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李白诗三首
学习目标 1.积累诗中的文言基础知识。2.赏析李白诗歌的想象与夸张的艺术手法。3.体悟诗歌的思想情感,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一、导入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台湾诗人余光中笔下的这个人,他嗜酒爱月,剑胆琴心;他豪迈洒脱,浪漫出尘。他就是大诗仙李白!今天我将和同学们再一次走近李白,继续去品味他带给我们的洒脱与浪漫。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碎叶城(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后迁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幼年时,其父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博学广览,吟诗作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他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被永王李璘聘为幕僚。李璘起兵,事败,李白连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彩,是继屈原之后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二、背景展示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作于天宝四年(745)秋,是诗人漫游吴越前留赠东鲁亲朋之作。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住了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
不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了漫游的旅途。
2.《蜀道难》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诗人第一次到长安时。从诗的内容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据《唐摭言》载,李白自蜀到长安以后,贺知章前往探望,李白以所作《蜀道难》示贺知章,贺知章读罢,大为赞叹,对李白说:“公非人间人,岂太白星精耶?”并称李白为“谪仙人”。
3.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便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写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漂泊四方的生活。十年来的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三、文学常识
爱看漫画乐府诗
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各地风谣,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热爱自己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这种淳朴的诗歌风格,文字简单清新,弥漫在诗里的感情,不但具有普遍意义,而且纯真自然。乐府诗是诗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着文人诗的开始,象征着诗开始追求个性的自由和发出个人化的声音。乐府诗中的诗,可以真正地称为抒发情怀的诗。
许多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皮日休等,都写过不少优秀的乐府诗。
三、内容精讲
1.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补写出下图中诗人的临别寄语。
答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阅读《蜀道难》,补写出下图中的空缺部分。
叹安史之乱(忧患)
(浪漫主义笔法) (现实主义胸襟)
指导学习答案 ①险可畏 ②度越之难 ③祸可悲 ④治理之难
3.阅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分别用四个字补写出下图中的空缺部分。
倾诉→借景抒情→分写主客爱国主义演讲稿→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乱)(长风)(建安风骨小谢) (览) (抽刀、举杯)
答案 远大抱负 苦闷悲伤
(一)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问题:
1.按梦中景的不同,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瑞士旅游图片答案 第二段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从段首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了梦至剡溪的情景。第二层从“脚著谢公屐”到“空中闻天鸡”,描写了梦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了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第四层从“忽魂悸以魄动”到“失向来之烟霞”,描写了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2.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诗人禁不住长嗟短叹,诗人感叹了些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感叹了世事的虚幻无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3.末段“且放”两句,表明了诗人的什么志向?“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现了诗人绝不向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2)表现出诗人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二)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
4.从栈道到青泥岭再到山中之景再到剑阁,可谓一步一景,处处震撼。试结合下列诗句,分析这种效果。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四句写登上“天梯石栈”的情景:向上望,还有“高标”——更高的山峰,高到连驾着六条龙的太阳神的车子也过不去,只好就此回转;向下看,又有波涛汹涌、曲折回旋的河水。面对这样的高山险阻,就是一举千里的黄鹤也飞不过去,敏捷的猿猴也要为翻山越岭而发愁,更何况游客呢!运用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之隔(山高隔离天日)。发给对象的情话
(2)这四句写青泥岭山势萦回,百步九折。站在青泥岭的山巅,仰头仿佛可以摸到天上的星宿,没有比这更惊心动魄的了。所以诗人也只能“以手抚膺坐长叹”了。此处同样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之高、山之陡,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惊”。
(3)秋风萧瑟,被风撕扯的松林与秋草发出令人心悸的哀号。两旁参天的古树层层叠叠,阴
森而肃穆,月光透过树荫投下点点斑驳,像撒了一地的琉璃,熠熠生辉。密密层层的林间,不时传出一声声凄怆的鸟鸣,一只夜莺自林间振翅飞出,另一只也跟随飞去,然后两两相绕,在黝黑的夜里划过一道盘旋的弧线。杜鹃鸟也叫了起来,声音嘶哑而哽咽,仿佛在倾诉无尽的忧愁与哀伤,应和着林间落下的稀稀疏疏的月影,为寂静的空山陡然增添了几分阴森和恐怖。这几句写出了蜀道的气氛:凄清,让人心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