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学,不论伴随着多少重大而又剧烈的社会革命,派生出多少纷繁而又迥异的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它的血脉、气韵、精魂都延续着中国 几千年古典文学的神魂气运,博采广纳着世界文学的精华和民族民间文学的风骨而一路走过;是在中国传统文学源远流长的深厚基础上,也是在世界文学的浓郁气息 中,形成并建构起百年文学宏伟而又辉煌的神圣殿堂。在百年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革命的动力是外因,流派的争鸣与社团的对弈是内因,在这种内因与外因绵延 持续的制衡作用下,催生并完善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变革、创新、进化、发展和繁荣,从而导引并演绎出百年文学的系统流程和整体风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伟 大、神奇和不朽,在于它对中国整整一个世纪的时代进步和社会革命,所产生与发挥的无法替代的重大影响;在于它对中国百年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 育和文化等一切领域的持续变革和创新发展,所引发和幻变的催化效应与推动作用;在于它对近代、现代和当代中华民族的自立与人民大众的奋进,所潜移默化和积 蓄凝聚的精神力量和灵魂境界;在于它对世界文明的丰富和中华文明的承袭与拓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不朽建树。
诗歌
黄家驹假死
诗歌在百年文学发展中,虽然有过几次起落,但每逢时代风云变幻与社会潮流涌动之际,它总是显身于时代的风口浪尖和社会的潮头波峰,始终处在变革 的前卫和进化的起端,而且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迥异的形式,实质上充当一种革命的风向标、前进的助喊器,快捷而及时地反映着社会的良知与民众的愿景,发挥着其 它任何文学种类所难以企及的先锋作用。从清朝末期到五四运动之后,是新诗的起始阶段,即主要是由古典诗词向现代诗歌的转折阶段。诗歌革命的萌芽、兴起和实 践,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丘逢甲、秋瑾和柳亚子等革命和进步诗人,从理论探索到创作实践,都发挥了开山奠基的重大作用。胡适的现实主 义革命诗歌,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新诗,还有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冯志和卞之琳,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和何其芳,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蒲风 等,共同缔造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兴起大潮。现代诗歌的发展阶段,艾青、田间、臧克家、李季、阮章竞以及七月派诗人和九叶派诗人,是这个时期的骨干和中坚;诗 歌的理论探索不断走向深入,诗人的创作视野和表现领域进一步拓展。全国解放以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人新作频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李瑛等诗 人形成创作的主体方阵,谱写出了这个时期共和国的交响颂歌。文化大革命十年中诗歌整体沉寂,天安门诗歌运动是一次政治诗歌和革命诗歌的总爆发。进入改革开 放的新时期,沉默十多年的
鼠标侧键有什么用一批诗人艾青、白桦、公木、邵燕祥、流沙河等重返诗坛,焕发了新的创作热情,写出了新时期的优秀诗作。朦胧诗的崛起,舒婷、顾 城、北岛、杨炼等突破了当时主流文学的整体态势,在诗歌的内容、结构、形式和审美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新边塞诗人,新生代诗人,儿童诗歌创作者 以及少数民族诗人,都有不懈的努力和出的表现。在这个阶段,诗歌迎来了又一个繁花似锦的发展高潮,而且出现了诗歌实践朝向创作主体与诗歌本体的回归。在 二十世纪中国的诗歌百年中,还有两种现象不容忽略:一种是以为代表的新古体诗词的创作现象;另一种是伴随几次社会革命的重大潮流,曾多次掀起并遍及 全国的民众通俗诗歌运动的突出现象。
造梦空间 散文
散文的百年发展历程,与诗歌有着几乎相同的潮起潮落。清朝晚期已经出现了白话散文写作的萌芽,发展到辛亥革命前后,梁启超等革命作家带头实践新 文体写作,尔后从南社的白话文兴起,进而走入现代散文的崭新时期,从而完成了散文的文体革命。鲁迅不仅是现代杂文的奠基者,他的乡土散文和散文诗也开创了 现代散文的领潮新风。与此同时,周作人平民化的名士情怀和隐逸风格,朱自清等作家的为人生写作,郁达夫等人的浪漫派散文,
冰心等人的现代女性散文,徐志摩 和新月派的散文,沈从文和京派的乡土散文,梁实秋和林语堂的言志散文,以及流派纷呈的散文写作态势,共同推演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繁盛浪潮。从左联时期的散 文,发展到解放区的散文,其间产生广泛影响的是瞿秋白和左翼作家的革命散文,反映抗日战争的民族散文,描写日本侵占地域特别是东北军民的爱国救亡散文,以 及茅盾、巴金等大后方作家的散文,共同标显出现代散文的发展期和成熟期。共和国建立后,迎来了散文发展的崭新时期,魏巍为代表的朝鲜战地散文,柳青和秦 兆阳为代表的农村乡土散文,李若冰和华山为代表的大西北工业建设散文,杨朔、秦牧和刘白羽为代表的诗意散文,还有巴人为代表的思考杂文,以及邓拓为代表的 讽喻杂文,共同形成这个时期的主流散文,内容丰富,题材宽泛,思想新颖,风格多样,使散文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观。