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梦游天姥吟留别
◆设计意图
李白为什么“梦游”?为什么“留别”?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弄清这两个问题,体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操守,认识封建社会埋没正直之士、压制贤能之才的落后本质。
◆设计提要
本设计紧扣诗题的“梦游”和“留别”,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诗人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2.诗人如何“梦游”?3.如何理解“留别”?
◆设计实施
导语:李白43岁时写了《行路难》一诗,诗中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什么事竟惹得诗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课题、作者、听全诗录音)
朋友的游戏提问:步入中年的作者为什么写“梦游”呢?他是如何“梦游天姥”的?天下名山那么多,他为什么钟情于“天姥”?(范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点拨:从“梦游”中可以看出,历史上谁游过“天姥”?“谢公”是谁?作者与“谢公”有哪些相似之处?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一?
李白为什么“梦游”?为什么“留别”?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弄清这两个问题,体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操守,认识封建社会埋没正直之士、压制贤能之才的落后本质。
◆设计提要
本设计紧扣诗题的“梦游”和“留别”,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诗人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2.诗人如何“梦游”?3.如何理解“留别”?
◆设计实施
导语:李白43岁时写了《行路难》一诗,诗中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什么事竟惹得诗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课题、作者、听全诗录音)
朋友的游戏提问:步入中年的作者为什么写“梦游”呢?他是如何“梦游天姥”的?天下名山那么多,他为什么钟情于“天姥”?(范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点拨:从“梦游”中可以看出,历史上谁游过“天姥”?“谢公”是谁?作者与“谢公”有哪些相似之处?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一?
明确:作者是如何“梦游”的?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
提问:“梦游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抛于梦境,“天姥”在诗人眼里是什么样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吗?(范读“海客谈瀛州,……对此欲倒东南倾”)
点拨:天姥山,在今浙江省新昌东,是一座并不巍峨的山,可作者极言其巍峨,也许这山名激起了作者的情思,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二?
养小乌龟提问:李白写“眼中”的“天姥”及“梦中”的“天姥”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提问:以上我们简析了“梦游天姥”,那么“吟留别”是什么意思呢?(范读“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点拨:刚才朗读的这段诗写梦境破灭,慨叹述志,归到“留别”题面。“留别”难道仅仅是以此诗留赠给分别的人吗?
明确:这首诗写于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漫游生活。本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开明、自由的渴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留别”
提问:“梦游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抛于梦境,“天姥”在诗人眼里是什么样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吗?(范读“海客谈瀛州,……对此欲倒东南倾”)
点拨:天姥山,在今浙江省新昌东,是一座并不巍峨的山,可作者极言其巍峨,也许这山名激起了作者的情思,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二?
养小乌龟提问:李白写“眼中”的“天姥”及“梦中”的“天姥”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提问:以上我们简析了“梦游天姥”,那么“吟留别”是什么意思呢?(范读“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点拨:刚才朗读的这段诗写梦境破灭,慨叹述志,归到“留别”题面。“留别”难道仅仅是以此诗留赠给分别的人吗?
明确:这首诗写于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漫游生活。本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开明、自由的渴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留别”
一词既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这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三。
(跟着录音齐读全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讨论归纳: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天姥”?(1)借古喻今(“谢公宿处……清猿啼”);(2)以“天姥”自喻(“天姥连天……东南倾”);(3)借“梦游”抒情(“我欲因之……开心颜”)。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眼中梦中
天姥
连横著登见闻
拔掩迷惊
倾不见照耀
(跟着录音齐读全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讨论归纳: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天姥”?(1)借古喻今(“谢公宿处……清猿啼”);(2)以“天姥”自喻(“天姥连天……东南倾”);(3)借“梦游”抒情(“我欲因之……开心颜”)。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眼中梦中
天姥
连横著登见闻
拔掩迷惊
倾不见照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设计二
网球入门◆设计意图
本设计拟抓诗歌中“梦游”“行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逐步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设计提要
王夫之本设计由三个讨论题与一个表格构成:诗歌是怎样描绘天姥山的?如何认识“梦游”?如何认识“人间行乐亦如此”?诗歌总结表。
◆设计实施
1、诗歌对天姥山的描绘。
提问:《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代表作品,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辉煌的图画。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天姥山是怎样描绘的。
明确:(1)诗人描绘天姥山,从听越人语天姥入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运用了“连”“横”“拔”“掩”等一系列动词写其雄伟,又用天台的“倒”与“倾”从侧面衬之,勾出气势凌空、云霞明灭的天姥山轮廓,表达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引出了梦游之景。(2)作者描绘天姥山着眼在梦境,写梦境着力写仙境。写仙境先用“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石扉訇然”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仙人出场的场面之奇。这段文字描绘有声有,奇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点拨:诗人从实处落笔,虚处展开,通过梦境,描绘理想,他写景不事雕琢,想落天外。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变得熠熠生辉;我们想象不到的景象,诗人则以生花之笔信手绘出,其超人的语言表现力与天才的想象力,令人击节赞叹。
说明:训练学生从词语入手赏析诗歌,进而赏析诗中展示的画面,让学生有层次、有重点地品味诗歌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感受浪漫主义风格作品的魅力。
板书:声势大
语天姥──梦天姥──绘仙境气势宏场面奇
2、诗歌意境的体现。
提问:这首诗写的是梦中之景,开头却说“瀛洲”“信难求”故梦游“或可睹”的天姥山,我们应
点拨:诗人从实处落笔,虚处展开,通过梦境,描绘理想,他写景不事雕琢,想落天外。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变得熠熠生辉;我们想象不到的景象,诗人则以生花之笔信手绘出,其超人的语言表现力与天才的想象力,令人击节赞叹。
说明:训练学生从词语入手赏析诗歌,进而赏析诗中展示的画面,让学生有层次、有重点地品味诗歌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感受浪漫主义风格作品的魅力。
板书:声势大
语天姥──梦天姥──绘仙境气势宏场面奇
2、诗歌意境的体现。
提问:这首诗写的是梦中之景,开头却说“瀛洲”“信难求”故梦游“或可睹”的天姥山,我们应
如何认识这样的“梦游”呢?
