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的花
师 说 ◎韩 愈
题 解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旨在论述从师问学的重要性。说,文体名,用以说明事理,阐述己见。
中唐时代,多数士大夫自恃门第高贵,而以从师问学为耻,韩愈慨叹师道沦丧,藉李蟠请学而作此文,期能转移风气,重振师道。全文紧扣师与道的关系,先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确立自己的师道观,接着连用三个对比,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智,再以孔子为例,说明“圣人无常师”,凸显“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观点,以呼应前文。
本文见解深刻,立论精辟,论据具体有力,结构严谨,善用对比,文句错综多变,是说理散文的典范。
作 者
韩愈,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生于代宗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
卒于穆宗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年五十七,谥文,世称韩文公。又以昌黎(今河北省境内)为其郡望,常自称昌黎韩愈。宋神宗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韩昌黎。
韩愈三岁时,父母皆已过世,赖兄嫂扶养成人,早年刻苦为学,博通六经百家之书。德宗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举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吏部侍郎等职。因个性耿介,直言无忌,曾两度遭到贬谪:一次为关中灾民请命,触怒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一次因上表反对宪宗迎佛骨入宫,被贬为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刺史。
韩愈以发扬儒家学说为己任,排斥佛、老思想。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推崇先秦、两汉朴质自然的散文,反对六朝华而不实的骈文。由于挚友柳宗元,以及众多门下弟子的支持响应,古文因而蔚为一时风气,对唐、宋以后古文发展影响甚大。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即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称许他在文学及思想上的贡献。
韩愈的散文雄浑深厚,笔力遒劲,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明茅坤选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之文为唐宋八大家文钞。他的诗带有散文笔法,勇于创新,风格奇崛,对宋诗影响深远。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课文‧注释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二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四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自己怎么做蛋糕,吾未见其明也。
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中餐吃什么好,曰师、曰弟子云者,则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六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黑龙江省图书馆七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请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学者:指学习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所以,用以。业,古代书写文字的木板,此指下文的“六艺经传”。解惑,解决“道”和“业”两方面的疑难。
之:代词,指上文的“道”与“业”。
其为惑也:指那些疑惑的问题。
乎:介词,于、在。
闻道:明了道理。闻,听闻,引申为理解、明了。
吾从而师之:我跟随他,向他学习。师之,以他为师。师,动词,学习。
师道:学习道理。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指何必知道他们出生比我早还是晚呢?夫,发语词,无义。庸,表反问语气,岂。之,助词,无义。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地位高低,不管年纪大小。贱,本义价格低,在此引申地位低。
师道:指从师问学的传统。足球鞋怎么选
出人:超出一般人。
问焉:向老师请教。焉,犹“之”,代词,指老师。
下:不如、不及。
耻学于师:以从师问学为耻。耻,以……为耻。
所以:何以、为什么。
其:推测语气,大概、或许。
耻师:以从师问学为耻。
惑:胡涂、不懂事理。
句读:文章的断句。文中语意完足叫做句;语意未完足,诵读时须略作停顿叫做读。读,音怎样炸带鱼段 ㄉㄡˋ,通“逗”。
“句读之不知”四句:即“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意指句读不知就跟老师学习,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跟老师学习。或,有的。不,音ㄈㄡˇ,同“否”。
小学而大遗:学习小的,却遗漏大的。小,指句读之学;大,指道与业的疑惑。
巫医:指巫师和医生。巫,指接神除邪的人。
乐师:以歌唱、奏乐为业的人。师,指有专门技艺的人。
百工:从事各种技艺的人。
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可耻。
士大夫之族:指在职居官的人们。族,有共同属性的类。
云者:语末助词,有“如此等等”之意。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向地位低的人学习,就感到十分羞耻;向官位高的人学习,就觉得近于谄媚。足,十分、非常。谀,音 ㄩˊ,奉承谄媚。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齿,本义为牙齿,在此有并列之意。
常师:固定的老师。
孔子师郯子:孔子以郯子为师。郯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以鸟名官”的事(见左传昭公十七年)。郯,音 ㄊㄢˊ。子,子爵。
苌弘:东周敬王时大夫。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曾向苌弘请教古乐。苌,音 ㄔㄤˊ。
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师,乐师。襄,乐师之名。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跟师襄学琴。
徒:类、辈。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效法或引以为戒的人。语出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