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品梅贯通《墨梅》教学”课例研修报告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小学 姜芬
孙杨200米>有什么用2020年6月2-9日,广信区第七小学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就“以读品梅诗贯通《墨梅》教学的进行课例研修活动。结合关院长的讲座内容,我们通过文本解读、教学目标的提炼、课堂教学实践、评议课等一系列活动,进行“两实践两反思”,感知了提炼课例主题和目标贯通课堂的方法。
文本解读:
  《墨梅》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作者善于画梅,也喜欢咏梅。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独善其身的高尚情操。全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淡雅;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让人夸赞颜好,只是要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实则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品质。而现在的人们家人对孩子呵护备至,无法体会很多东西要勤学苦练才能获得。在研讨教学中,我们教研组认为“洗砚池”它是典故的应用,是勤奋刻苦的象征,所以把洗砚池作为我们的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古诗教学我们把它设置为三个层次:读出内容,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读出内容:《墨梅》这首古诗有三个生字,四年级的学生都能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之上,学生也能借助注释理解内容,学生根据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能读出节奏感和音韵美。读出情感:之前学生学过很多梅花的诗,对梅花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纯洁无暇的这类品质是有所了解,但墨梅即画中梅,学生初次接触,不太了解。这又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借墨梅去品悟作者的志向,对于学生有点难度。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感受人物
的精神品质,所以先要了解墨梅的特点,然后再品析人物精神品质。所以我们教学中定格为:先品梅,再品人。
课时目标:根据文本解读,我们初次把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诗中“砚、乾、坤”三个生字,理解“洗砚、乾坤”两个词的意思。重点
2.能理解《墨梅》的诗意,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重点
3.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重难点
挑三拣四2020年6月4号进行第一次课堂教学实践
第一次评议反思
课后,教研组老师进行评议:1.学生在“冕”字书写出现错误。2.发现从品梅的特点到品人物精神品质这个过程不够层层深入,最后诗人高洁、淡薄名利品质无法很好诠释。特别抓住“
淡墨痕”来品味诗人高洁、孤傲品质教学环节,预设和实践效果反差很大。原本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明了理解,我们小组设计了对比图,通过浓墨和淡墨画看感受,初上之后发现这样的比较,生从彩能分辨,但无法说明淡和浓给人的不同感受,更与与体会诗人淡泊名利的没有关联。以至于过渡后面环节生硬,教学断层现象。教学没有诗意。3.课堂教学时间出现分配不合理现象。
安全标准化自评报告经过研讨再一次确定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四个生字,理解“洗砚、乾坤”两个词的意思。
2.有节奏朗读《墨梅》并理解的诗意,体会诗中墨梅的高洁、淡雅特点和甘于奉献品性。
3.抓住“淡墨痕、不要人夸、清气”重点词语,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淡泊名利的胸襟。
2020年6月9号进行第次课堂教学实践
经过小组研讨,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环节
一、以画入诗,识王冕
二、读诗品韵,知墨梅
三、笔墨纸砚,知勤勉
四、品淡墨梅,明淡泊之志
五、画墨梅,画王冕
教学过程:
一、以画入诗蔺相如的故事识王冕
1、出示梅花图片。梅花不畏严寒,尽情绽放!是冬天里一道独特而又迷人的风景!诗人们都争相吟咏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犹有花枝俏,看到了写下了:……;遥遥望去,团团如雪,似雪非雪,但却芬芳扑鼻,于是王安石写下:……;梅雪争春,诗人卢越难分伯仲,写下:……,越是风欺雪压,梅花越是开得精神,更是芳香扑鼻,同学们知道这是芳香扑鼻来源于何处?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师认识一位诗人,他也非常喜欢梅花,写了很多很多关于梅花的诗,他是谁呢?
