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红楼梦赏析持续重酬征稿中……,
详情点击→征稿三尺童子
《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写了生命的痴迷、沉沦、愚昧、无知,也刻画了人性中的毁灭欲。当人陷于疯狂的欲念中无法自拔,如飞蛾扑火,最终将化为灰烬。在生命为自己制造的地狱中,即便有高人指点迷津,许多人也难以听进良言,回头是岸。很多时候,要拯救一个人,需要温暖的亲情及合理的沟通教育,但这也恰恰是一些悲剧中人最为缺乏的。
贾瑞在贪婪、愚蠢、猥琐之外,不免让人感到一点同情。因此,也有论者认为贾瑞也算个痴情的人物,从他最后的遭遇来看,确实悲惨、可叹。但不同于薄命女子,他是个须眉男儿,即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也有更多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和更多选择的自由,因此,他的行为和结局,作者的主要评判态度应是咎由自取。
平常生活痴情于凤一说,笔者认为应是后人的怜悯或讽刺、误读。他对凤,谈不上什么爱情,因为他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凤,他只是被一股执迷的淫欲念头牵引着,行为不堪,无法自主。他虽然表面看来对凤唯命是从,凤说句话,他都如听“纶音佛语一般”,但这并不是内心的喜爱、尊重。他高估了自己,以为几句风言风雨,貌似恭敬顺从,便能“得手”。
“贾瑞见凤如此打扮,越发酥倒,因饧了眼问道:“二哥哥怎么还不回来?”凤道:“不知什么原故。”贾瑞笑道:“别是路上有人绊住了脚了,舍不得回来也未可知?”凤道:“也未可知。男人家见一个爱一个也是有的。”贾瑞笑道:“嫂子这话说错了,我就不这样。”凤笑道:“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贾瑞听了,喜得抓耳挠腮,又道:“嫂子天天也闷得很。”凤道:“正是呢,只盼个人来说话解解闷儿。”……贾瑞听了这话,越发撞在心坎儿上,由不得又往前凑了一凑,觑着眼看凤带的荷包,然后又问带着什么戒指。凤悄悄道:“放尊重着,别叫丫头们看了笑话。”贾瑞如听纶音佛语一般,忙往后退。
这段生动的描写,把贾瑞鬼迷心窍、胆包天的样子直接录了下来。作为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凤当然感觉得出真爱与好之间的差异。真爱应当是去了解、欣赏、分享快乐、享受在一起的每个时光,至于肌肤相亲,乃至情爱,并不用刻意排斥,但须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好的表现,则是急不可耐,一切以占有、获得为目的,为了这个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领养星星的孩子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凤内心感到的羞辱、不屑,杀机顿起。当然,读者不免还有疑问,凤虽未必是风月中人(对此我们暂不作深究),但也并非非礼勿动、不苟言笑之人,与贾蓉等人也会调笑一番,对前来大献殷勤的贾瑞,为何要如此冷酷无情、周密设局、痛下杀手。
我们知道,在西方贵族社会,女性常以被多个男性追求为荣,很长一段时间,贵族阶层中妻子有情人,
黄瓜豆腐干丈夫有成为一种默认的社会风尚。贵族妇女如果被追求、挑逗调情是习以为常的。现代社会,多数情况下,女性对追求者即便冷淡不屑,却也不至于刻骨仇视。而凤对只不过是想窃玉、仅止于语言挑逗的贾瑞,却简直祭出了斩妖除魔的手段。连平儿也咬牙切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性格彩学这与当时社会文化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森严礼教统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男女大防的观念渗透到人们思想深处。虽然,对于掌握权力的男人而言,拥有更多自由,在他们一手遮天的环境中,可以肆无忌惮。是否循礼而行,主要取决于一种道德自律。像贾珍、贾琏这帮爷们,没有什么廉耻感,在自己的地盘上可以窃玉、荒淫无度。
