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课件
综观近十年在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对辛弃疾词的考查,选材涉及送别、怀古、咏物等主题,其中,以反映词人唱和交游的送别词为主;考查内容包括基于文学评论的常识判断题、基于阅读理解的鉴赏分析题,以及基于现实生活的语言运用题。命题整体聚焦于读者立场的悟境、文本立场的诗境,以及词人立场的心境。
一、读者的悟境
考场上,考生始为读者,后为考生。面对陌生的古代诗歌作品,考生必然要调动积累,凭借已有知识结构与学养见识进入与文本、作者、命题者乃至现实生活的多重对话。悟境重在考查考生以读者立场获得整体感知的领悟能力。
1.考查微型论证
pwd命令2013年江苏卷的材料概括分析题摘选叶圣陶《(苏辛词)绪言》的文段,以材料概括分析题的形式考查了辛弃疾词的历史地位及其是否为“别格”“变调”。两道题目均出自文段所引的《四库提要》论断。第24题要求根据选文信息概括《四库提要》所描述的词的三个发展阶段,其中,
辛弃疾词为南宋时期的代表,与晚唐五代的《花间集》北宋时期的苏轼词并举。第26题要求举例分析对《四库提要》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看法。结合选文中叶圣陶对“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的偏狭、僵化“评衡家”的批评可知,回答此题当秉持客观公正的鉴赏立场。下面,笔者以辛词为例进行答题思路方面的分析。
辛词扩大了词的写作范围,丰富了词的题材内容,与《花间》词派内容有别、风格迥异,堪为“别格”“变调”。但同时,辛词格调并未定于一宗,衡量词作的艺术价值并不拘于风格之婉约、豪放,声调之短小、长慢。如辛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自是独步词坛的豪放之语;同时辛词中也有《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亦属佳构的恬然淡泊之句。故而,辛词自成一格,所谓《花间》词派正宗之说已人“茧房”。
第26题的题干明确表述“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这一作答要求,考生须联系所学,辩证思考,理据并举,合理论证。笔者认为,这实际上需要考生按要求完成一篇微型论说文。该题因题目开放、答案多元具有较大的区分度,考生容易给出观点,举例是否恰当、分析是否具体、论证是否严密则存在差异。
考生需要树立“双重读者”的意识:其一为对辛词的前理解,其二为对叶文观点的后理解。两相结合才能有理有据地完成对《四库提要》说法的分析说明,这其中既有对学科知识积累的考量,又有对审辨思维的运用。古代诗歌阅读命题如能建立细化的层级评分标准,则引人此类微型论证的文论式考查或可成为一种趋势。
2.考查图文转换
钱学森学院2020年浙江卷第6题紧扣时事热点,给出两幅宣传抗疫的,要求为拟写标题,并分别评价两图的创意,这属于典型的图文转换考查题。题中图2是以霍去病与辛弃疾为门神的年画,寄托了人们对“去病”“弃疾”的美好希冀,将传统民俗与谐音祝福融为一体。此题看似与古代诗歌阅读关联不大,实则暗含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封狼居胥”典故的考查。“拟写标题”考查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评价创意”考查考生的鉴赏品位,两道题目分别契合禳灾祈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团结抗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考查个性品读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的题干表述常常凸显一个“你”字,设问多集中于“你的感觉”“你的理解”“你的印象”“你的认识”“你的评价”等,个性品读彩较为浓厚。
删除文件夹如2013年天津卷考查辛词《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第14题:“白苎新袍人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题干中的“感觉”一词与词句中“嫩凉"勾连,巧妙地将“白苎新袍”视觉之新鲜。“秋风习习”触觉之轻微、清爽囊括其中。此题据“秋试”“白苎”注释,可获知由夏人秋的时令变化、白衣书生的身份及穿着等信息。考生若有在秋高气爽时分穿着亚麻衣物的个人体验,作答此题便易如反掌。此题通过运用语文学科思维或借鉴日常生活经验两1种手段均能作答,足见语文的外延即生活。
又如2018年北京卷考查辛词《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人蜀》,第16题:“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这种命题形式屡见不鲜,要求以分析诗歌文本的方式验证历代诗话评论的某一观点,重在出文本与观点的统一性。题中“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对应用典的大气磅礴和抒情的细腻人微,考生可据《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人蜀》词中“诸葛表”“相如檄”等论及家国大事、建功立业的典故和“中年多病”“须相忆”等触及内心柔软、自伤不舍的情感来作答。
此处试题引人词话的经典论断,但命题偏于印证,疏于思辨,后期可能有变。
类似观点如缪钺《论辛稼轩词》:“稼轩虽雄姿英发,虎视龙骧,而其内心则蕴含一种细美之情感,此其天禀特异之处。盖无细美之情感,则不能深得词体之妙,而无英发之雄姿,则又不能具碧海掣鲸之力量以开拓词之境域。二者相合,遂成奇迹。稼轩喜作壮词,而常能蕴含凄美之境者,其故在此。”备考过程中,教师不妨据此就教材所选篇目设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有无蕴含凄美之境?引导学生在宏大景象、纷繁历史的道劲笔力之外探寻辛词别样的艺术魅力。
二、文本的意境
古代诗歌外现的时空情境、内蕴的象征隐喻及文化心理构成了彰显人格的丰富内涵,而结构、辞采、声律、声韵等组成了创造美感的多彩形式。诗境就重在考查以文本立场把握内涵形式的综合能力。
火麻仁的作用1.考查意象手法
辛词以精选意象、善用典故、手法灵活为人所知,历年高考试题曾多次以此设题。
如2013年江西卷第14题考查概括辛词《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中“兰”“蕙”“
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并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兰”“蕙”“菊”三种意象在辛词中反复出现,除《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一词中用于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之外,另有《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九畹芳菲兰佩好”等句用以比况屈原高洁自守,死不渝志。“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之事,“富贵非吾事”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诗句“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辛词化用孔子周游列国、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事迹言语不乏其篇,如《踏莎行。赋稼秆集经句》中“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最高楼。吾衰矣》中“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及《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中“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等。
清洗纹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