虽然文化大革命出现了散文创作的间歇与零 落,但进入八十年代后,散文出现了又一次蓬勃发展的高潮,包括巴金的《随想录》率先引发社会反响,孙犁和汪曾祺等人的乡情与人性散文,季羡林等人的学者散 文,冰心等人的女性心灵独白,还有追寻生命意义的散文、探求民族文化精神的散文和西部风情散文,从而最终推动了散文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小说是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中坚和潮头,始终对于整个文学的进步、发展和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国家和民族危机日趋严 重,广大民众对清朝的腐败没落极度失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开始兴起,小说革命随之展开,由此便产生了一批暴露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还出现了以揭露社会各个领域腐朽和黑暗的通俗写实小说,形成了当时的黑幕小说。这个时期, 鸳鸯蝴蝶派的婚姻情爱小说,以及武侠英雄传奇小说也十分活跃。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河,在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思潮影响下,小说创作掀起高潮。 鲁迅的《狂人日记》 《阿Q正传》以及乡土文学系列作品,完美地实践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整合,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的目标与方向,并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作家体。郁达夫和 叶绍钧等人富于浪漫主义彩的审美小说;罗家伦和俞平伯等人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问题小说;冰心的女权主义小说;蹇先艾、台静农和王鲁彦等人更 是将乡土文学推向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新高度;周作人和胡适等人在文学理论与小说批评方向都有不凡的创见,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和开拓做出了杰出贡献。小 说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更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家阵容强大,创作繁荣,流派并起,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形成鼎立之势,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和文 学理论大量被翻译介绍到
中国,尤其是苏联文学和法国文学极度扩散,迎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黄金时期。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阵营颇具规模,茅盾、蒋光慈、丁 玲、胡也频、柔石、张天翼、萧军、萧红、艾芜、沙汀等人都是这个主流文学体的骨干作家。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畸形兴旺,产生了 这个地域的海派现代主义作家体,主要代表人物是穆时英、施蛰存、巴金和刘呐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知识分子作家队伍的京派审美文学形成气候,中坚作家是 沈从文、老舍和萧乾。而且,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几乎都参与了这一阶段的文学批评与小说理论,长篇小说《子夜》 《家》 《骆驼祥子》 《边城》等就是当时引起评论家广泛关注和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作品。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张恨水、刘云若和还珠楼主等作家创作的广为流传的社会言情小说和武侠小 说,推动了通俗小说的前进步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区和日本侵犯区的现实主义小说走入低谷;现代主义等颇具先锋探索意味的小说创作虽未形 成气候,但也有张天翼、钱钟书、沙汀、艾芜、路翎、冯至、汪曾祺、萧红、端木蕻良、师陀、骆宾基等作家的不懈努力;《围城》等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张 恨水和张爱玲为写作主将的通俗小说继续进入佳境。解放区的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的主流写作为趋向,涌现并成长起来一批优秀作家,丁玲、赵树理、孙犁、周立 波、阮章竞、孔厥、马烽、西戎、袁静等都是成就卓著的人物; 《太阳照
在桑干河上》 《暴风骤雨》《吕梁英雄传》 《新儿女英雄传》 《小二黑结婚》和短篇小说集《芦花荡》 《荷花淀》等代表了解放区小说的整体水平,而且小说创作是朝向革命性与大众化的趋势在快速发展。
当代小说是从共和国建立之际开创并奠基的,它承袭了延安时期以来的解放区主流文学的创作风格与发展态势,时至文化大革命,既是它的开创时期,也 是它的鼎盛阶段。当代小说创作的奠基之作,是描写战争和革命历史题材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刘白羽《火光在前》 ,徐光耀《平原烈火》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 ,高云览《小城春秋》 ,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 ,孙犁《风云初记》 ,柳青《铜墙铁壁》 ,杜鹏程《保卫延安》等;表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题材的作品,赵树理《三里湾》 ,秦兆阳《农村散记》 ,康濯《春种秋收》等;以及路翎、峻青、王愿坚和李准等的中短篇小说新作。小说创作形成的冲击波,是极具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一批敢于直面现实生活矛盾与问 题的作品,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以及骆宾基、秦兆阳、康濯、李准、陆文夫等作家的同一思潮的中短篇小说。小说创作掀起的高潮,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再现革命战争题材的是,吴 强《红日》 ,曲波《林海雪原》 ,梁斌《红旗谱》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雪克《战斗的青春》 ,刘流《烈火金刚》 ,李英儒《野火
