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鹧鸪天》意思|赏析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作者:佚名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赏析
作者:佚名
晚日寒鸦 ,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属性金的字 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 之后缀以 新绿 ,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 温柔 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 ,所谓 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 温柔 ,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 温柔 ,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 温柔 了。
柳塘新绿 ,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 无离恨 是假设,不 白头 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 白头 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 离恨 白头 ,以 肠已断,泪难收 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
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 一句,妙在一个 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 晚日寒鸦 ,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 重上小红楼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4万以下的新车
赏析二
作者:佚名
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等等,无不用之。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所以 代人赋 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词题 代人赋 ,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 离恨 相思 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柳塘新绿 ,点明季节为早春; 晚日寒鸦 ,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 晚日 ,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 寒鸦 ,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 晚日寒鸦 之后,紧接上了 一片愁 三字以抒其情。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 柳塘新绿 ,是美好的景,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 温柔 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的 温柔 。但是, 细柳新蒲为谁绿 呢?无限 温柔 为谁存在呢?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温柔城市林业 柳塘新绿 之景,也同样,只能使 一片愁 增浓。 温柔 之前着一 字,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接下来的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紧承上文的 一片愁我最爱的一首歌 ,是假设,是愿望同时也是深沉的感叹。这 眼底 离恨 ,联系上文,又是 一片愁 之原因的展现。 不信人间有白头 ,是以 眼底无离恨 为条件的,既然是 眼底 充满了 离恨 的,那末 人间 就只能 有白头 了。这是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 离恨 之伤人,离恨使人瑞安外滩 白头 。这两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 思君令人老 。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 眼底 真的 无离恨 人间 永远无 白头
上阕四句,作者以正反两种手法,也主人公的愁思,细品味感情尚未至高潮,但已是郁积心中,只待一发。过片以下,愁思进入另一层次,即由概括地说 一片愁 ,变为通过具体行为来写 相思 之情,深化 一片愁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是一个行为,极写女主人公离别之恨、相思之深。这将上片积情一、引发悲情顿上一层。离恨相思,她内在的是柔肠已经寸断,外表则是盈盈粉泪难收, 重上小红楼 run this town 小红楼 ,当是她与自己心上人曾经共同地方。此时 重上 小红楼 ,恐怕还是为要重温昔日携手并肩、恩恩爱爱的欢乐,幻想着心上人可能仍在楼上。真是 离别肠应断,相思骨合销 (陈后主《寄碧玉诗》)。这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多么缠绵悱恻,多么凄楚动人啊!结尾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的痴情。这里的 字,正与 字呼应。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明知凭栏无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阑干而远望。其痴情若此,令人感叹!以 频倚阑干不自由 这句作结,实有 神馀言外 之妙。
下阕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几个典型行为,通过 难收 重上 情知 频倚 等词,准确地描写了,主人公痴情中身不由已的样子,其内心的思愁也不言自显。
这阕词虽然是 代人赋 ,但在封建社会里,思妇是普遍存在的,思妇诗颇多亦有深厚的传统,因此稼轩写主人公之苦闷愁思能感同身受,写来其情不虚,其意不隔, 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 (许昂霄《词综偶评》)。可以大胆假想,也极有可能是以 代人赋 为障眼法,借以自写情怀,如李义山之《代赠》、苏东坡之《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