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冶从成立那天就形成了一个独有的体,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它游离于地方与中央,常年走南闯北在外施工,容纳了不同人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分别在河北涉县、沙河,上海宝山,浙江宁波,天津等地建立了比较固定的职工聚集区域,形成二十冶独有的企业文化。连我们平时说话都带有二十冶的特点,还创造出一批二十冶圈里人才能听懂的称呼。
忘不了的二十冶最初的落脚点是地处太行深处的河北涉县,二十冶人从此创造出第一个圈内名称,称涉县基地为“山上”,而这个词至今被沿用,无人能超越。随着山上“6985”的不断建设,盖起了一大片的平房,又有了“五千平”这个称呼。“建国楼”在山上更是大名鼎鼎,在当时广大职工家属都散落在各个村落,租房过日子的情况下,拔地而起的9栋楼房对所有人都是巨大的诱惑。要想住进这冬暖夏凉又有上下水的楼房,条件只有一个,建国前参加工作的才够格,最初的”建国楼”在山上那就是豪宅的象征。
既然有“山上”,那么就得有“山下”,“山下”就是地处冀南大平原的沙河基地。从此以后,从涉县到沙河我们就叫下山,从沙河到涉县自然就叫上山。“山下”刚开始建设时,就有了那座现在位于街心公园旁边的四层青砖办公楼---“拐把楼”。拐把楼是一座L型的办公楼,所以被二十冶人形象的称为“拐把楼”,它是二十冶公司机关最早在沙河的办公楼。“拐把楼”的对面是为职
工家属服务的粮站和商店,粮站还叫粮站,可商店大家都叫它合作社,后来嫌叫起来麻烦干脆就叫“合社”了。在七十年代凭票供应时期,“合社”和粮站的地位真是太重要了,“合社”的一楼供应油盐酱醋、糖果饼干之类的副食,也是我们这些孩子最愿意光顾的地方,一分钱一个裹着白砂糖粒的糖球,那是永远是与蜜糖初恋的味道。八十年代初又有两个自创名称出现了,一个是“四合院”另一个是“801”,“四合院”是一座有着东西两个大门的平房大院,是为职工家属提供副食的一个综合体,有卖肉的、卖鸡蛋的、压面条的、卖豆腐的,还有一个双职工食堂,在爹妈心情好的节假日里或许还能混上个单炒吃,单炒,那可是奢侈品啊!对了,当年四合院卖的散啤酒可是很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那些说给你爹打啤酒不在半道偷喝的哥们儿,你鼻子一定很长。“801”是当年在靠近南汪村附近建起的一大片家属区,1980年开始建设,图纸代号为801 ,结果却成为我们约定俗成的地点名称,它也一样沿用至今。“801”在当时看来远离成熟社区,是二十冶的一片飞地,其实,骑着自行车到街心公园不过就十分钟。可现在上海、天津,朋友和同学聚会小酌,你还敢骑着自行车去吗?
时光又把我们带到二十冶的第三个长久居住地,上海。1978年为了参加宝钢建设,大批人马奔赴上海,并在宝山一片荒芜的工地上成立了二十冶分指挥部,“大院”这个分指的代名
词就此诞生了。以至于后来的一段时间,大家去分指办事都会说我去趟大院,颇让圈外人摸不着头脑。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宝钢建设初具规模,“大院”拆迁了,它搬到了一个新的地点,那就是“桥头”。桥头分大桥头和小桥头,也叫大三角地和小三角地。“大桥头”分布着分指、职工医院、职工食堂、幼儿园、招待所、公共浴室,还有单身宿舍和家属区,后勤保障设施比较齐全,俨然一个小社会,那时候二十冶食堂的餐票是可以在桥头地区的小卖部通用的。而“小桥头”就是一个紧邻护厂河与大桥头隔着一条大路,规模较小的家属区。顺便说一下“搅拌站”,它不仅是因为当时的搅拌站在那里,还分布着一个家属区,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字“远”,除了通勤车,就得骑自行车前往。近年来,因为“搅拌站”出了一个在电视剧《甄嬛传》里露了一面的著名家属,“搅拌站”这个词又被不断的被提起。
为什么动物要冬眠如今,还有很多二十冶圈内的专用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消逝了,还有很多名称依然固定在二十冶人的脑海中,它们见证了二十冶的从涉县到沙河到上海到天津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二十冶三代人的生活和创业的美好时光。那些我们圈里人的专用词会时常把我们带回到那个让人怀念的年代,让我们的记忆穿越到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它们从未被更改至今仍沿用。。。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打头阵的辽东半岛,一座座钢铁城在雄起,新中国的希望之光在闪耀。鞍山,本溪,两个闪亮的名字,是社会主义帽