春风斗古城》 ,冯志《敌后武工队》 ,冯德英《苦菜花》和《迎春花》 ,梁斌《播火记》 ,杨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是,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浩然《艳阳天》 ;还有李准《李双双小传》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茹志鹃《百合花》 ,以及赵树理和马烽等人的社会问题小说;还有姚雪垠历史题材的小说《李自成》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等,这些引起社会广泛反响的作品,代表了当代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其发行数量的巨大和阅读范围的广泛深入,几乎达到了空前绝后的 境况,标志着当代小说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同时,冰心、金近、严文井等作家也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与发展,带头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丰富和完善了二十世 纪中国的文学生态。文化大革命十年,小说创作基本上处于凋零阶段,主要作品是《创业》 《金光大道》 《闪闪的红星》等带着强烈政治意识和时代特征的小说;同时还出现了广泛流传的手抄本小说,其中比较优秀的是《第二次握手》 《晚霞消失的时候》等作品,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学性。
文化大革命之后直至二十世纪末期,是当代小说全面快速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时期,小说的创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小说的创作风格呈现出一派多元纷生的自 由境况,小说的表现形式和题材领域空前开放,小说的借鉴范畴和理论探索极度宽泛,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旨趣
日益凸显出来,小说的文学规律和作家的个性追求 开始获得认同与尊重,这都体现为新时期小说的社会要素与时代特征。整体而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是以人的文学与艺术的文学为其发展主潮;而九十年代 以后随着商品意识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成,在现代商业文明与后现代化文明的双重影响和制导下,小说的商品化、世俗化和泛众化浪潮,日趋严峻地对小说的文学性 和审美性构成难以避免的解构与消蚀。新时期的小说是以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不断繁荣,进而推动长篇小说的逐浪高涨。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 ,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催生出“伤痕文学”的兴起潮涌;莫应丰《将军吟》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中杰英《罗浮山血泪祭》 ,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 ,陈国凯《代价》等开启了现实主义朝向文学本体回归的审美坦途,对当代文学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意义。紧随其时,小说写作朝着思想深度与历史纵深阔步挺进,掀 起了“反思小说”的汹涌浪潮。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 ,祭起了反思文学的旗帜,刘真《黑旗》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叶文玲《心香》 ,韩少功《西望茅草地》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 ,古华《芙蓉镇》 ,路遥《人生》 ,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谌容《人到中年》 ,王蒙《蝴蝶》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叶辛《蹉跎岁月》 ,韦君宜网名2个字
奔跑的少年《洗礼》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共同实践着现实主义深化的文学之路。与此同时,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成为“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从而引发了改革小说的创作热潮,张洁《沉重的翅膀》 ,柯云路《新星》 ,苏叔阳《故土》 ,贾平凹《浮躁》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以及蒋子龙此后的《燕赵悲歌》等,不仅成功地展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真实地反映和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生活与时代风云。尔后再起的是“寻根 文学”的创作大潮,缘起的作品是吴若增《翡翠烟嘴》 ,汪曾祺《受戒》 ,王蒙《在伊犁》 ,代表作家是韩少功、阿城、张承志、王安忆、陆文夫、乌热尔图、张俊彪等,主要作品是《归去来》 《棋王》 《孩子王》 《遍地风流》 《黑骏马》 《北方的河》 《小鲍庄》 《美食家》《省委第一书记》等,从而实践了文学在承载精神内涵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融会注入文化意识,更深地开掘文学作品的历史纵深感与社会广阔面,更大限 度地增强文学作品的沧桑、悲壮、博大和深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学个性风格与美学意蕴旨向。这个时期,还相继出现了现代派小说、先锋派小说、新写实小说、 新历史小说和女性小说等文学潮流,以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徐星《无主题变奏》 ,残雪《黄泥街》 ,莫言《红高粱》等为代表形成了现代派小说体;以马原《拉萨河女神》 ,洪峰《极地之侧》 ,苏童《平静如水》 ,余华《古典爱情》
