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 分)
一棵会思考的松树  顾晓蕊
①在海岛上居住的日子里,总觉时光慢,山间岁月长。只要一得空闲,我常沿着曲折幽静的山路,在流青滴翠的丛林里转悠,轻嗅着空气中飘荡的松香气息,身心如被芳菲之气淘洗过一般,感到清爽又舒展。
②平日里一背书就喉咙发成,像含着枚铁钉似的,而走在山中,我脑中不时灵光一闪,竟突来兴致,高声诵起诗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走了几步,又念: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③教我读诗的人叫李浩林,清瘦的脸.头发浓密微卷,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吹笛子,是干净清俊的男子。他大学毕业后,来到海岛上教书。
④海岛上的小学校环境简陋。两排破旧的房含就是教室。有的老师受不了岛上的寂寞,待上一年半载就调走了,他却执意留下来。有一回语文课上,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高山陡崖上,斜逸出一株松树。让我们看图写一段话。同学们嬉笑着说,这树漫山都是,有啥可讲的嘛。
⑤李老师不急不慢地说:可别小瞧了它,这是一棵会思考的松树。一粒种子被一阵风或是一只乌,携落在危崖石壁间。寒风不惧,冷雨不侵,它铆劲地长,努力思考,如何才能长成一株苍郁的、坚劲的傲然翩立于山巅石隙处的松......数码单反相机排行榜
⑥那以后一进入林中,我会留心地看,一棵棵松树或直立挺拔,或虬枝横展,皆坚劲而秀逸,独立而峻朗。尤令人惊叹的是,偶一仰头,一棵松树突兀于高崖之上,一抹苍碧,犹如一团绿云。
⑦海岛的冬天寒风吹彻,因而一到深秋,老师便组织我们去山上捡松塔。正走着,小龙忽停下脚步,惊叫道,那是什么?我望过去,一堆乱松枝中半掩着个灰扑扑的麻袋,走近细瞧,袋口捆扎处有斑斑黑红的血迹,散发出难闻的腐臭味。
教改论文
⑧那年正热播《神探亨特》,我思忖片刻,断然道:极有可能是凶案现场。我深吸口气,竭力让自己镇静下来,对小龙说你守在这别动,我这就去李老师。小龙虽极不情愿,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哭丧着脸说,你快些回来,我怕!
⑨那天随同我和李老师一起返回的,还有两名警察。现场被一条红绳拦起将国看的人挡在外面。我离得远远的,吓得半捂住眼,有人在窃窃议论着,空气顿时凝重起来。麻袋解开,里面裹着:头猪。警察转身对大伙说,看情况是猪染上瘟病而亡被主人抛到了山上。散了吧!
第二天早晨,我和小龙一进班,屋里炸开了锅。同学们兀然爆笑起来,瞧,咱们的“大侦探”来了。我的脸由白转酡红,又变成茄子紫,头垂了又垂。笑浪一阵阵地涌来,如水花四处迸溅,简直要把房顶冲翻了。待李老师拎着包走进来迈到讲台上,站定,他们仍大笑不停。我和小龙被挤到墙边,怅怅茫茫地愣站着。
李老师挥挥手说,别闹了,快回位坐好。今天咱们发糖,谁捡的松塔多,糖也就分得多。李老师从包里掏出糖来,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堆在桌上。糖很快分完了,却没有我和小龙的。正讪然间,忽听老师喊到我们,犹疑地走上台,我俩各领到三颗大白免奶糖。
儿童创意美术
同学们惊异地睁大眼睛,又羡又妒的眼神很不服气。李老师的目光在人中扫来扫去,而后,猛地抬高嗓门说:今天受奖励的这两位同学,在遇事时表现得勇敢、爱思考,沉着冷静,真是好样儿的!
少顷,教室里响起繁乱如雨点般的掌声。我愣住了.就像个将要沉入幽深湖底的人、忽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托起。我暗松一口气,眼中浮起层薄雾,脸上却闪起了笑。
寒冬过后,和暖的春风徐徐吹来,我又漫步在山林中。到处淌动着花朵的清芳,和着松脂的幽香气息,简直令人熏然欲醉。一想到几个月后将要毕业而后要去岛外念初中,我心里多少有些伤感。
耳畔再度响起了笛声,由远及近,低回、尚沉, 不及往普清亮明快。我仿佛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倚松而立.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地感到静夜流水般的笛声里,有着怎样的深沉无言的寂寞啊!
灯暖型浴霸(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成龙演的电影
A.第④段画线句交代海岛工作环境的艰苦,也暗示岛上生活的单调乏味。
B.“我”在林中断“案”时所表现的沉着冷静是受热播剧《神探亨特》的影响。
【 “受热播剧《神探亨特》的影响”有误】
C.第段中同学们称“我们”是“大侦探”,是嘲笑“我们”对案件的错误推断。
D.第段“我”“心里多少有些伤感”,是因要告别老师同学离开海岛到异地求学。
11.文章中“我”对李老师的情感是如何逐步加深的?请简要分析。(3分)
开始因其多才多艺而喜欢(崇拜)李老师(1分);后因在林中断案中为“我们”解围并肯定我们的做法而感激老师(1分);最后在依依不舍中深深地理解老师的默默坚守(1分)。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1)尤令人惊叹的是,偶一仰头,一棵松树突兀于高崖之上,一抹苍碧犹如一团绿云。(赏析句子)(3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松树的苍翠与茂盛(1分),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1分)。
艺术课
(2)我愣住了就像个将要沉入幽深湖底的人,忽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托起。(赏析加点词语)(3分)
“沉入”写出“我”被同学嘲笑时羞愧与难堪无助的心理(1分),“托起”写出老师的赞赏和奖励让“我”感到无比温暖的心理感受(1分),一“沉”一“托”,突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分)。
1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通过“我”的感受写出老师的寂寞和坚守(1分),表现了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升华了主题(1分),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1分)。
14.文章以“一棵会思考的松树”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简要概述。(5分)
借物喻人(象征)(1分),既指“我”是一棵会思考的松树:在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在生活中学会思考,遇事沉着冷静( 2分);又指李老师像一棵松树: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无私奉献,默默教育和培养学生(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