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动指,提高一分钟阅读文字量;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句,迅速理解文章大意;学习本文准确传神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
1.解题:何谓“三味”?
关于三味书屋的“三味”有多种说法。
其一,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拟定的,将这三句话作为私塾的教学方针,并要以此为世代相传的祖训家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
其二,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有“书三味”的说法:“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意思是:读《诗经》《尚书》等经书如吃未加作料的原肉汁,读史书如吃大块的肉,读诸子百家的书如吃醋和肉酱。三味书屋柱上有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证此说。
其三,按照鲁迅的胞弟周作人的解释,“三味”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ǎi)。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佳肴喝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醋和肉酱,好比烹调中的佐料。
2.多媒体课件。
3.歌曲《童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炒龙虾尾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方秘密乐园,那里芳草丛生,那里四季鲜明,那里有童话故事,那里有回不去的时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一看鲁迅的童年。(板书课题、作者)
肚子容易饿 二、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学生齐读)
确凿(záo) 菜畦(qí) 脑髓(suǐ)
书塾(shú) 蝉蜕(tuì) 倜傥(tìtǎnɡ)
kuī(盔)甲 mì(觅)食 收liǎn(敛)
2.通晓词义,填写词语。(记笔记)
(1)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2)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3.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三、合作探究
(一)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文字配图 1.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依题目所示,我们可以将课文划分为哪几部分?你能出这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吗?
文题出现了两处地名“百草园”“三味书屋”,分别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因此,课文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过程。过渡段是第9段。
2.给课文划分层次,把握文章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撩妹子的情话 二层(2段):写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写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悄悄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二)精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探究下列问题。
菠薐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肯定的语气,因为距离“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印象模糊,所以用“似乎”;“确凿”是“确实”的意思,表示肯定的语气,因为“我”对儿时在百草园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仍然记忆犹新,那些景物仍然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
2.赏读第2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13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植物)皂荚树、桑葚、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动物)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作者在写景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将其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百草园为什么是
“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既抓住景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石井栏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园中的其他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不单写出了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了儿童的羡慕。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则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在大人们看来毫不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强的孩子观赏、玩耍并能在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百草园的可爱的?
大英语 作者用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蜂的“黄”是写颜,“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是从视觉上来写;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来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来写的:这真叫有声有、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在春末,蝉
鸣在盛夏,蟋蟀在秋天。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便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4)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的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所有景物串联,条理有序。先用两句“不必说……”从整体来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单是……”,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静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静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于略写,“单是”的景物属于详写。
(5)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百草园中的景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排比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突出百草园中景物之多,加强语势,表现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生动形象地写出木莲果实的形态;“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覆盆子的形状颜,体现出儿童的语言特点。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了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动听,表现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的无限乐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