等为代表形成了先锋派小说体;以刘震云《一地鸡毛》 ,刘恒《的粮食》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桃花灿烂》等为代表形成了新写实小说体;以陈忠实《白鹿原》 ,王安忆《长恨歌》 ,刘斯奋《白门柳》 ,张炜《古船》 ,格非《雨季的感觉》 ,张俊彪《幻化》三部曲( 《尘世间》 《日环食》 《生与死》 )等为代表形成了新历史小说体;以铁凝《大浴女》 ,张洁《无字》 ,陈染《私人生活》 ,林白《回廊之椅》 ,徐小斌《双鱼星座》等为代表形成了女性小说体;同时活跃着以汪曾祺、林斤澜、邓友梅、冯骥才、林希、刘恒、王朔等为代表的新京派小说作家体;以徐怀 中、黎汝清、李存葆等为代表的军旅小说作家体;以徐兴业、唐浩明、二月河等为代表的历史小说作家体;还有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等等。雷电激荡的社会变革,波澜壮阔的文学思潮,风云际会的小说创作,共同构筑起二十世纪最后一个阶段的小说鼎盛壮景,不仅全方位立体式地揭示了这个时 期社会变革与时代前进的历史画卷,而且多角度深层次地透析了这个阶段民族的精神文化与人性的灵魂境界。
牛郎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在二十世纪中国有了极其快疾的发展。清朝晚期的汉剧、京剧、秦腔以及其它剧
种日益丰富,剧本基本由历史小说和民间故事改编而来。梁启超 的《劫灰梦》开启了戏剧改良运动的先河;汪笑侬是最早配合社会运动改编和创作京剧的重要作家;黄吉安在近代川剧改良运动中成就卓越。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的兴起,原本已经存在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话剧因素,在欧洲话剧的影响下,中日战争后开始出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了较大的宣传作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发展起 来,剧本多为翻译改编的外国作品,最具影响的是曾孝谷根据林琴南翻译的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黑奴吁天录》改编的七幕剧,充满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情感。当时 的胡适、钱玄同、丁西林等在现代文明新戏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起到了开拓性的先导作用。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曹禺创作的《雷雨》 《日出》 《原野》等,标志着话剧文学的成熟与艺术审美的完善。郭沫若、夏衍、田汉、李健吾、欧阳予倩、洪深等都是这个时期戏剧文学的代表人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解放区的革命戏剧创作进入高潮,主要趋向是大众化、民族化、通俗化和革命化,成为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宣传鼓动产品;国民党统治区和日本侵犯区的戏剧 文学,也朝着抗战文学和国防文学的主流创作趋向发展。在这个阶段,新编歌剧《白毛女》 《刘胡兰》等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开创了现代歌剧的崭新风格。郭沫若、田汉、贺敬之、魏风、阳翰笙、夏衍、吴祖光、宋之的、于伶、欧阳予倩、曹禺、阿 英、茅盾、陈白尘、沈浮、洪深等是这个阶段的
重要戏剧作家。解放后的十七年,话剧文学在发展与探索中继续前进,老舍《茶馆》 《龙须沟》 《西望长安》等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初期话剧文学的新高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 ,岳野《同甘共苦》 ,海默《洞箫横吹》等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与人物内在心理;田汉《关汉卿》 《文成公主》 ,郭沫若《蔡文姬》 《武则天》 ,曹禺《胆剑篇》 ,丁西林《孟丽君》 ,吴晗的京剧《海瑞罢官》等掀起了新编历史剧的创作高潮。这些作品都在这个时段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反响,同时也为众多的作家造成了此后的政治运动以及文化大 革命中的不幸遭遇。在这个时期,歌剧《洪湖赤卫队》 《江》 《刘三》 《》 《阿诗玛》产生了广泛而又持久的社会影响,体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红灯记》《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杜鹃山》 《奇袭白虎团》《海港》 《红娘子军》 《白毛女》等代表了这个时期戏剧创作的整体水平,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文学主旨。改革开放以来,戏剧文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鼎盛 阶段。新时期戏剧文学的开端作品是,金振家和王景禹《枫叶红了的时候》 ,白桦《曙光》 ,苏叔阳《丹心谱》 ,宗福先《于无声处》等,他们率先突破了文学的禁区;新时期戏剧文学的探索与创新作品是,高行健和刘会远《绝对信号》 ,高行健《车站》 ,刘树纲《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等,他们推进了中国戏剧文学与世界戏剧艺术的对接与整合的前进步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