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爱的鼓励作文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师说》)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视野开阔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眺望拼音.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B.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C.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D.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古书没有标点,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的短暂的停顿为读。
B.六艺文中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C.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年幼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
B.韩愈曾作《进学解》,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等官职。
C.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不因别人处境的好与坏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他和孟郊、张籍的友情便是典型的例子。
D.韩愈颇能奖掖鼓励后辈,而且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他礼部尚书的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14.韩愈为什么上书反对“迎佛骨”?请简要说明。
10.C
11.B
12.B
13.(1)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之道,(于是)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2)韩愈曾呈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这种现象皇帝)不听从,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
14.①朝廷兴师动众;②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极力追捧;③百姓不惜耗尽家产甚至
伤害身体;④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宰相董晋出镇大梁”中,“宰相董晋”是本句的主语,“大梁”是“出镇”的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BD;“愈发言真率”,“真率”是“愈”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D。
本句译为: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六艺文中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错误。文中“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白羊座的幸运和数字B.“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等官职”错误。从原文“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来看,任职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后,过了一年,才转任考功郎中。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嘉”,赞许;“古道”,古人从师求学的风尚;“作”,写;“贻”,赠送。
(2)“尝”,曾经;“极”,极力;“听”,听从;“贬”,贬官。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分析可知,朝廷兴师动众;
由“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分析可知,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极力追捧;
由“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分析可知,百姓不惜耗尽家产甚至伤害身体;
由“愈素不喜佛”分析可知,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
参考译文:
(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节选自《师说》)
万圣节短信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呈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这种现象,皇帝不听从,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大学生军训总结(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