弘范乃舟载茅茨(张弘范用船装载上茅草)/沃以膏脂(浇上膏脂)/乘风纵火焚之(乘着风放火焚烧宋船)。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2017年高考分数线
A.助词,表判断;        
B.代词;
C.……的人;        
D.代词/助词,的;
故选D。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结合所给示例可知赏析思路:判断手法,分析手法效果和感情。
(1)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手法。结合翻译“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可知,颔联运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把国家处境比成风中飘荡的柳絮,把个人的命运比成雨中被打的浮萍。
(3)效果。
从比喻修辞看。结合“风飘絮”这个喻体可知,国家境况如同风中飘荡的柳絮,山河破碎,危在旦夕。结合“雨打萍”这个喻体可知,个人命运如同雨中被打击的浮萍,无依无靠,凄苦悲凉。这里作者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用“风飘絮”“雨打萍”这个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既写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衰微的悲痛,也表达了个人处境孤凄、坎坷艰苦的痛苦。
从对偶修辞看。运用对偶修辞,句式整齐,情感浓郁,感情读起来更加充沛,打动人心。
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语言表达。
(1)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理由。答题思路:结合两篇文章,分析为何是这两句诗。
结合【乙】文第二段“固强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可知,提到的是【甲】文《过零丁洋》的最后两句诗,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结合【乙】文第二段“弘范乃强文天祥为书招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强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和“弘范笑而止”可知,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去招降张世杰,但是文天祥拒绝了,并且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其中某一联诗打动了张弘范,让张弘范不再强迫文天祥,因为他充分感受到了文天祥的爱国之心以及其爱国之心之坚定。在【甲】文《过零丁洋》这首诗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决心,最能表达文天祥强烈的爱国之心。所以,这里应该填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
【点睛】
译文:
【甲】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抱成团【乙】文天祥屯军在潮阳,邹沨、刘子俊等人率军队与文天祥相会,于是在潮阳讨伐巨盗陈懿和刘兴。刘兴被杀死,陈懿逃跑了。(陈懿投降了张弘范,陈懿)凭借海盗经验给给正率舟师由海路入潮州的元军大将张弘范充当向导。文天祥率领部下逃到海丰,先锋将领张弘正(张弘范的弟弟)追击文天祥。文天祥刚在五坡岭吃饭,张弘正的军队突然到了,众士兵随来不及迎战,文天祥就被抓住。刘子俊自己假装成文天祥,是希望文天祥能有机会逃掉。另一队人马押解文天祥到了,在路上(与刘子俊)相遇,各自争论真假(文天祥),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于是活活将刘子俊煮死了。文天祥到了潮阳,见了张弘范,(张弘范的)左右命令文天祥跪拜,文天祥不屈服。张弘范说:“(文天祥)是个忠义的人。”
张弘范由山东转到南部,进入大洋,与张世杰的军队相遇,逼近宋军,而且出奇兵切断宋
军汲水道路,张世杰的船坚固不能攻动。张弘范用船装载上茅草,浇上膏脂,乘着风放火焚烧宋船,张世杰的战舰都涂上了泥,并绑上长木杆来拒火船,因而船没有被烧,张弘范拿他们没办法。当时张世杰有个姓韩的外甥,在张弘范军中,张弘范任命为万户府经历,三次派遣他去向张世杰说明祸福利害关系。张世杰不答应,说:“我知道投降就能活命,而且可以享受富贵。但为国主而死,我是坚定不移!”于是历数古代忠臣作为回答。张弘范于是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捍卫父母,却教人背叛父母,可以这样做吗?”张弘范继续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张弘范,诗的末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含笑而止。
择业意愿文天祥被押到柴市刑场,观望的有上万人。临刑前,很从容地问市人说:“哪边是南面?”有人指给了他,就向南拜了又拜才死去。时年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