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500字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温柔、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现人物形象。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500字,期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论语》读后感500字1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乃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年龄、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我在《论语》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博学多才、诲人不倦的孔子。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许,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期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讲孝道是我在读《论语》后感受最深的。
孔子讲求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万圣节 南瓜“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视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动;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忧、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富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依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中的孝道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更深层的孝的含义。
班风口号《论语》读后感500字2
论语为孔子后人及其弟子所撰写,它不似同时期名著道德经有老子为其编著的逻辑和写作
结构,径直由平常与弟子的对话而组成,在字里行间中流露着生活,人生,行动,政治的哲理,较之于道德经所需的文学素养论语采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相较于老子的“个人熏陶”孔子的“成功”也不为之过。
想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实属事出有因,毕竟法家过于严酷,墨家过于功利,道家过于仙风道骨。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视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动;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此为孔子之孝道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此为孔子之学道。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此为孔子之交友观。
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此为孔子之人生观。
生亦有所用,死亦有所过,肆意,流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几于道,谓圣人。
《论语》读后感500字3
不可磨灭的这学期,我们背诵了著名中外的《论语》。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里面的许多话,都让人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深受启示的是曾子说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一天中屡次检讨自己,为别人办事够不够尽心呢?与朋友交往够不够诚实呢?老师教的知识够不够熟练呢?靠右行驶的国家
背诵着这句话中,我想到了自己。在老家的时候,佳志哥哥把乒乓球打到门上面去了。他怎么弄都弄不下来,我见了,对他说:“我帮你把乒乓球弄下来吧!”我想了一会儿,便拿起扫把。可是,弄了半天也没把球弄下去,倒把我自己给弄的头晕眼花的。我想:做什么事情不能靠蛮力,要
动脑筋想办法。站在地上太低,站在楼梯上不就高了吗?于是,我站在楼梯上,果真一下子就把球给弄了下去。
我不仅能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还很讲诚信。二年级的时候,我背着妈妈,偷偷拿了一块钱,买了个笔。我想:要是被妈妈发觉,那不是得挨一顿嚷,而直接对妈妈承认毛病,只是被妈妈说两句而已,以后改正毛病就可以了。所以,我挑选了主动承认毛病的方法,果然像我想的那样。
以后,我要像曾子说的那样每天检讨两次,这样我会更优秀。我还要连续背《论语》,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抱阳山《论语》读后感500字4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气力是不可缺少的。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微小的气力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子纠争取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宣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宝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常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知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知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宝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论语》读后感500字5
学习之星事迹材料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本来读的辛劳。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虽然前面很辛劳,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
我读论语时发觉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含义便直接看译文了。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掌控;四十岁时遇事就不困惑;五十岁时知道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到达为所欲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我从这句子中模糊体会到一个含义。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进程。这一进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域逐渐提高的进程。就思想境域来讲,全部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会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到达了的境域。孔子的道德修养进程,有公道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进太长时间的锤炼和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第二,道德的境域是思想和言行的融会,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将就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相信大家。
《论语》读后感500字6
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好不易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很多,受益匪浅。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觉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告知我们学习要多摸索,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常常回想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论述最让我难忘。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诲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重和酷爱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分?是啊,一个人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了,那他有再大的学问,再多的金钱又有什么用呢?那他有如何能被称之为人呢?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做人,
如何尽孝,如何学习。每每翻阅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本书会一直陪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势必会为我的扬帆起航发挥不可估计的作用。《论语》读后感500字到此终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