明确:(1)诗人以天姥山为梦游对象,“云霞明灭或可睹”告诉人们诗人描绘的是个真实而又美好的人间仙境。(2)诗人写梦游天姥山,亦真亦幻。表明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向梦中寻:“一夜飞度镜湖月”,追求何等迫切!诗人借梦中之景描述自己的理想──“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何其壮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何其扑朔迷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何其惊心动魄!写仙人洞府,更是奇景迭出,使人心醉神迷。
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诗人为表现理想之境运用的手法,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赞颂。
点拨:诗人把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表明梦中之景是其在现实中追求的理想之境。诗人写梦中之景,着力为我们描述一个奇特瑰丽的神话之境。愈是对其铺张扬厉施以浓墨重彩,愈表明作者追求热切,赞颂热烈;梦中仙境描述得愈美好,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就愈大,梦醒后的失落之痛就愈深,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叮咛
说明:由对天姥山的真实感觉与梦境结合切入,讨论诗人“梦游”的用意,认识诗人写梦境的作用,让学生领会诗所体现的意境。
明确:(1)诗人以天姥山为梦游对象,“云霞明灭或可睹”告诉人们诗人描绘的是个真实而又美好的人间仙境。(2)诗人写梦游天姥山,亦真亦幻。表明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向梦中寻:“一夜飞度镜湖月”,追求何等迫切!诗人借梦中之景描述自己的理想──“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何其壮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何其扑朔迷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何其惊心动魄!写仙人洞府,更是奇景迭出,使人心醉神迷。
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诗人为表现理想之境运用的手法,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赞颂。
点拨:诗人把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表明梦中之景是其在现实中追求的理想之境。诗人写梦中之景,着力为我们描述一个奇特瑰丽的神话之境。愈是对其铺张扬厉施以浓墨重彩,愈表明作者追求热切,赞颂热烈;梦中仙境描述得愈美好,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就愈大,梦醒后的失落之痛就愈深,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叮咛
说明:由对天姥山的真实感觉与梦境结合切入,讨论诗人“梦游”的用意,认识诗人写梦境的作用,让学生领会诗所体现的意境。
板书追求(迫切)
天姥——可睹——梦游之景——理想之境——颂扬(热烈)失落(痛苦)
3、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
提问:“世间行乐亦如此”一句,对李白消极思想在诗中的反映,我们应如何认识?
明确:(1)诗人梦醒,“失向来之烟霞”,“长嗟”在现实中追求理想不可得,只得转而追求行乐,这是苦中作乐,是无奈的自我消磨。(2)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3)李白是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极用事,道家的消极避世和不事权贵的思想,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我们从中可看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4、诗歌内容的总结。
明确:诗歌内容,按听传闻、梦游、醒来三部分构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填表,总览全诗,加以总结。
天姥——可睹——梦游之景——理想之境——颂扬(热烈)失落(痛苦)
3、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
提问:“世间行乐亦如此”一句,对李白消极思想在诗中的反映,我们应如何认识?
明确:(1)诗人梦醒,“失向来之烟霞”,“长嗟”在现实中追求理想不可得,只得转而追求行乐,这是苦中作乐,是无奈的自我消磨。(2)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3)李白是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极用事,道家的消极避世和不事权贵的思想,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我们从中可看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4、诗歌内容的总结。
明确:诗歌内容,按听传闻、梦游、醒来三部分构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填表,总览全诗,加以总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