可对于女人而言,失身失节,不守妇道,依然冒着生与死的危险。清朝的法律有明文规定,对于已婚女性与男子通奸,至少要杖打九十到一百。如果结结实实打下去,存活率非常之低,其实就接近于死刑了。丈夫处死通奸的妻子,不担刑责。至于民间的沉猪笼、坐木驴等骇人刑罚,也是事实。仅红楼梦中,秦可卿、鲍二家的人都因男女关系问题送命。
了解了这点,我们可知,贾瑞的要求,可不是现代有些人想象的这么轻松无害,足以将凤陷于巨大风险之中,甚至送入死地。凤的强烈反应,某种程度上有自我防卫的需求。而从心理上来说,凤也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报复、打击对方是为了维护人伦纲常,不需要承担任何精神压力。
如果只是普通的女性,比如平儿,虽然口中也愤怒咒骂,却未必付诸行动,多半是敬而远之。偏偏凤是权力操控欲极强的人,贾府中的第一霸道女总裁,性格泼辣,善于筹划,有资源有实力将恼怒变成行动。
因此,凤如同一个精明的猎手,把试图猎艳的贾瑞一步步引入陷阱之中。作者用了“毒”字,可见手段之狠辣。贾瑞因凤而死,但说凤这个相思局便是为了置其于死地却又未必。凤主要还是以毒攻毒,给他一个沉重打击,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贾瑞的死,是他自己执迷不悟以及各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如果说,贾瑞确有可怜之处,主要在于他也是缺乏人性的高压教育的牺牲品。旧式礼教的僵化虚伪,之前已有评论。这里我们应特别关注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毫无了解,从不关注受教育者生命成长中的需求、困惑、迷茫,只是一味依据教条进行严惩。 书中写道:原来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养。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今忽见他一夜不归,只料定他在外非饮即赌,嫖娼宿妓,哪里想到这段公案,……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板,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工课来方罢。贾瑞直冻了一夜,今又遇了苦打,且饿着肚子,跪着在风地里读文章,其苦万状。
贾代儒号称宿儒,担当青少年的教育重责,却完全不懂心理,不给他们提供正常的活动空间。高度压
抑换来的只是不正常的各种宣泄。一味的棍棒教育,也使得受教育者学会撒谎、隐瞒,不可能有任何推心置腹的沟通。肉体处罚代替了内心深处的忏悔。青少年难免有迷途的时刻,贾代儒如果能更多一些细致的沟通、像朋友一样了解贾瑞的想法、更宽容、耐心一点,贾瑞也许就能得救。
最终,贾瑞在内外交攻中生命垂危。“贾蓉两个又常常地来索银子,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更又添了债务;日间工课又紧,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
此时,跛足道人送来了可以救命的风月宝鉴。“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可惜,任何宝物都有两面性,只能照反面,不能照正面。这里作者自然也寓意深远,既指出了宇宙万物的特性,有美便有丑,有善便有恶,不能从呈现的表象去看,也暗指本书(曾名风月宝鉴)应透过表象看其反面,善解作者苦心。
照风月宝鉴的反面,只看见一个骷髅。这有点佛家禅修“白骨观”的意思,通过观照一切生命都将化为枯骨,断除贪欲妄想,使心灵平静,获得智慧。可惜一般人都不愿正视这一严峻的生死问题,只想逃避,在声中麻醉自己。贾瑞选择看正面的美人凤,荡悠悠觉得进了镜子,与凤云雨一番,’’如是多次,最终力竭而亡。
在本回中,贾瑞一直被贪婪淫欲奴役着,不可自拔,无力自主,在凤的相思局中一步步滑向深渊。
好的教育疏导、亲人的关怀沟通本也许可以给他一定帮助,使他迷途知返,可惜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他得不到合理的引导。而宗教的拯救,对被欲望蒙蔽的普通人来说,很难入耳入心。生命,终究还是要靠自救,靠内心力量的觉醒。z87
有感雪芹先生黄叶村著书之艰难,心中之忧患,附诗一首,题曹雪芹西山故居:西山难著书,雨骤雀声疏。木石临风冷,冰心对雪嘘。旧愁长未了,新痛莫能除。黄叶凝为血,千秋一草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