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中的教师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教师理论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从教师的地位与角、教师的任务、择师的标准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韩愈的教师理论,并进而阐明了该理论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启示以及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标签:韩愈;教师理论;现代教育启示
《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它的教育思想意义在于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师道的观点,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为我国教育史提供了新的比较进步的见解。《师说》这篇文章虽然只有456个字,但它精湛的思想却一直影响着历代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关于教师问题的见解,对我国当今的教育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师说》关于教师理论的阐述
(一)教师的地位与角
《师说》开宗明义说到:“古之学者必有师”。简单的几个字,就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文化传承的高度,这是对教师地位的最好说明。韩愈从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即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人的知识学问,都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他认为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的,一个有所成就的人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从“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对教师的又一角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教师是让学生从“有惑”到“无惑”,从“不知”到“知”的人,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用一个疑问句来引发人们的思考,他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是否肯于“从师而问”。韩愈坚信,智慧的本质是“从师学习”,因为在其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启迪心智、开发潜能,产生智慧的火花。由此可见,教师又是学生智慧的启蒙者。
(二)教师的任务
在论述教师的任务方面,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
我国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完整地对教师职责进行的论述。所谓“传道”,就是继承和发扬道统,传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所谓“授业”是指传授古文六艺之类的文化知识经典;所谓“解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们在“道”与”业”两方面的疑惑。韩愈认为这三项是教师的基本任务,而这三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应以传道为首,以授业、解惑为辅。“传道”是目的和方向,“授业”、“解惑”是进行“传道”的过程和手段。实践证明,在任何社会里,乃至今日,教师的根本任务,都不外乎这三方面。尤其是教师应以“传道”为主要任务的思想,对当代的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月同辉下一句(三)择师的标准
韩愈认为,一方面,选择老师应摆脱长期以来偏见的影响,以“道”为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主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是说,无论社会地位高低,也无论年龄大小,谁掌握了“道”,谁就可以当老师。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一定的“道”,那就不能成其为教师。当然,韩愈要求教师要信守的是儒家之道,即统治阶级所宣扬的道,这是不足为训的。另一方面,教师应常怀谦逊之心,善于向他人学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苦恼的近义词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学师”的不良风气,韩愈指出,连圣人都虚心求师,结果“圣愈圣”,而愚者反倒不求师,结果只会变得更加愚昧不通事理。因此,号召人们形成交互为师,教学相长的新风气。作为教师,更应懂得谦逊好学、从师而问的重要性,常怀谦逊之心。
(四)师与生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韩愈最著名的观点就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由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作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事事处处都比学生高明。作为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非通晓一切知识,自己也有知识的局限性,因此不应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要不断学习,包括向自己学生的学习。既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学生向先闻“道”的教师学“道”,向“术业有专攻”的教师学习他们的专长,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因此,韩愈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把师生关系看成是在道和业面前的平等关系,同时也是可以转化的。在当时,这是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封建师道尊严是一种否定。
韩愈还强调“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提倡人们要向德行高尚、学有专长的人学习,提倡互相为师,谁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就拜他为师。这里既有“能者为师”的观点,又有“教学相长”的含义。
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教师的重要地位和扮演的角。但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以后,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已经被人们重新定义,甚至,有些人还对是否有必要从师学习,提出了质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学习内容都是以确定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了主要位置,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这个认知主体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则强调学生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倡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发现者。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接受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都有各自的存在价值。今天我们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只是要回“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应有的位置,而不是要彻底否定“接受性学习”的价值,否定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否定从师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后者对问题的解决,是以前者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时,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因此,在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我们仍需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处理并利用好教师的指导,发挥好教师的角作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的任务:教书贵在育人
韩愈在阐述教师的任务时,将“传道”放在“授业”、“解惑”的前面,表明他把教学生做人比做学问看得更为重要。这对于我们现代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学历学生道德素质下降的事例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小到考试作弊、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老人摔倒不去扶……大到做一些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事情: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狗熊事件、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撞人事件以及骇人听闻的马加爵事件……让我们不禁反思当今的教育,我们在强调给予学生更多知识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给予他们如何做人的指导,是否轻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由此看来,“传道”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对于教师来说,“传道”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不但要
塑造出 “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更要培养出“才高八斗”的有用之才。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传道”也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一个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重要的。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教师的传道育人任务要贯穿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小学须传道,让孩子知道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明白“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中学须传道,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理想、抱负,以及如何去实现它,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须传道,教学生如何面对社会,承担责任,如何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的关系,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以及如何自我充实,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而立于不败之地。大学应重在能力的培养,这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方法、道理,而不是简单的对书本的解说。教师只有把德育放在首位,将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职业道德
《师说》在阐述了关于择师的标准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强调
唯美高清壁纸教师职业道德的今天也具有指导意义。在当今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很简单,很多知识只是一带而过。学生要想深入理解课文,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另外报名到老师家里去辅导补课,老师还要收取学生一定的辅导费。可想而知,这样的老师,哪里有“道”可言?他又怎么能给学生“传道”呢?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道”。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而“道”除了传授之外,还需要教师的身正为范。教师所塑造的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要以人教人”。因此,教师要传道育人,就应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其次,教师还应虚心学习,善于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脱离社会的独自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因此,虚心向他人学习,学习那些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即能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还能激发教师自身的师德情感。虚心向他人学习,还要勇于向学生学习。“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学生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的品质和创新的思想值得教师学习。这样,师生互学互勉,就会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也可以得到提高。
(四)构建新型的师生观
减肥最快的运动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一种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韩愈这种对于师生关系的探讨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去年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西安4岁男孩因没做好操被幼儿园老师用锯条据破手腕,这样残忍的做法可想而知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创伤。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感知外界事物的认知阶段,孩子会模仿家长、老师的言行,这个成长期的孩子还没判断力,所以当这名老师用暴力方式教育他时,孩子会认为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子,从而对所有老师和学校产生恐惧感,师生间不平等的关系从此建立,势必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平等相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即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应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上,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应当把“弟子不必不如师”的真理写在内心深处,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开放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教师才不会是高高在上,只能让学生仰视的“崇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完全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学就应该是在这种师生间的讨论中达成共识的。教师与学生在这过程中也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教师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也会
产生许多新的想法,取得更多的教学经验,进而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英语结尾当然,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师说》中所阐述的一些观点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从总体上看,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见解,为中国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谈到了教师的地位与角、教师的任务、择师标准以及师生关系等,为我们今天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仍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想和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学习、去研究、去运用、去把握。
confli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