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王卫
专题06 诗歌鉴赏
★知识划重点★
一、诗歌形象的鉴赏
我的理想作文800字(一)明确概念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人物形象,包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作者自己。第二类:景物形象,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第三类:事物形象,是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鉴赏诗歌形象是要抓住三点:一是把握形象的特征。二是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三是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存在诗人的形象和痕迹。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恰当地描绘出来,并加以赏析。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贬谪怀远诗、怀古伤今诗等题材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诗人自己的形象。
2.鉴赏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送别留别诗、爱情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来表情达意。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塑造了临别时依依不舍的人物形象,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读来仿佛就在眼前。
鉴赏人物形象解题过程:
第一步,到诗歌中描绘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二、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多个景物形象往往形成意境。考题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把握,或者是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总是融入诗人的主观感情,如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在三句中连用九个事物,但这些事物都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作者所选的“枯藤”“老树”等都是与主题“秋思”紧密联系的。所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上,应该揭示出它包含的思想情感,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鉴赏事物形象带木字的字
事物形象即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的描写对象(拟人、象征)。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理。
鉴赏事物形象解题过程:
第一步,到诗歌中描绘事物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趣味
第二步,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事物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形象的作用或效果。重点关注诗歌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四、诗歌语言的鉴赏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诗歌语言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也更具有感染力。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准确把握其深层含义;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诗歌语言方面考查的重点主要有:一是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二是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彩、情味、效果等),三是能分析诗眼的作用或炼字的妙处,四是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彩、境界、情味等)。
(一)炼字艺术
古人作诗填词大多讲究炼字,诗人往往着意锤炼一个字或几个字,使之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表现力,最独具匠心。
(二)炼句艺术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炼句”就是诗人精心提炼出的名句、警句,它是诗中最富有艺术魅力、非常精确地表现主旨或情感、具有高度典型性、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句子。炼句要注意与诗歌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相联系,要注意知人论世。我们在赏析句子时,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要善于从中概括基本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五、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塑造形象、抒发思想感情、表现主旨服务的,所以在答题时要围绕表情达意来作答。
提问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分析诗歌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这种手法(方式、修辞)的内容;
第三步:揭示这种手法(表达方式、修辞)在诗歌中对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情感、传达主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汹涌的意思六、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诗句隐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已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5.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练习划重点★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声(节选)
白居易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①。
(注)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松声的由来:微风自西南而来,拂动松树枝叶而形成松声。
B.诗歌用词准确传神,如“飒飒”“泠泠”两个叠词摹写生动,琅琅上口。
C.由“寒山”“秋琴”“竟夕”可以推知,本诗吟咏的是秋天雨夜的松声。
D.诗歌题为“松声”,但是通篇不见“声”字,却又无一处不是写“声”。
2.本诗是如何描写松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一二句写微风潜入枝叶,为写松声蓄势。三四句运用比喻,将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以声写声,突出了松声的悦耳多变。
②后四句运用衬托,借自己聆听松声后洗净炎暑、消除昏烦以至整夜不眠、心身翛然的感
受,从侧面衬托松声的美妙怡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C.“本诗吟咏的是秋天雨夜的松声”不正确,本诗吟咏的是夏夜的松声。“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是用来比喻松声的,并非实景;“炎暑”才是实写。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首联并没有直接写松声,而是写到来自西南的微风潜入松树的枝叶间,正是因为有了风,才有了松声,所以首联是为写松声蓄势。颔联所写之景并非实景,而是将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声写声,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松声的悦耳多变。后四句写到,听到松声后洗净了夏季的炎暑,然后又消除了昏烦,以至于整夜不眠,身心翛然,这里面通过作者自己听松声后的感受来写松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松声的美妙怡人。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菊
罗隐①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②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③。
(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大中十三年(公元859)抵达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自编其文为《谗书》,遭统治阶级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始终不第,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②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③行藏:即行止,出行或停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近岁末的深秋,几枝菊花在篱笆边绽放,它们自我欣赏的姿态触发了作者的诗情。
B.颔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刻画了菊花雪白花瓣、金花蕊、香气流溢的美丽形象。
C.颔联“裁”“拆”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突出表现菊花的动态之美。
D.“白衣”“青女”写出菊花美丽高洁、不畏寒霜的形象,表现菊花坚贞不屈的傲岸品格。
2.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D
2.①对菊花的喜爱之情;②对自己屡试不第的命运的伤感之情;③对官场得意的公卿任意排挤文士的不满;④甘为白衣的旷达和坦然。
寂寞歌词【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表现菊花坚贞不屈的傲岸品格”错误。诗歌颈联中“白衣”代指平民,“千载白衣酒”意为虽是一介平民,但也有饮酒作乐的自由和潇洒;“一生青女霜”是说这一生都遭受寒霜,历经沧桑。这两句作者以菊花自比,饱含了对自己屡试不第的人生命运的慨叹。故选D。
2.本题考查理学生解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的开头两句“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是写:一年将近,本已是万木凋落,百花残尽之时,想不到篱笆旁边的数枝菊花开放
了,为凄冷的深秋增添了艳丽的彩。颔联“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是说:白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的菊花,花蕾刚刚绽放,清香就流溢出来。作者抓住菊花的彩,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予以刻画。所以前四句描绘了菊花悠然自得的情状和美丽芳香的形象,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颈联“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是说:虽是一介平民,但也有饮酒作乐的自由和潇洒,这一生都遭受寒霜,历经沧桑。这两句作者以菊花自比,饱含了对自己屡试不第的人生命运的慨叹。尾联“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是说:春天的花没有必要因为开在春光里就沾沾自喜,似乎了不得,从而轻浮刻薄,其实呀,你开在春天,“我”作为菊花开在秋天,都是天定的,并不是自然厚爱你而薄待我,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言外之意则是:你们那些官运亨通的人不要瞧不起这个“白衣”人。作者以警告的口吻告诫春天的花丛不要轻浮刻薄,菊花虽然开在秋天,但菊花和春花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借此表达对那些官场得意的公卿的不满,以及甘于享受一介白衣的自由和坦然,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