徽上最耀眼的星星,是无数农村青年的神往之地。脱离苦旧的农田,向往工人的生活。在领袖感召下,每个青年都热血沸腾,积极加入到工业建设的大潮中。也许他们没有很高的精神追求,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那个时代的潮流中,艰苦奋斗是最大的光荣。
在钢铁工业大发展的初期,一座座高炉拔地而起,是这从辽东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用最质朴的双手创造的。为社会主义劳动,他们无怨无悔,勤勤恳恳。是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了新生活,其内心有着无比神圣的信念,一切都是共产党给予的,为此付出全部生命是再正确不过的回报。三十年代出生在东北的人,残存家族的清末思想,受过日本的奴化教育,具有革命的进取精神。
开赴包头:
这辽东的年轻人,他们远离了战火硝烟的朝鲜战争,奔赴祖国钢铁建设的前线,组建了冶金建设大军,在钢铁工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渐渐成型,他们源于辽东,遍布全国。在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初具规模,渐渐成熟后,冶建大军开始挺进内蒙古工业重镇——包头,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根也在这里有了第一代传承。
小时候,扶在爷爷的长椅边,看着夏日的夜空,听他们的往事,在朦胧中我的心里有了一幅画,一本书。爷爷平时话语很少,但一提起往事,尤其是在冶建单位工作四十年的记忆,他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可以把中国的冶建单位比作新时代的野战军,每个日夜都是难忘的,在我小小的心中,这幅画如“小人书”一样。五十年代末期,这支大军驻扎在包头,走过,走过三年自然灾害,走过十年动乱,包头的故事是我所不能经历的,那永远是书上的文字和脑海中的画卷。虽然新中国在波折中,但冶建大军风采依旧,他们用双手在包钢矗立起座座高炉。野战军永远没有停滞的脚步,他们必须远征。完成包钢的建设后,冶建人第二代逐步加入到这支队伍中,两代人融合了实力最为强大鼎盛的冶建军,奔赴新的战场。
有些人
转战涉县: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涉县,山上,6985,一个比一个陌生的名字,冶建人就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太行山脉建起了“小攀枝花”。故事要从“刘邓大军”讲起,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的和政委,在太行山与日军展开拉锯战,搞得日军闻风丧胆,“刘邓大军”的名字也源自于此,现河北省涉县就是当时129师的师部所在地,由于地处太行山脉,所以冶
建人把它又名山上。6985则是天津铁厂的代号,一九六九年八月五日天津铁厂在河北省涉县建址,是当时的“小三线”建设产物,有一定的军事目的。冶建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建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四面环山,铁矿石储量巨大,临近邯郸峰峰煤矿,与山西长治依太行山相隔,为建设钢铁工业提供了很好的能源物质基础,但是同样为建设单位制造了巨大的施工难度,山区作业带来的问题不言而喻,而且涉县地区经济一直很差,水源严重不足。6985天津铁厂的建设,为这片革命老区带来了生机,现在的铁厂是一片现代工业化基地,高炉在这里傲然地向世界宣告:“钢铁是中国的命脉,有了钢铁我们就有了炮,我们再也不害怕资本主义帝国的侵略。”呵呵,很富有时代产物的话语。
牛奶鸡蛋
这里也是这支冶建军多年的家,直到现在还有冶建人在这里生活,留在了山上。吃着奶奶卖的冰棍,汽水,香肠,那滋味,美啊!颇有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感觉,铁厂家属区里用煤气,电,都不用花钱,到厂子里洗澡,水龙头都是没有开关那种的,是否算浪费?也许在那个年代人们没有意识到能源的危机吧。不过夏天去避暑确实是个好地方,这里的辅助配套设施建设也很完善,桃花岛医院,铁厂小学,初中,高中,神山公园,等等,四面环太行山的钢铁城,一个共产主义小王国。我的中考也是在这里,考天津的试卷,不用考听力,考一个美其名曰“听力替代题”的东西,提前几天学校开会暗示过答案。天津市对这个