2.出示王冕简介。(简介王冕,画家)师:同学们想不想看这幅画?出示画,这是一幅墨梅图。(颜观察)王冕用淡淡的水墨勾勒梅花的。(布局观察)很幸运这幅画被保存了下来,这幅图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所以这首诗也留了下一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读诗品韵,知墨梅
1、读古诗,个别读,师范读。
2、你觉得你能把诗歌读得跟别人不一样的请举手?师示范一句,生接一句,同学们一句的2,4,6为平声韵我们读的清而缓些,仄声重而急些,韵脚要重些,诗有时重有时重有时轻,有时就像唱歌一样,所以诗也称诗歌。
、笔墨纸砚,知勤勉
1、出示第一句:我家洗砚池头树
出示“砚”(简介文房四宝,砚属于第四宝)
a、池头树是什么树?
b、这棵梅花是谁家的?读整句。当你告诉别人这是你家的梅花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读出自豪,大声读)
c、我家的梅花在哪?生读!说到洗砚池、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王羲之,简介王羲之,王冕家的梅花为什么种在洗砚池旁?学习他的勤学苦练。
四、品淡墨梅,明淡泊之志
学习第二句朵朵花开淡墨痕
1、那这朵朵花开在哪?画上的梅花是什么颜呢?生:淡墨。
2、为什么王冕笔下的梅花是淡墨的?(淡泊名利)
3.一朵朵淡墨的梅花,盛开在白的宣纸上,它们是否同洗砚池边的那棵梅花一样也散发出香气?(梅花还有什么特点?)生:也有。从哪读出来的?出示最后两句。再读,除了香气,你还读出梅花的什么?(高洁、默默奉献)出示“乾坤”(天地间)借助注释,哪个是天?哪个是地?——指名学生读!
4.a、出示一幅墨梅图,一幅红梅图,比较:哪副图梅花的颜更鲜艳?生:红梅。师,:一般颜越鲜艳,就越吸引人,越招人喜欢,难道作者会不知道吗?那作者为什么会不顾大众的喜好而画这个淡墨的梅花呢?你能从课文到答案吗?出示最后两句
b、补充王冕资料。
5.同学们,读到这你还觉得是作者仅仅是在写墨梅吗?他还写谁?(作者自己)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清香淡雅。与作者有何相似之处?(梅花不畏严寒 尽情绽放=坚贞不屈 乐于奉献!作者呢?不求功名,淡泊名利,尘世中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性)
五、画墨梅,画王冕政治理论学习方面
1.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树盛开的梅花,正傲立于风雪之中;幽幽地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不如意时,他会说:“不要……”,面对世俗的诱惑时,他会说:不要…,所以不论是挫折还是诱惑,他始终保持着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清亮的心。也愿我们的同学拥有这样高洁的品格,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2.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述说着王冕的志向,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出示墨梅图,王冕将自己的志画在画里,写进诗里,让我们再一次读读王冕的志。朗读全诗
课例研修反思:
本次课例研修经历了“两实践两反思”阶段。教学环节设定为五环节:一、以画入诗,识王冕。因本文是一首题画诗,所以以画入诗会更加自然些。在此环节,先出示含有梅的诗句的图片,进行情景创设,让生读诗了解梅坚强不屈高洁的品质。再导出梅花屋主王冕。接着出示画,生对画上的墨梅有初步认识。二、读诗品韵,知墨梅。这个环节让生先个别读,推荐读,再全班读,师范读,各种形式的读,让生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从而也达成了目标二。三、笔墨纸砚,知勤勉 。学习第一句“我家洗砚池头树”。特别对于“洗砚池”的典故应用,我们采用的是提问式朗读:池头树是什么树?树是谁家的?树在哪?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读整句。接着采用创设情景读整句:当王冕画得腰酸背疼时,他看到洗砚池,他会对自己说:我家洗砚池头树。(生接读)这样几个回合地读,不仅让学生明白王冕要学习王羲之的勤勉,同时我们人人心中也应有一方“洗砚池”。四、品淡墨梅,明淡泊之志。主要先让生读出墨梅的特点:淡墨、清气。然后进行材料补充,指导“淡墨痕、满乾坤”的读法,再进行有感情朗读。五、画墨梅,画王冕。创设情景朗读。“以读品梅”贯穿课堂始终。
经过两次课堂实践后,我们的课堂前后设计调整很大。例如我们全文重点抓住“淡墨、不要人夸、清气”三个词语品味人物品质。原本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明了理解墨梅的清新、淡雅,
我们研讨小组设计了对比图,出示浓墨和淡墨画看感受,还预设了很多问题,但第一次课堂实践了之后发现:这样的比较,生从彩能分辨,但无法说清楚淡和浓给人的不同感受,更无法与诗人淡泊名利的品质取得关联。以至于过渡后面环节生硬,教学没有诗意。我们研讨小组发现问题之后用,第二次将问题处理为:作者为什么不用其他颜要用淡墨?再进行王冕的背景材料补充,这样学生更能自然地理解品味作者的品质。