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高度关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其中就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程目标”部分也提出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以及“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在“男歌手排行榜阅读与鉴赏”目标中也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和运用。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狭义地理解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严重束缚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一、走出“精心设置课堂提问”误区,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潜能,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大胆地质疑,表达真情实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原疑处扩疑,于难疑处释疑。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脉搏,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然而,现在许多教师却将本该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探究性阅读带入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试题式课堂提问”的误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几乎成为了当代阅读教学的金科玉律。殊不知,这种“冬天钓鲫鱼用什么饵料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阅读教学,却从根本上取代了学生主动质疑的权利,是一种远离真实的现实阅读的“伪阅读”,我们实在应该走出这个误区,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一丝不苟的近义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