市外管辖地很重视,铁厂高中每年有十个保送天津大学的名额,即使不上大学,中学毕业上技校,中专,然后回铁厂上班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铁厂的子弟学校里没几个好好学习的,我也就在这里创造了一点点骄傲,铁厂考区中考第一名,想来无聊的回忆。
冶建人的第二代真正加入到根的脉络中,是从下山开始的,两代人组成了冶建军的大家庭,开始筹划自己的根据地。
建基沙河:
狂人日记鲁迅
河北,与这支冶建大军有着不解之情,他们大都是东北人,不喜欢河北这个京津腹地的贫穷省份,但是他们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最长,甚至在这里终老,他们的第三代也出生在冀南小城沙河。
是冶建领导为了在小城显示他的官衔,权利,还是沙河真的勘探到了大的铁矿,一来自辽东,闯荡过内蒙的冶建人在这里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开始建设自己的基地,也许历史就是在莫名中记述下来的。根的蔓延是错综复杂,不可预知的吧。
沙河市(县级市)位于邯郸北,邢台南,在京广公路铁路线上,交通还是很发达的,中心
城区在一个叫褡裢镇的地方,所以冶建人习惯叫沙河为褡裢,跟他们辽东的老家大连有谐音吧。建设单位建设自己的家园,肯定是如鱼得水了,沙河基地的建设比涉县铁厂要更完善,两个幼儿园,两个小学,一个初中,高中,中专,电大,医院,电影院,体育场,公园,设施很完备,曾经还是冶金工业部的骄傲,让全国工业企业代表来参观过沙河基地的建设。沙河应该算是我这个冶建第三代人的故乡,因为我们都出生在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的沙河基地医院,并且成长在沙河,沙河的历史记载中也留下了一个特殊的名字——二十冶。
  漫步于梧桐树下,枯黄的叶子在诉说着故乡的变迁,站在小学的红砖区上,朗朗的读书声在追溯着童年的记忆。九十年代初,出生在河北沙河,但是我的思想默默地被冶建人影响,多半是山东人的特点。它的口音是特殊的,接近普通话,但有一种明显的音,参杂了山东的音调。虽然我们生长在河北小城,但流行词汇在我们这小孩中传播很快,因为冶建人外地施工,走南闯北,见识很广,各地的风情在二十冶聚集融合。这个基地大约方圆十多平方公里,主要被近三百栋家属楼覆盖,每条路也有它们的名字,但是在我的意识中,只有每栋楼的号码,奶奶家的88栋,自己家的1栋还有好多数字号码,在我的记忆深处,多少年都无法抹去,现在还能到小学那些玩友和同学们的家,是因为地方太小,还
是童年的忆深刻,这片土地留下了太深的根,在思想里,在心里。七岁,我开始上小学,因为二十冶有两个小学,第二小学和第三小学,两个学校的小孩在刚上学的时候会互相为仇,在家属楼的墙上写满了“大字标语”——某某学校是大坏蛋。童年的想法总是天真的,现在想来这也是最初的一种叛逆思想。
我在第三小学开始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春天,还美其名曰:春游,老师组织大家去公园里游玩,然后回学校开始编那篇写了无数遍的《公园一角》。夏天,中午到公园里的人工湖捞蝌蚪,放回家里的小鱼缸里,和我的小乌龟一起养着,傻傻地盼望着自己的小乌龟能长成绿毛龟,晚上拿着手电筒和塑料袋出来抓“知了猴”,第二天就可以吃上一顿“油炸金蝉”了。秋天,看《整蛊专家》,无稽搞笑中到娱乐的踪源,在作文本里留下流水帐似的观后感。冬天,去体育场的雪地上滚大雪球,在操场上打雪仗,在红砖区拉雪橇。买一毛钱一包的酸梅粉,买5分钱的糖球,买5毛钱的糖稀,买1块钱带香味的圆珠笔,这个年代的往事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陈封的胶片,时不时地在眼前放映回味,永驻心间。
在二十冶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才有了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感情。冶建第三代人在沙河度过
了近二十年,童年,青春都留在了这里,沙河的故事就到这里,但感情的根仍在延续,生活的下一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