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曹操
盖棺定论
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称之为乱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如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则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陈寿则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历朝历代,曹操是乱世“奸雄”的评价始终占据主导。
“奸雄”一说,来源于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世说新语》(曹操)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我们先来看几个理解:何为“奸雄”?应当包括两个内容:奸和雄——奸诈而有雄心的人; 何为“英雄”?无私忘我,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何为“枭雄”?骁悍雄宏之人,强横而有野心。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都可称为“枭雄”,而曹操,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奸雄”。
曹操之雄
青年时期的曹操,看到了国家的腐败与战乱,曾试过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治世之能臣):
曹操刺杀过祸乱朝政的宦官张让、棒杀违法乱纪的“十常侍”骞硕的叔父;黄巾之乱时,作为骑都尉,率军征讨颍川黄巾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董卓乱政之时,曹操在陈留聚兵五千,又联合天下义军,起兵勤王,在追击董卓的路上差点丧命。而就算经历如此大败,曹操依然未曾放弃,这种胜不骄败不馁的特质,是曹操成功的第一关键。
曹操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具有一切英雄拥有的特质。
以官渡之战为例,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开始至十月,官渡战役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算上部署——相持——决胜三个阶段,官渡一仗双方更是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曹操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与军事才能。
战前,袁绍统领精兵十数万准备南下,许都众大臣都认为袁绍势大不可敌,应当投降。但曹操对他的发小袁绍非常熟悉,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曹操力排众议,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这是曹操的决心。
战争前期,曹操兵少,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袁绍左右分兵,而后曹操又以轻骑突袭白马袁军,成功阵斩袁绍大将颜良;在延津又以粮草为诱饵,诱使袁军深入争抢,率军突袭,
图腾的意思乱军杀死袁绍大将文丑。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大挫。这是曹操的军事能力。
男的干女的战争相持阶段,双方于官渡军屯数十里,展开拉锯战。此时曹操兵少、袁绍兵多,为抗击袁绍需多线分兵作战,在官渡兵力只有三万左右,还伤了五六千,兵力日渐亏损,粮草后勤也跟不上,曹操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写信给荀彧,商议退守许都,荀彧回信力劝曹操,破袁绍当在此一役。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开始积极寻求战机。这是曹操的毅力。
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9月22日恰来投奔,向曹操陈述袁绍大军粮草屯于乌巢,虽有万余人把守,
但守将淳于琼贪酒,建议曹操派骑兵偷袭。曹操众将皆认为许攸诈降,不可轻动。此时曹操再次力排众议,准备出战,因为自己军中也已经断粮,如再不胜,大军仍然逃脱不了战败的结局。于是曹操亲自匹马上阵,率五千步骑,冒用袁军旗号,从小路偷袭乌巢。激战中,袁绍派骑兵来救乌巢,曹操部将请求分兵拒敌,曹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于是曹军士卒皆殊死战斗,争相向前,大破袁军,火烧乌巢。这是曹操的勇气。
蓝莓山药乌巢一役,直接关系到了官渡之战整个战局走向,袁军粮草被烧,军心动摇,大军溃败,退回河北。
石榴花几月开曹操在该战中体现出来的当机立断、自信果断、勇猛善战、沉着冷静等等特质,都证明了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胸怀大志的伟人。
袁绍败走官渡后,曹操于袁军中获得一束许都及曹军许多将领与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人请曹操按信件抓人下狱诛杀,曹操不语,亲手把信件全部烧毁,不做计较。这是曹操能容人的胸襟。
曹操也具有唯我独尊的霸气。曹操曾在与刘备一起吃饭时,谈论起天下英雄,时【操以手指(刘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袁绍)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曹操在乱世之中慧眼识英雄,更对自己能力信心十足,藐视天下碌碌之辈,拥有王霸之气。
