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自编题11题(原创)
泗阳县桃州中学 王爱和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①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②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
①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杭州城吴山上之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②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下。直到宋代,此曲作为悲歌仍风行民间。
(1)上片“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在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答:①表达了诗人对陈襄不忍分别、无限留恋的情感。还没有离开,就问“使君能得几回来”?何时再能欢酒高会?可见诗人对友的感情之深,留恋之切。②结构上起到引起下片的作用。“更徘徊”,是说徘徊观赏夜景,既表现了对友人留恋,又过渡到下片写在有美堂上所见杭州的夜景。(每点2分)
(2)下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抒情上有何艺术特点?
答:抒发的情感:①与友人分别的忧伤之情;②歌颂友人的高洁品格;③抒发对友人的纯洁友谊;④祝福友人的美好前程。(双城生活剧情3分,每点1分,说出3点即可)艺术特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夜灯初上时听到谁家“水调”渲染分别的忧伤之情;借夜阑风静时的“一江明月”比喻纯洁的友谊、友人高洁的品格和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福。(说出名字1分,阐述2分)
2009年6月7日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蝶恋花 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②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③。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1 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密州(今山东诸城),十一月三日到任,时密州正旱灾,百姓饥荒。次年正月十月十五作此词。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
②钱塘:即杭州。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③农桑社:即春社,农村的一种祭祀活动,农民于该日击鼓吹箫祭祀社神,以求丰年。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何作用?(5分)
答:①描绘了杭州元宵节之夜热闹的景象。灯火如昼,明月如霜,街上仕女游人如织,在灯火明月映照下犹如美丽的图画;空气清润,马蹄儿践不起一丝尘土。而富贵人家笙歌夜宴,更是热闹非凡。②作用:以杭州元宵的热闹衬托密州元宵的冷清;抒写了诗人对杭州繁华的元宵节的回忆与留念;对眼前密州元宵节冷清的孤寂与惆怅。(前问3分,后问2分)
(2)联系全词,诗人抒写了怎样的思想?(5分)
雪中悍刀行霸气语录答:①对杭州的怀念之情;②对密州冷清的孤寂与惆怅之情;③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④对即将下雪而给百姓解除旱灾的的喜悦之情。(答出1点,答出2点3分,答出3点5分)
2009年6月7日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①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②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
①熏风:暖风。②水沉:即沉香,一种香料。
(1)词中哪些意象可以体现初夏的季节特点?(2分)
答:绿槐、高柳、新蝉、熏风、小荷、榴花。(答出3个1分,答出5个2分)
(2)这首词写景的艺术特是什么?(5分)
答:①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描写。从视觉写的景物有“绿槐”“高柳”“小荷”“榴花”,从听觉写的景物有“新蝉”,从触觉写的景物有“熏风”。②动静相衬,以动衬静。如“绿槐、高柳”等写的是静景,“新蝉、棋声”写的是动景,以动衬静,使庭院晨的环境更加幽静。③比喻的手法。“榴花开欲燃”比喻榴花开得像火一样红;“琼珠”比喻荷池里的水清亮温润,犹如琼玉一样可爱。(2+2+1)(3)“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描写了什么场景?用了什么手法?(3分)答:①描写的是一位少女在池边玩水的场景,她把水花溅到荷叶上,水花晶莹圆润,犹如珍珠一样美丽可爱。②用的是动作描写手法。(或细节描写手法)(2+1)
2009年6月8日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江南春 寇准海蟾蜍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注人未归。
注:古代女子有采苹花赠情人的习俗。
(1)前四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①前四句写的意象有: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②蕴含的思想感情:望穿秋水,盼情人归来;想起当时分别,此时更是触目伤怀;心情孤寂,情思无限;青春逝去的伤感。
(2+4)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答:①对偶。如“孤村”对“斜日”,“芳草”对“杏花”,“远”对“飞”。②叠词。如“渺渺”状水波浩渺,“依依”状柳条阿娜多姿。(2+2)
2009年6月11日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点绛唇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②,谁会凭栏意!
注:
①王禹偁,宋代诗人。史书载他胸有大志,而仕途不顺,中进士后,仅任过长洲知县。②凝睇:凝视。
(1)上片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答:描写的是一幅江南烟雨中水村渔市升起了袅袅炊烟的图景。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2)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一下这首词的艺术手法。(6分)
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伸的忧愁之情。①运用了移情于景的手法。“雨”“云”本无情,词人却分别写其“恨”“愁”,实际是词将“恨”“愁”之情寄托在“雨”“云”上。②以乐景写哀情。词人描绘的江南烟雨中水村渔市之景十分可喜,用以反衬词人郁郁不得志的忧愁。(3+3)
2009年6月8日
6、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相思令 张先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1)词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中主人公怎样的心境?(6分)
答:①描写了满溪的苹草,绕堤的绿柳,低垂的陇月,霏霏的烟霭,凄凄的晓风,寂寂的寒鸥。②营造了凄迷朦胧的意境。③表现了词中主人公凄迷孤寂的心境。
(2)这首词修辞上有何艺术特?你认为“回时陇月低”中哪个字用得好?(4分)
答:①运用了对偶和叠词。对偶如“苹满溪,柳绕堤”;叠词如“烟霏霏,风凄凄”。②“低”字用得好。有双关意:既写出陇月低垂的景象,又写出了词中主人公低沉的心境。
2009年6月16日
7、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1、下片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写景特。
答案:
1、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长满红蓼的水湾像皱折的绸缎一样横乱,双尾鱼像玉刀一样明亮。清明节的
2、这首词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达技巧。上片写静景:广阔的楚天下静静地坐落着几座青青的山峰;船上的旌旗一丝不动,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下片写动景:如玉刀似明亮的双尾鱼不时跃出水面;凉凉的夜下疏星淡月倒映在船影中。全词动静结,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广阔而幽静的洞庭夜景图。
8、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1、请分析这首诗前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观察景物的角度和写景的角度。
【答案】
1、比喻手法。远处还没有完全遮挡住山头的黑云像翻倒下的的墨水一样黑;白茫茫的大雨落入船中就像到处乱跳的珍珠。
2、观察景物的角度:先在船中,后在楼上。写景的角度有声有,有动有静。“黑云”“白雨”是,“白雨跳珠”“卷地风”是声;写黑云遮山、白雨跳珠是动景,写望湖楼下水天相接是静景。
1009年10月27日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词题是“咏荷上雨”,上片却描写梦中的西湖景象,这是什么表现技巧?圣诞节卡通图片
2、下片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是衬托。用西湖烟水中的美景衬托庭院里雨中荷花之美。
2、比喻。诗人将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象一窝泛波的水银。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①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②、飘然羁旅!
注:①诗人于乾道八年(1172)离开南郑后到成都任职,一直淹留了六年,该词作于其间。②半世:50年。陆游到成都任职时已49岁。水乡行
1、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春晚连江风雨”一句。
答:用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通过描写春天的晚上风狂雨骤、江水奔涌的景象,抒写功业未建而年华已老的忧愁和思乡之情。
2、请简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衬托。用听不到春天悦耳的莺声和呢喃的燕语衬托月夜杜鹃的频繁叫声,从而突出了环境的凄凉和思乡之情。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1、 试分析上片写景的技巧。
答:(1)动静相衬。前二句写静景,后二句写动景。动静相衬,琯出了暮春时节的动人画面。(2)彩相衬。第一句写“绿”,突出其“重重”;第二句写“红”,突出其“小”。红绿相衬,彩鲜明而华丽,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缤纷彩。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词通过暮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伤春和乡愁的思想情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