曹操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在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平定了北方,结束了中原十数年的战乱守株待兔的翻译,并且强力的打击了外族的侵扰,对外族恩威并施的政策使得中原得到了长时间的安宁。
曹操的政治能力也极其优秀。曹操从政之初,就开始推行屯田(军队与百姓一起种田),这给当时社会恢复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农业对一个农业国家的重要之处。另外,曹操还兴修水利、大搞社会生产,极大的恢复了当时颓废的社会生产,为百姓造了福利。这也是曹操受到北方百姓拥戴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操对人才也十分重视。汉朝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察举——孝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茂才异等(才学出众)、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踹正)、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垦种田)的人,由当地官员推荐做官(曹操本人就是通过举孝廉做官)。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机依托权门。曹操发现了这其中的弊端,于是三次在全国散发《求贤令》,提出“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提出“唯才是举”,无论你是寒门抑或士族,有德或无德,只要你有才,只要你有功,就能被录用。另外,曹操还实行同乡推举,由身边有功之人推举有才能的同乡人。这些措施对寒门人才登上政治舞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曹操得到了士族和寒门的共同拥戴。
在文化上,曹操也多有建树。当然,他对文化最大的贡献是培养了曹丕和曹植两大才子。但是他自己也拥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为代表的26首诗歌流传于世。另外,在曹操擅长的军事方面,还留下了很多军事著作,如《兵法摘要》、《孟德新书》,而其《孙子略解》更是成为了一部经典的兵法。
《三国志》对曹操的评价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总之,曹操和历史上所有的伟人一样,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文武兼备的人,一位站在历史前沿、推动历史前进的伟人。
曹操之奸
说到曹操的奸诈,很多人会想到他的那句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孙盛杂记》),曹操从董卓处逃回家乡的途中,路过吕伯奢家住下,夜晚听见锅碗瓢盆及磨刀的声音,以为吕伯奢一家打算谋害自己,于是趁夜将吕家屠杀灭口。【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对于好心收留自己的吕伯奢一家,曹操只凭一磨刀声就把其一家灭门,其心之狠手之辣,可见一斑。而其多疑的性格,也在此一览无余。
曹操之奸诈,在另一处地方也有体现。曹操一次在外打仗,粮食不够供给军队,于是私下问粮官:“如何应付?”粮官答:“用小斛分米,减少军队每日耗粮,可拖延时日。”曹操即刻命令小斛分粮。时士兵均抱怨曹操欺人,曹操于是对粮官说:“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于是斩粮官。把小斛分米的罪行全部推给了粮官。
曹操还残忍的屠城残杀百姓。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为了报所谓的父仇,东征徐州,率军达到东海,在徐州境内大肆屠杀百姓,所过皆成白地。曹操所杀徐州百姓二三十万,造成徐州损失人口一百五十多万。(注:当时整个徐州只有270万左右人口)
在曹操军事生涯的早期,为补充军费,还率领军队大肆盗墓,相信熟悉《盗墓笔记》的读者都知道这个事情。官渡之战前,袁绍的主簿陈琳写过一篇《讨曹檄文》,其中一段:“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可以说,是曹操开启了“官盗”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盗墓是很无德的事,也是很伤阴德的事,所以千百年以来,曹操盗墓的事都遭到了世人的唾弃。
曹操的奸,还体现在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镇压黄巾军时,应没有粮食供养投降的农民,即将他们残暴杀害;官渡之战后,同样因为没有粮食供养袁绍八万降卒,将其尽皆坑杀;为得到士族支持而杀边让、孔融、崔琰等名士;自称魏公而遭到荀彧的反对,便将荀彧赐死;床头捉刀被识破而追杀匈奴使节……
如果非要对曹操进行一个评价,“奸雄”二字已然足矣。不过这都是后世对曹操的评价。武则天立过无字碑,曹操却对自己有一段评价:“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生于乱世,为安生立世、为实现抱负,在奋斗过程中使用一些下三流的手段乃是时事所致,不能因此贬低曹操的人品和道德,但也应该实事求是,不要过分洗白。曹操有功,统一了中国北方及中原地区,结束了数十年的战乱,使百姓得到发展;曹操也有过,屠杀百姓、滥杀士卒、盗墓敛财劣迹斑斑。后人对其评价“奸雄”再合适不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